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艳艳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油藏
  • 2篇储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优势渗流通道
  • 1篇油层
  • 1篇油层组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储集
  • 1篇油气储集层
  • 1篇三维地质
  • 1篇三维地质模型
  • 1篇渗流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数值模拟
  • 1篇苏里格
  • 1篇苏里格气田
  • 1篇气田
  • 1篇区块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中原...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马艳艳
  • 2篇李存贵
  • 2篇胡列侠
  • 2篇刘云华
  • 2篇尹楠鑫
  • 2篇张吉
  • 1篇李中超
  • 1篇赵彦超
  • 1篇骆杨
  • 1篇罗波波
  • 1篇熊运斌
  • 1篇贾云超
  • 1篇张惠芳

传媒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东濮薄互层油藏高含水期相控油藏描述及挖潜技术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动用地质储量5.3801×108t,目前综合含水90.43%,采出程度24.76%,剩余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4.78%,采油速度仅0.44%,自然递减18.01%.老油田薄互层储量占比达65%,剩...
马艳艳熊运斌赵磊任宏高江博王明孙廷彬
关键词:薄互层油藏储层构型挖潜技术
苏里格气田储层建模方法对比优选分析——以苏6加密实验区块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建立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文中以苏里格气田苏6加密实验区块为例,探索了最适宜的方法,以建立相应的储层地质模型。在变差函数对比优选的基础上,开展了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方法建模研究,继而从平面和剖面的角度对运用2种方法所建的克里格模型、球状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以序贯高斯方法建立的球状模型最能精细刻画苏里格气田苏6加密实验区块储层地质特征以及有效储层的空间展布。同时,利用生产动态资料进一步验证了序贯高斯建模方法在该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也为苏里格气田相似地质条件和资料条件的区块地质模型研究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的借鉴。
贾云超尹楠鑫李存贵李中超张吉马艳艳刘云华胡列侠
关键词:三维地质模型高斯模型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藏长6段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评价五里湾油藏长6油组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分析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为目的,综合运用测井及地质资料开展储层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层内韵律性以正韵律和反韵律为主,夹层分布稳定;层间隔层主要为2m左右的泥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层,层间砂体表现为4种垂向连通方式;平面孔、渗参数变化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和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条件好于河口坝微相。储层垂向上砂体的韵律性与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流体的渗流能力的影响,控制了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平面砂体的连续性以及不同成因砂体的物性变化是影响储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的重要因素;层间隔层以及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造成了合注合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控制了剩余油垂向分布。
尹楠鑫李存贵张吉马艳艳刘云华罗波波胡列侠张惠芳
关键词:长6油层组油气储集层非均质性剩余油
胡12块沙三中油藏8~7小层高渗通道发育时机研究
2018年
胡状集油田胡12块沙三中层状、中渗、严重非均质性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低采出"阶段。研究表明主力油层严重水淹,改变了储层渗流特征,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产生无效循环,驱油效率下降,开发效益变差。为了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门槛,是识别与评价优势渗流通道,并进一步刻画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对剩余油分布控制的关键。利用胡12块沙三中87小层概念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了87小层优势渗流通道产生的时机(下限或门槛),并进一步利用实际注水井组的已知生产、监测及地质资料分析获得优势渗流通道的认识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的认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在87小层精细油藏描述、表征和概念建模基础上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是优势渗流通道研究的有力手段。
马艳艳孟玉净贾英迪李新宇骆杨赵彦超
关键词:优势渗流通道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