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华

作品数:144 被引量:1,39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经济管理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文化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自主创新
  • 17篇气候
  • 15篇气候变化
  • 12篇可持续发展
  • 11篇能源
  • 9篇第三次工业革...
  • 8篇低碳
  • 8篇自主创新能力
  • 6篇地理
  • 6篇生态
  • 5篇地理学
  • 5篇生态文明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农村
  • 5篇全球气候
  • 5篇经济竞争
  • 4篇低碳经济
  • 4篇应对气候变化
  • 4篇孙子兵法
  • 4篇企业

机构

  • 65篇中华人民共和...
  • 61篇国务院
  • 3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21世纪...
  • 19篇科技部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工业和信息化...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国际欧亚科学...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37篇刘燕华
  • 22篇王文涛
  • 12篇吴绍洪
  • 10篇冯之浚
  • 7篇张镱锂
  • 6篇高江波
  • 6篇葛全胜
  • 5篇戴尔阜
  • 5篇阎建忠
  • 5篇郑度
  • 4篇杨勤业
  • 3篇刘林山
  • 3篇尹云鹤
  • 3篇张雪芹
  • 3篇摆万奇
  • 3篇李宇航
  • 3篇刘路路
  • 2篇何霄嘉
  • 2篇钱凤魁
  • 2篇王灿

传媒

  • 12篇中国人口·资...
  • 6篇地理学报
  • 5篇中国科技产业
  • 5篇中国科技奖励
  • 4篇中国农村科技
  • 4篇中国经济周刊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求是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技成果
  • 3篇全球变化数据...
  • 2篇甘肃科技
  • 2篇地理教育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国情国力
  • 2篇中国金融
  • 2篇创新科技
  • 2篇企业科协
  • 2篇深交所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渡河上游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被引量:43
2005年
该文以大渡河上游壤塘县、马尔康县和金川县为例,在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该区1950~2000年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和1967~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河谷区、中山区、林区和牧区,居民生计方式的演变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生计方式的演变,大渡河上游具有多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1980年代以后,该区不同地带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具有显著的差异,居民对环境退化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该研究还表明,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关键在于改变居民的生计方式,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阎建忠张镱锂摆万奇朱会义包维楷刘燕华
关键词:生计方式土地覆被变化
关于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若干问题的战略思考
本文将对绿色经济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围绕当前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讨论。绿色发展是基本方向,它包括技术、政策和商业模式,所指的绿色技术包括循环技术、低碳技术和生态技术。中国在绿色工业发展过程中,技术...
刘燕华
关键词:绿色经济节能减排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机遇与行动被引量:45
2021年
“双碳”目标自提出以来在中国迅速推进。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中国可重点开展行动的领域和方向。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碳减排压力大、时间紧、代价高、技术储备不足、发展不平衡、摆脱“碳锁定”成本高、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利益调整复杂等挑战。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新冠疫情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创造了绿色复苏的机遇,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并为其难点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中国应在推动科技进步、发挥好碳市场作用、扩大绿色投资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强化创新驱动与绿色金融发展,并通过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掌握竞争话语权、全方位和多角度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等方式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确保“双碳”目标有效实现。
刘燕华李宇航李宇航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机遇
2013年
以传统的视角看问题,是用现在的眼光总结过去,然后再根据过去发生的变化去推断未来应该做什么,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今天我们以另外一个视角看问题,用未来的发展大势,反逼、倒推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两种不同的视角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新经济将改变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处在酝酿之中,虽然它不成熟,但它是大趋势。现在有很多的新生事物都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比如说中国,从去年十一开始,网购的销售总额就超过了零售,这是人们万万想不到的,现在马云要在金融界搅局,网络的金融也开始了,还有3D打印,现在很多企业开始产业化了……可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向我们走来。
刘燕华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产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构建和谐共赢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制被引量:2
2013年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能源、环境、人口、技术、观念和经济发展均有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政治和外交领域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刘燕华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和谐共赢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政治秩序
经济竞争力的焦点是科技竞争力被引量:4
2003年
发展是兴国的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阶段的根本任务. 根据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增强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经济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并对科技竞争的能力建设问题提出了看法.分析认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环节是效益、市场、信誉、服务和新一轮国际分工的定位.每一个环节都与科技水平和实力相关联,科技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文章提出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能力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要走中国特色道路;科技转化能力严重缺位现象要抓紧弥补;创新环境建设的基础地位要受到重视.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环境问题,文章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出了看法,即整合、共亨、提高三方面的任务都很重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我国宏观层面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刘燕华
关键词: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
创新科学方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被引量:2
2007年
我国古代有一部《孙子兵法》,千百年来,享誉中外。它不仅为世界各国军事家必读之书,也为现代商业、政治以及人们的日常行为与处世之道所广泛应用。《孙子兵法》之所以被如此推崇,主要是它从无数战争胜败的实践经验中,创造性地总结、集成了军事上的谋略,技巧和套路,是我国古代集军事“方法创新”之大成的杰出成果,充分反映了“创新方法”的重大影响。
刘燕华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孙子兵法》军事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 促进中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5年
2005年10月19~20日,由科学技术部与农业部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奶业科技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就“十五”期间我国奶业以及奶业科技发展取得的进展以及“十一五”期间奶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推动我国奶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等做了重要讲话,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做了题为《当前我国奶业形势与发展前景》的主题报告。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刘燕华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科学技术部主题报告
“十二五”规划基本方向是 发展 改革 创新 民生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五年计划作为标准的,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其内容可以概况为:"发展、改革、创新、民生"。依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内GDP将从现在的39.8万亿升至55.8万亿,人均GDP...
刘燕华
对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理念的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城市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和市场配置。在当前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下,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关系,中小城市与超大城市、大城市的关系,规模扩张与质量优先的关系,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解决好投入来源、城市群互动、质量效益转型和城乡统筹问题,将使中小城市走上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刘燕华王文涛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发展城乡统筹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