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玲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型心
  • 3篇介入
  • 3篇梗死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植入
  • 2篇综合征
  • 2篇桡动脉
  • 2篇介入治疗
  • 2篇老年
  • 2篇冠脉
  • 2篇冠心病
  • 2篇高龄
  • 2篇病变
  • 2篇超声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15篇刘玲玲
  • 13篇陈绍良
  • 11篇叶飞
  • 9篇段宝祥
  • 9篇阚静
  • 7篇林松
  • 6篇张俊杰
  • 6篇常芸
  • 4篇刘志忠
  • 4篇徐海梅
  • 4篇马玉玲
  • 4篇田乃亮
  • 4篇尤威
  • 3篇王蓉
  • 3篇吴志明
  • 3篇戴振林
  • 3篇许田
  • 2篇单守杰
  • 2篇周陵
  • 2篇张丰富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入型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2002年
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刘玲玲常芸阚静
关键词:植入方法冠心病病例报告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史的危险因子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中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s,ox-LDL)抗体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lar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临床再狭窄的联系,阐明ox-LDL抗体预测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冠脉造影确定为单处病变的非糖尿病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患者41例,分别于PTCA术前、后留取外周血检测ox-LDL抗体、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等。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胸痛,静息或症状发作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或)负荷ECG及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综合判断临床再狭窄。结果:41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发生临床再狭窄11例,发生率26.8%。再狭窄组术前CRP值较非再狭窄组显著升高(P=0.03)。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狭窄组术前ox-LDL抗体较非再狭窄组显著增高(P=0.008)。术后1周时,再狭窄组ox-LDL抗体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近1倍(P<0.001),而非再狭窄组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ox-LDL抗体与临床再狭窄发生显著正相关(OR=2.663,CIof95%forOR1.149,6.974,χ2=16.688,P<0.
刘志忠陈绍良刘玲玲常芸段宝祥
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
经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PCI的≥80岁冠心病患者共488例。根据介入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共235例)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共253例)。比较两组患者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TFI组与TRI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I组血管并发症[17.9%(42/235)比26.9%(68/253),P〈0.05]、围手术期TIMI大出血[1.3%(3/235)比4.7%(12/253),P〈0.05]、围手术期TIMI小出血[5.1%(12/235)比15.8%(40/253),P〈0.01]的发生率均低于TFI组,PCI术后卧床时间[3.6(2.8~4.2)h比24.4(24.0~25.1)h,P〈0.01]和住院时间[3.0(3.0~4.0)d比5.0(5.0~6.0)d,P〈0.01]短于TFI组,需要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TRI组高于TFI组[11.5%(27/235)比2.0%(5/253),P〈0.01]。 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PCI的短期及长期效果与经股动脉途径相似,但需要更改介入途径的比例较高。
尤威叶飞陈绍良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王蓉阚静许田刘玲玲林玲徐海梅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斑块形态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分 2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4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9岁 ;稳定性心绞痛组 :5 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男 3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的偏心性、线状夹层、低回声血栓、无回声暗区及斑点状回声物质等形态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钙化无显著性差异 ,但低回声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组 15 %vs稳定性心绞痛组 0 % ) ,线状夹层 (37%vs 4 % ) ,无回声暗区 (31%vs 0 % ) ,斑点状回声物质(90 %vs 0 % )急性心肌梗死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回声血栓 ,线状夹层 ,无回声暗区 ,斑点状回声物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的形态特征 。
张航陈绍良单守杰叶飞周陵段宝祥刘玲玲阚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超声斑块破裂
孤立性前降支或回旋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应用直接精确定位支架技术、跨越支架技术及Szabo技术,治疗孤立性前降支(LAD)或回旋支(LCX)开口病变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共计89例孤立性LAD或LCX开口病变(左主干末端Medina分型为0,1,0或0,0,1)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直接精确定位支架组(D组)20例、使用跨越支架技术组(C组)44例以及使用Szabo技术组(S组)25例,比较三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死亡]随访结果。结果三组患者介入治疗均使用6 F指引导管,但S组EBU指引导管使用率高于D组(56.0%比10.0%,P=0.001)和C组(56.0%比11.4%,P<0.001),S组J L指引导管使用率低于D组(44.0%比90.0%,P=0.001)和C组(44.0%比88.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D组(72.0%比100.0%,P=0.010)和C组(72.0%比100.0%,P<0.001),主要表现在S组需更改介入治疗技术方案发生率要高于D组(24.0%比0.0,P=0.019)和C组(24.0%比0.0,P=0.001),且S组支架脱载发生率要高于D组(12.0%比0.0,P=0.010)和C组(12.0%比0.0,P=0.019)。但是术中需使用球囊对吻扩张发生率C组要明显高于S组(22.7%比0.0,P=0.010)。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累计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术后1年随访累计MACE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C组(25.0%比2.3%,P=0.002)和S组(25.0%比0.0,P=0.023),主要表现在术后1年随访TVR发生率D组要明显高于C组(20.0%比2.3%,P=0.008)和S组(20.0%比0.0,P=0.045),C组术后1年随访对侧分支开口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22.7%比0.0,P=0.042)。结论对于孤立性LAD或LCX开口病变不推荐常规使用直接精确定位支架技术,使用Szabo技术和跨越支架技术处理患者近期预后良好,但需注意的是使用Szaob技术治疗手术失败率较高,而使用跨越�
