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虹

作品数:50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理学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分子
  • 18篇动力学
  • 18篇分子动力学
  • 17篇动力学模拟
  • 17篇分子动力学模...
  • 9篇换热
  • 6篇喷涂
  • 6篇强化换热
  • 6篇自激
  • 6篇自激振荡
  • 6篇冷喷
  • 6篇冷喷涂
  • 6篇翅片
  • 5篇两相流
  • 5篇纳米
  • 4篇蒸汽
  • 4篇气固
  • 4篇气固两相
  • 4篇气固两相流
  • 4篇激波

机构

  • 50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核动力院

作者

  • 50篇高虹
  • 15篇刘朝
  • 14篇曾丹苓
  • 14篇刘娟芳
  • 12篇赵良举
  • 7篇解辉
  • 6篇李友荣
  • 6篇吴双应
  • 6篇徐肖肖
  • 5篇贺超
  • 4篇高丽娟
  • 4篇彭岚
  • 4篇袁悦祥
  • 4篇阮登芳
  • 3篇李斌
  • 3篇李德胜
  • 2篇浮翔
  • 2篇石万元
  • 2篇蔡智勇
  • 1篇李期斌

传媒

  • 10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2007年工...
  • 2篇材料导报
  • 2篇2006年中...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节能技术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金属学报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工业加热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能源技术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elmholtz共振的机理研究及应用
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节能降耗必须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本课题将Helmholtz共振腔所产生的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引入换热器...
高虹
关键词: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固有频率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单壁碳纳米管内流体流动的手性效应
2011年
纳米尺度范围内流道分子结构形成的粗糙度将会影响其中的流体流动。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以氩为工质,模拟了不同手性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内流体的流动。结果表明:由于范德瓦耳斯力的作用,流体分子与壁而间有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出在壁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分层,这是纳米流动中持有的流体密度分层现象。由于不同手性碳纳米管的分子排列具有旋转对称性,故对密度分布影响较小。在质量力驱动下,流体在SWCNT内呈现为典型的栓塞流。锯齿型SWCNT壁面对流体的阻力大于椅型SWCNT。
解辉刘朝高虹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单壁碳纳米管手性
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强化换热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对自激振荡射流强化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有无共振腔时的换热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发现,由Helmholtz共振腔产生的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增强了管内流体的掺混,破坏了边界层,从而达到了强化换热的目的。实验中还发现,当共振腔两端的压差增大时,将产生更为强烈的脉动流,明显地提高流体的紊流程度,从而强化了管内流动换热。
高虹曾丹苓
关键词: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强化传热
脉动流体强化换热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对强化换热的影响.水流经Helmholtz共振腔时被转变为脉动流体,脉动的水经单管换热器时被加热,测量不同条件下加装共振腔和不加共振腔时的换热系数.研究发现.加装了Helmholtz共振腔时换热系数明显提高10%-40%.
高虹刘娟芳
关键词:强化换热
温度和分子间作用对切向动量协调系数的耦合效应被引量:3
2010年
切向动量协调系数(TMAC)是描述气体滑移流动的重要边界条件。运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能够反映流体粒子与壁面粒子相互作用关系的物理模型。结果显示:当壁面存在吸附层或壁面无气体吸附层时,同一势能强度下TMAC值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吸附层能够解吸附的温度,TMAC值发生突跃。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气体粒子离开壁面吸附的能力和壁面粒子及吸附层粒子热运动产生的粗糙度决定了TMAC值的分布。
解辉刘朝高虹
Cu团簇在Cu表面沉积效果影响因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008年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喷涂粒沉积效果的因素。团簇的入射速度对团簇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影响较大,入射速度越大,结合强度越大,而且较大的入射团簇在基体上沉积后可较快地得到与基体晶格结构相近的沉积层;团簇或基体的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团簇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但效果并不显著,但较高温度的团簇或基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结合效果;团簇的大小对团簇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影响较大,团簇较大,结合强度也较大。
高虹赵良举刘娟芳曾丹苓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冷喷涂
Au团簇在金表面沉积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冷喷涂过程中,喷涂粒子被超音速气流加速到较高的速度,在低于喷涂材料熔点的温度下撞击基体,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而沉积形成涂层.但是由于高速粒子碰撞变形的瞬时特点,不能对粒子变形沉积过程进行直接观察,本文通过对Au团簇在Au...
高虹赵良举曾丹苓高丽娟
关键词:冷喷涂分子动力学模拟团簇
文献传递
气固两相介质音速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分析计算了不同气固两相介质的音速,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较好的吻合,验证了普朗特的理论分析。结合汽液两相音速分析表明,求解两相介质音速时可以不考虑相变的影响。以两相音速为基础的激波结果与理想气体激波结果的趋势吻合,较基于单相音速的激波更合理,说明了两相介质音速结果的正确性。
赵良举李斌高虹李德胜袁悦祥曾丹苓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音速激波
局部晶序分析方法研究团簇沉积后的晶格结构
2010年
在冷喷涂过程中,喷涂粒子被超音速气流加热到较高速度,在低于喷涂材料熔点的温度下撞击基体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而沉积形成涂层。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和局部晶序方法研究了粒子沉积后形成涂层的晶格结构,发现粒子沉积后形成了类似于基体的fcc晶格结构。
高虹赵良举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径向分布函数
混合物输运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本文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用Green-Kubo公式对氩与氪所组成的混合物的输运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较为吻合.其中,系统中各组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均采用...
刘娟芳刘朝高虹曾丹苓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输运特性导热系数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