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楠鑫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储层
  • 6篇油藏
  • 6篇三角洲
  • 6篇剩余油
  • 5篇微相
  • 5篇沉积微相
  • 4篇地层
  • 4篇盆地
  • 4篇浅水
  • 4篇浅水三角洲
  • 4篇非均质
  • 4篇非均质性
  • 4篇层序
  • 3篇断块
  • 3篇油田
  • 3篇砂岩
  • 3篇剩余油分布
  • 3篇苏里格
  • 3篇苏里格气田
  • 3篇气田

机构

  • 16篇中国石化中原...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燃气集团...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矿产资源...

作者

  • 23篇尹楠鑫
  • 9篇李中超
  • 6篇徐怀民
  • 6篇李存贵
  • 5篇刘云华
  • 4篇张吉
  • 4篇熊运斌
  • 4篇胡泽云
  • 3篇国殿斌
  • 3篇尹志军
  • 3篇罗波波
  • 3篇常玉丽
  • 2篇胡列侠
  • 2篇李涤淑
  • 2篇马艳艳
  • 2篇孙廷彬
  • 2篇江同文
  • 2篇程瑞英
  • 2篇贾云超
  • 2篇周勇水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外能源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砂岩油藏油-气-水不混溶包裹体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
2016年
对多个砂岩油藏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后发现,石英颗粒中普遍发育一类油-气-水不混溶包裹体。这类包裹体非均一捕获了油-水两相,表现出油-气-水三相共存、均一温度异常高、同一组合内包裹体气/液比和均一温度分布离散且无规律、气泡紧靠包裹体内壁、降温后不共结等特征。因镜下特征与盐水包裹体相近,其异常高的均一温度易对测试结果造成严重影响,仔细观察包裹体的荧光特征和降温后的共结现象能够准确地进行识别。包裹体内油相组分以沥青质为主且吸附在包裹体内壁上,反映这类包裹体的普遍发育与矿物颗粒对原油沥青质中极性组分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有密切关系。
房倩徐怀民周勇水彭君辛艳朋尹楠鑫
关键词:砂岩油藏
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层序格架内的相分异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沉积阶段,古地形平坦,气候由干旱向温湿转换,湖盆宽浅,发育大面积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根据湖泛面、冲刷侵蚀面等层序界面特征,将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并细分为12个短期旋回.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明确了泉四段沉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随中、长期基准面升降变化的相分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控制,在长期基准面旋回范围内,相分异作用使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依次发育了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3种沉积亚相.泉四段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大幅切叠型、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和孤立型4种砂体接触关系.受相分异作用影响,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旋回位置呈现不同的砂体规模及叠置关系,上升阶段早期以发育大幅切叠型为主,中期多发育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晚期砂体零星孤立分布.
罗超贾爱林罗水亮尹楠鑫张冠群
关键词:层序地层泉四段浅水三角洲
鄱阳湖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5年
为揭示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优选赣江中支入鄱阳湖形成的现代沉积三角洲为代表,利用高清卫星图像测量,统计了河道的分叉角度、分叉频率及河道的弯曲度,并设计了一系列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弧形剖面进行分支河道的宽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枝状分叉角度多在30°左右,且随着三角洲的推进,河道分叉的频率下降;河道宽度整体呈减小趋势,且与河道分叉有密切关系:河道宽度减小速率随河道分叉频率的降低而减小;河道接近分叉口过程中宽度明显增大,平均增幅达108%;分叉后的河道宽度明显小于分叉前的主干河道,平均减幅为49%。
孙廷彬国殿斌李中超王玲尹楠鑫李胜玉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鄱阳湖
浅水三角洲前缘厚油层构型解剖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文南油田W33断块为例
浅水三角洲是油气储集的一类重要沉积体系,由于其水下分流河道形成的厚层砂体结构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了油田后期的开发效果。因此,论文采用层次性与结构性综合分析的思路,利用岩心、密井网测井资料,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了...
刘云华李中超尹楠鑫罗波波常玉丽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剩余油
文38断块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剩余油挖潜措施被引量:1
2016年
文38断块油藏属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微相特征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剩余油挖潜难度较大。为了深入挖潜增效,通过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进行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的精细刻画,明确了各小层河道砂体的平面及剖面展布规律;同时,结合各微相的韵律性特征,剖析了剩余油富集的有利部位;最后,提出了侧钻挖掘的剩余油挖潜措施。
尹楠鑫李中超熊运斌刘云华李明映任宏
关键词:沉积微相剩余油挖潜措施
塔中16油藏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小层对比及地层叠置样式被引量:2
2016年