戚晨良尤威叶飞吴志明贾海波陈绍良张俊杰刘玲玲林玲徐海梅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口病变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构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风险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风险因素,为其ADL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42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量表,将患者分为ADL较好组(BI≥60分)和ADL较差组(BI<60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共线性诊断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特征变量。选择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提升及K最近邻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建模,十倍交叉验证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精确召回率曲线、精确召回率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precision recall curve,PR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处理。结果:经LASSO回归分析后,确定16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RF模型具有最高的AUC(0.74)、PRAUC(0.64)、准确率(0.97)、灵敏度(0.75)和特异度(0.97)。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ADL贡献度前5的特征中,Brunnstrom分期(下肢)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Brunnstrom分期(上肢)、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年龄。结论:RF模型预测脑卒中患者ADL的效能最优,为脑卒中患者ADL管理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叶倩杨云徐文韬刘玲玲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超高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脉内应用替罗非斑在超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超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且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栓积分在3分以上患者,分为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研究组,36例),比较两组行急诊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住院期间和1年后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血发生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TIMI血流3级、TMPG 3级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7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研究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1年后随访时研究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能有效改善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心肌水平的灌注、住院期间及1年后左心功能,且治疗措施是安全的。
尤威贾海波叶飞吴志明陈绍良张俊杰田乃亮李晓波王蓉许田刘玲玲徐海梅
关键词:微导管替罗非斑超高龄患者
生理性起搏联合索他洛尔预防病窦综合征患者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2005年
目的观察生理性起搏联合索他洛尔对病窦综合征(SSS)患者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52例伴严重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SSS患者,在植入DDD起搏器1个月后,分为70次/分单纯起搏(A组)、60次/分起搏+索他洛尔80 mg/d(B组)和70次/分起搏+索他洛尔80mg/d(C组)三组,随访治疗8周时自动模式转换(AMS)、高频心房事件(HARE)和连发房早(PACR)的发生次数。结果三组患者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均显著下降,AMS、HARE分别下降42%、56%、87%和45%、56%、87%,起搏+药物治疗组(B组或C组)与单纯起搏组(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C组更明显。结论生理性起搏联合索他洛尔对预防SSS患者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有显著作用。
戴振林陈绍良段宝祥张丰富叶飞马玉玲胡作英刘志忠林松刘玲玲常芸阚静
关键词:心脏起搏索他洛尔病窦综合征
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半量肝素治疗,后者仅以全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替罗非班组和常规PCI组CV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6±6.1和38.7±8.2;两组6、12h的CK-MB分别为16.2±3.9mmol/L、13.4±3.9mmol/L和18.4±4.8mmol/L、15.5±5.1mmol/L(P<0.05),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叶飞陈绍良朱中生张俊杰林松周陵刘玲玲阚静段宝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替罗非班
急诊PCI联合远端保护装置或GPⅡb/Ⅲa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009年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远端保护装置(DPD)或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脉内富含大量血栓者106例,按时间及介入治疗方法分常规PCI组(37例)、DPD组(34例)和GPⅡb/Ⅲa组(35例),回顾性分析三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术后72h内出血、输血比例及术后30d、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常规PCI组、DPD组和GPⅡb/Ⅲa组术后即刻IRA的TIMI血流分级分别为(2.41±0.50)、(2.65±0.48)和(2.68±0.47),TMP分级分别为(2.03±0.65)、(2.31±0.48)和(2.37±0.54),术后30d,1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2±37.4)%、(8.6±28.4)%和(7.9±2.7)%,(29.7±46.3)%、(14.3±35.5)%和(18.4±39.3)%。DPD组和GPⅡb/Ⅲa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常规PCI组(P<0.05)。术后72h内出血、输血情况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血栓负荷过重的STEMI患者急诊PCI中使用DPD或GPⅡb/Ⅲa安全、有效,即刻获得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优于常规PCI。
叶飞陈绍良马玉玲朱中生张俊杰林松田乃亮常芸刘玲玲阚静段宝祥
关键词:心肌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