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26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农药
  • 5篇活性
  • 4篇物源农药
  • 3篇植物源
  • 3篇教学
  • 3篇教学改革
  • 2篇淡色库蚊
  • 2篇熏蒸
  • 2篇伊蚊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活性
  • 2篇异硫氰酸
  • 2篇异硫氰酸酯
  • 2篇植物精油
  • 2篇植物源农药
  • 2篇杀虫
  • 2篇生物源
  • 2篇生物源农药
  • 2篇酸酯
  • 2篇硫氰酸

机构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国家家用杀虫...
  • 1篇深圳馥稷生物...
  • 1篇杨凌农科大无...

作者

  • 16篇吴华
  • 13篇冯俊涛
  • 9篇张兴
  • 6篇马志卿
  • 4篇田向荣
  • 2篇何军
  • 2篇韩立荣
  • 2篇王勇
  • 1篇万涛
  • 1篇张秀云
  • 1篇晏许超
  • 1篇付臣臣
  • 1篇李永强
  • 1篇江淑平
  • 1篇江志利
  • 1篇高冬梅
  • 1篇王靖博
  • 1篇侯昌亮
  • 1篇于冬冬
  • 1篇闫合

传媒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黑龙江教育(...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FON)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通过离体及活体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天然抑菌活性物质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对西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以及对病原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EC_(50)值分别为31.1和45.2μg/mL;在250、500和1000μg/mL 3个质量浓度下,桧木醇对西瓜枯萎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1000μg/mL时防效可达75.2%,与对照药剂多菌灵500μg/mL的效果相当。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外观形态观察发现,经桧木醇处理后,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相对电导率上升,菌丝体内镰刀菌酸含量显著降低,菌丝呈现扭曲、畸形、缠绕等不规则外观形态。研究表明,桧木醇不仅能显著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同时能抑制其相关毒素的生物合成或促进其代谢,从而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西瓜枯萎病防治替代药剂的潜力。桧木醇处理能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干扰病原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或代谢过程,但其具体的抑菌分子靶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旭欢王阿玲李文奎吴华雷鹏冯俊涛冯俊涛马志卿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西瓜枯萎病菌抑菌活性镰刀菌酸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3年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具有RN=C=S结构通式,是含硫、含氮及杂环骨架化合物结构构建中的重要中间体,在食品、农业、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综述了该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及其应用,以期为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探索及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高冬梅吴华
关键词:异硫氰酸酯
草莓根腐病防控生物药剂筛选与田间防治效果验证被引量:4
2022年
草莓根腐病是陕西关中地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农药对上述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5%苦参•蛇床子素水剂(AS)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值为2.7μg/mL,0.3%苦参碱乳油(EC)对茄腐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值为4.5μg/mL。选择室内抑菌活性较高的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3种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发现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600倍液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9.25%,10亿芽孢/g多粘类芽孢杆菌WP 800倍液、1.5%苦参•蛇床子素AS 700倍液、2亿芽孢/g哈茨木霉菌WP 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63.14%、62.84%和59.74%。因此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WP、多粘类芽孢杆菌WP、苦参·蛇床子素AS和哈茨木霉菌WP作为草莓根腐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任晶晶刘政源王勇冯俊涛冯俊涛吴华何军
关键词:生物源农药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田间防治效果
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文章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探索进行了简要综述。从"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动因、建设原则、建设路径与方法、建设成效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该门课程网络资源利用及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吴华马志卿冯俊涛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被引量:194
2015年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并对该类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
张兴马志卿冯俊涛吴华韩立荣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针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通过增加实习内容,驱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习方式教学,实现学生由被动实习向积极主动实习的转变,从而与新时代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相适应。
吴华卞晓伟江淑平
关键词:课程实习
辣根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3年
本文从医用和农用角度综述了辣根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尤其在农业领域的进展,主要概述了辣根素对仓储害虫、病原微生物、根结线虫以及杂草种子的生物活性。辣根素的农用活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辣根素的主要成分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复配制剂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区域,其对有害生物熏蒸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将为农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吴华冯俊涛何军张兴
关键词:辣根异硫氰酸酯熏蒸剂生物活性
《有机结构分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有机结构分析是化学、化工、药学、食品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笔者结合有机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立足专业课程设置、贯穿波谱学发展史、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以及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探...
田向荣冯俊涛张秀云吴华张兴
关键词:教学改革
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筛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了采自内蒙古、宁夏草原和荒漠地区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在0.1g/mL质量浓度下,白沙蒿、黑沙蒿、蓼子朴、地肤、中间锦鸡儿、黄芪、甘草、骆驼蓬、圆叶盐爪爪、雾冰藜、滨藜和大麻12个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中的至少一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70%;蓼子朴、黑沙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矮葱、乳浆大戟、沙打旺、甘草、虎尾草、猪毛菜和角蒿11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大于75%;而碱蓬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效果为55.56%。【结论】黑沙蒿、蓼子朴、中间锦鸡儿和甘草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于志同韩立荣吴华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抑菌活性番茄灰霉病菌黑沙蒿活性筛选植物源杀菌剂
玉米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克隆辣根素可能的作用位点——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COXⅢ)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COXⅢ已知的部分序列,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玉米象COXⅢ全长序列;利用DNAMAN8.0、MEGA5.1、GENEDOC、Prot Param和Target P 1.1 Server等软件对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系统进化关系、基本理化性质及其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将玉米象COXⅢ基因分别与载体p EASY-Blunt E1、pET28a、pET30a、p ET32a、pET42a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ASY-Blunt E1-COXⅢ、pET28a-COXⅢ、pET30a-COXⅢ、p ET32a-COXⅢ、pET42a-COXⅢ并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不同IPTG诱导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内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WB)对表达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获得的玉米象COXⅢ基因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0 938.1 Da,理论等电点p I 6.51,预测分子式为C1492H2154N338O362S10,不稳定系数为34.49,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492,为疏水的稳定蛋白。系统发育树显示玉米象与鞘翅目象鼻虫科昆虫米象进化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蛋白在18℃、1 mmol·L-1 IPTG诱导24 h的条件下即能实现融合蛋白的表达,可溶性检测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证实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了一个分子量约为62 k D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从玉米象昆虫克隆得到COXⅢ全长cDNA序列,并实现了其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可为后续探究玉米象COXⅢ功能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玉米象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侯昌亮王靖博李永强吴华马志卿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玉米象RACE技术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