含砾砂岩段是塔中16油藏石炭系的主力产油层段,因该套地层厚度较薄且叠置样式不明确,导致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小层划分及对比意见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方案部署以及剩余油挖潜。以剖析塔中16油藏含砾砂岩段地层叠置样式及该样式下的小层分布特征为目的,综合运用地质、测井以及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模式指导、旋回对比、动态验证、全区闭合的方法,开展了含砾砂岩段小层的划分与对比工作。研究认为:含砾砂岩段发育先超覆沉积后剥蚀的地层叠置样式;在小层的岩性特征、旋回特征以及电性特征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地层对比标志层,将含砾砂岩段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砂组5个小层;通过不同地层叠置样式下的地层对比方法分析,优选了适合研究区的"斜对"方式,开展全区的小层对比工作,并通过已有的生产动态资料进一步论证了划分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1-5小层的地层平面分布范围,总体表现为由下至上地层分布范围逐渐减小的特征。
尹楠鑫尹志军韩涛胡泽云周勇水李任鹏曹岑常玉丽
关键词:东河砂岩小层对比
影响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耦合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遏制别古庄京11断块油田产量急速下降,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对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微幅鼻状构造(微鼻)和三角断块高点连线构成的6个微构造凸起带是剩余油分布的最有利构造部位;砂滩和砂坪以较差的储层物性成为注水效率较差的储集相带;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直接决定了注入水推进方向和速度,形成差异性水驱,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最关键的地质因素。在上述3个地质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处于微鼻和三角断块砂滩、砂坪沉积微相是剩余油最为富集的区域,也是油田部署加密井最有利的目标。
尹志军尹楠鑫田世清张嘉友姜燕尹玉明闫耀成王朝辉
关键词: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
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层序界面再认识及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东河砂岩"从发现至今,对于其时代归属、层序顶界面位置的识别争议颇多,进而也导致了对该套砂体顶部油气藏特征及油气藏分布预测认识不清。为了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层序顶、底界面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综合运用野外露头资料、岩心资料、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开展了东河砂岩段层序界面的识别,剖析了东河砂岩段顶、底部不整合界面类型、分布、界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研究表明:东河砂岩段顶、底不整合面按成因机制,可划分为5种类型;依据不同类型不整合界面上下岩性的组合,研究区目的层段共识别了23种岩性与不整合面的配置类型。并通过不整合界面对油气运聚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了已发现油气田的成藏特征。
房倩徐怀民尹楠鑫江同文周新平昌伦杰胡泽云张建良
关键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油藏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高分辨地震储层预测被引量:4
2014年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变化快。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方法,对稀井网条件下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为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井位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优选的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的空间分布确定有利的储集相带浊积扇的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获取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预测浊积扇内部复合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引入地质统计反演,通过波阻抗与泥质含量的协同模拟,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优质储层的预测精度。这种应用三维地震资料从有利的沉积相带经复合储集砂体到内部储层结构、预测精度逐级提高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尤其适合稀井网条件下横向变化快的浊积扇储层砂体的研究。
尹楠鑫徐怀民谭吕谭建财李明映龙坤
关键词:浊积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储层预测
塔中16含砾砂岩段隔夹层对油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塔中16东河砂岩油藏含砾砂岩段分布复杂的隔夹层严重制约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致使油田产量低这一问题,综合运用岩芯、录井以及测井资料,以塔中16含砾砂岩段为解剖对象,划分了该层段内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了典型单井的不同类型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预测了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剖析了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含砾砂岩段发育泥质、钙质、低渗透泥质砂岩3类隔夹层;钙质隔夹层主要分布在5小层底部、泥质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3小层底部、低渗透泥质砂岩夹层则零星分布在各小层砂体内部;隔夹层影响了流体的垂向渗流能力,致使含砾砂岩段形成了2套油水压力系统,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夹层易造成高渗储层水洗严重,低渗部位剩余油富集。通过开展隔夹层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可明确油水分布特征及剩余油的富集部位。
尹楠鑫李存贵李中超熊运斌罗亚男
关键词:隔夹层测井识别剩余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