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平

作品数:466 被引量:1,766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3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6篇手术
  • 80篇颅内
  • 76篇帕金森
  • 75篇帕金森病
  • 69篇血管
  • 67篇脑深部
  • 61篇外科
  • 60篇肿瘤
  • 56篇丘脑
  • 52篇电刺激
  • 49篇细胞
  • 47篇丘脑底
  • 47篇丘脑底核
  • 45篇动脉瘤
  • 39篇脑深部电刺激
  • 38篇动脉
  • 37篇胶质
  • 34篇弹簧圈
  • 32篇出血
  • 31篇外科手术

机构

  • 466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7篇钦州市第一人...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解放军第25...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309...
  • 2篇上海钢铁研究...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2篇郯城县第一人...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66篇周晓平
  • 189篇刘建民
  • 170篇胡小吾
  • 123篇洪波
  • 106篇许奕
  • 98篇姜秀峰
  • 96篇王来兴
  • 93篇岳志健
  • 91篇赵文元
  • 91篇王文仲
  • 70篇黄清海
  • 64篇曹依群
  • 43篇张珑
  • 43篇金爱国
  • 39篇郝斌
  • 33篇赵孟尧
  • 33篇张鑫
  • 31篇梁晋川
  • 27篇卢旺盛
  • 25篇徐波涛

传媒

  • 8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1篇立体定向和功...
  • 25篇中国微侵袭神...
  • 24篇临床神经外科...
  • 2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9篇中华神经外科...
  • 16篇中国微创外科...
  • 14篇中国神经精神...
  • 10篇中华神经医学...
  • 9篇上海医学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微侵袭神经外...
  • 6篇生物医学工程...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3
  • 6篇2012
  • 15篇2011
  • 12篇2010
  • 25篇2009
  • 20篇2008
  • 13篇2007
  • 23篇2006
  • 28篇2005
  • 43篇2004
  • 62篇2003
  • 46篇2002
  • 50篇2001
  • 12篇2000
  • 16篇1999
  • 19篇1998
  • 12篇1997
  • 16篇1996
4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垂体腺瘤研究现状及进展
2003年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其特点为肿瘤侵犯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及硬脑膜。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学、病理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发展 ,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演变过程、术前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病理学。
周晓平岳志健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治疗学
X刀治疗52例脑转移瘤经验被引量:1
1999年
自1994年7月至1997年4月我们用现有的脑立体定向仪、CT及直线加速器等设备,自行研制一套三级准直仪及X刀治疗计划软件系统,治疗脑转移瘤(BM)52例,经临床初步应用及随访观察,近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病例本组男4...
胡小吾周晓平王文仲肖作平钱国正伏少华刘永明
关键词:脑转移瘤肿瘤转移X刀
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被引量:5
1996年
目的:总结近6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38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在显微镜下能清楚显露鞍上肿瘤及周围结构,手术中牵拉脑组织轻微,对周围重要结构影响小。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视力恢复改善24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切除鞍上脑膜瘤可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周晓平王文仲郝文清刘建民岳志健胡小吾赵孟尧
关键词:鞍上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脑肿瘤
丘脑底核的核磁共振可视化三维重建研究
周晓平胡小吾郝斌金爱国姜秀峰曹依群
皮层热凝治疗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皮层热凝治疗功能区局灶型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 .取正常家猫热凝后不同时间的大脑运动区皮层标本 ,观察毁损部位组织的病理改变与超微结构改变 ,运动区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2 .建立家猫运动区青霉素局灶性癫痫模型 ,观察家猫热凝后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及皮层脑电图变化。结果  1 .行为学观察 :在热凝功率为 4U(1U =5 .8W) ,热凝持续时间 1秒 (4U/ 1S)及 3U/ 2S的家猫中 ,无偏瘫及行走不稳 ,在 4U/ 2S、5U/ 1S、5U/ 2S的家猫中 ,术后有偏瘫及行走不稳。 2 .显微镜下观察 :主要改变为两镊尖之间的一弧行带 ,“即刻标本中”神经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 7天以后的标本中则为弧形带内胶质增生。皮层热凝深度随着热凝的功率和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3 .超微结构观察 :神经细胞肿胀、固缩 ,甚至出现胞浆胞核的溶解。树突肿胀、线粒体及神经微丝消失。轴突髓鞘苍白、断裂 ,有脱髓鞘现象。 4 .癫痫控制情况 :在 4U/ 1S组的热凝 ,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局灶性癫痫。结论 适当功率的皮层热凝可有效地破坏水平纤维 ,从而控制癫痫发作 ,并且能较少地影响皮层的主要功能 ,对于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
刘建民杨建军黄清海许奕洪波周晓平
关键词:功能区局灶性癫痫
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9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王来兴岳志键周晓平刘建民林富禄方亦斌张煜辉
关键词:老年人脑膜瘤神经外科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被引量:1
2004年
周晓平曾依群
关键词:运动障碍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神经影像学颅内靶点
21世纪神经外科面临的挑战被引量:2
2001年
朱诚卢亦成周晓平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重型脑损伤中的意义被引量:22
1993年
在15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病理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例。根据病理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分析了53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CT表现,发现DAI61例。其CT表现为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脑室内出血及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本文把DAI分为高颅压型和非高颅压型,后者又分的脑干损伤型和局灶性损伤型。这种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DAI预后较差,是目前脑外伤病人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小吾赵孟尧过宗南王文仲周晓平郝文清段承祥刘振华刘振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轴索损伤CT
支架辅助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 ,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 5例难治性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GDC。结果  6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移位 ,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 ,1例发生支架塌陷 ,1例发生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弹簧圈突入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始部 ,10例发生血管痉挛 ,经对症处理 ,预后良好。结论 在支架植入过程中 ,联合采用多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支架和GDC联合应用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安全。
赵文元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关键词:电解可脱卸弹簧圈血管内支架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