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四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4篇血压
  • 4篇基因
  • 4篇高血压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疾病
  • 3篇血管
  • 3篇皮素
  • 3篇槲皮素
  • 3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蛋白尿
  • 2篇动脉平滑肌细...
  • 2篇心病
  • 2篇心血管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微量白蛋白
  • 2篇微量白蛋白尿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友谊...

作者

  • 13篇陈辉
  • 8篇吴艳君
  • 5篇王俊
  • 5篇刘应才
  • 5篇谢红珍
  • 5篇赵文强
  • 4篇欧阳星文
  • 3篇刘慧芳
  • 3篇潘金生
  • 2篇曾晓荣
  • 2篇李莎莎
  • 1篇陈宁
  • 1篇刘东华
  • 1篇刘书宏
  • 1篇徐小平
  • 1篇郭长磊
  • 1篇孙光明
  • 1篇王士强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0
  • 5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槲皮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被引量:33
2007年
槲皮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生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花、果实、叶及多种中草药中。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防治冠心病、减轻心肌肥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抗血栓形成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辉刘应才
关键词:槲皮素黄酮类化合物心血管保护
淋巴毒素-α/半乳糖凝集素-2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及分子标志物之间关系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及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C3279T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AD)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分别检测284例CAD患者和218例对照组LTA804位点及LGALS23279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和联合单倍型;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测试血浆LT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和LGALS2基因变异与CAD发病风险、DVN,SSI、血浆LTA、VCAM-1和CR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804C/A和单倍型AACC与CAD发病风险显著关联(OR=1.74,2.64);LGALS2基因型CT+TT、T等位基因和单倍型CCTT发生CAD风险显著降低(OR=0.49,0.58,0.41);LTA804变异型比野生型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LGALS2则与此相反。结论:LTA804/LGALS23279基因变异可能是CAD发病的风险/保护基因型,分别对冠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起促进/抵御作用。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半乳糖凝集素
LTA 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易感性、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HD)易感性、病变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对184例CHD患者和118例对照组(CTL)分别检测LTA 80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LT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基因变异与CHD易感风险、DVN、SSI、血浆LTA、CRP、VCAM-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 804C/A变异与CHD患病风险显著关联(AA+CA基因型OR=1.47,A等位基因OR=1.54,均P<0.05),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HD组比CTL组显著增高(均P<0.01);804位点变异型(AA+CA)比野生型(CC)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P均<0.05);但血浆LTA无显著变化。结论LTA 804C→A基因变异可能是CHD患病的易感基因型,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有关,但与LTA转录无关。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王士强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OX40L基因rs3850641 A/G变异位点和OX40基因rs2298212 G/A位点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用冠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OX40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比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显著增高(OR=1.99,1.83;P=0.021,P=0.0001);而OX40 A等位基因比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显著降低(OR=0.49,P=0.002);单倍型GGGG比AAGG(野生型)的PACS风险显著增加(OR=2.11,P=0.033);在4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校正后OX40L 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及单倍型GGGG与PACS风险仍具有独立关联性(OR=1.97、1.78、2.01,P=0.026、0.001、0.038),OX40 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对PACS风险仍有独立的关联性(OR=0.31、0.45;P=0.043、0.0001);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增加;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浆可溶性OX40L、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增高;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三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40L/OX40基因组变异可能与PACS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的正反调节有关。
赵文强王俊孙光明欧阳星文谢红珍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OX40配体
OX40L基因变异与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OX40L基因变异与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PCR-SSP)技术检测187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rs3850641位点A/G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应用ELISA法测试血浆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应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基因变异与ACS风险、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基因A/G变异与早发ACS风险显著关联,G等位基因比野生型早发ACS风险增高2.031倍(OR=2.03),变异型比野生型DVN、SSI、血浆OX40L、VCAM-1和CRP显著增高。结论OX40L基因变异可能与早发ACS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OX40L过度表达、细胞黏附和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聚合酶链反应OX40配体
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组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心内科门诊的152例合并MAU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8例,分别接受4种抗高血压方案治疗:A组:缬沙坦(80mg/d)+氨氯地平(5mg/d);B组:缬沙坦(80mg/d)+吲哒帕胺(2.5mg/d),C组:氨氯地平(5mg/d)+吲哒帕胺(2.5mg/d);D组:缬沙坦(40mg/d)+氨氯地平(2.5mg/d)+吲哒帕胺(1.25mg/d)。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MAU的变化。在12周的治疗观察期间,每组均有4-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明显或失访中断观察,最后共有131例患者完成观察全程。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血压四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MAU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四组间MAU比较,三药联合组较其他两药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四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治疗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MAU,且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陈辉吴艳君李莎莎
关键词: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氨氯地平吲哒帕胺
槲皮素对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的影响,以探讨槲皮素在分子水平扩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需择期行腹部手术并且血压正常的患者14例,取肠系膜动脉小分支,用急性酶消化法获得单个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然后应用单通道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槲皮素对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KCa通道开放概率(NPo)、电流幅度值(Am)、平均开放时间(To)、平均关闭时间(Tc)等各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内面向外式方式下,随着浴液中槲皮素浓度的增高,通道NPo明显增高:槲皮素浓度100μmol/L时,NPo由用药前(即0μmol/L)的0.028 62±0.011 99增高到0.147 03±0.058 17(P<0.01);通道Am、To变化不大(P>0.05);而通道Tc明显缩短:由用药前(477.650±376.650)ms缩短到(112.643±114.365)ms(P<0.01)。结论:槲皮素能直接激活人类血管平滑肌细胞KCa通道而实现降血压效应。
陈辉刘应才潘金生刘慧芳刘书宏曾晓荣
关键词:槲皮素钙激活钾通道膜片钳术
槲皮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槲皮素是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大量研究已证实槲皮素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降血压效应。但是对于槲皮素通过离子通道降血压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_(Ca))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槲皮素通过离子通道降血压的机制。方法选取需择期行腹部手术者,共26例,分为两组,血压正常组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12例。取肠系膜动脉小分支,用急性酶消化法获得单个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然后应用单通道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槲皮素对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开放概率(P_o)、电流幅度值(A_m)、平均开放时间(T_o)、平均关闭时间(T_c)等各指标的影响。结果在 inside-out patch 方式下,随着浴液中槲皮素浓度依赖性地增高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 K_(Ca)通道 P_o,通道 A_m及通道 T_o 变化不大,而通道 T_c 均明显缩短。各槲皮素浓度下的两组 K_(Ca)通道 P_o 增长率(⊿P_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槲皮素能直接激活人类血管平滑肌细胞 K_(Ca)通道。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血管平滑肌细胞 K_(Ca)对槲皮素的反应性无明显区别。槲皮素激活钙激活钾通道可能是其降血压的一种机制。
陈辉赵文强刘应才刘慧芳潘金生曾晓荣
关键词:槲皮素钙激活钾通道膜片钳技术
醋柳黄酮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醋柳黄酮(TFH)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与内皮的关系。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技术制备大鼠胸主动脉环,并置于灌流槽中。使用累积加药法,检测TFH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分为去内皮组及非去内皮组,对TFH扩血管作用对照研究。结果:TFH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均呈剂量(浓度为0.02g/L;0.04g/L;0.06g/L)依赖性扩血管作用,THF在0.02g/L;0.04g/L的浓度对内皮完整的主动脉环较去内皮主动脉环舒张血管作用更强,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0.06g/L的浓度两组均为完全舒张,最大舒张反应均为100%。结论:THF呈剂量依赖性扩血管作用,其舒张血管作用在小剂量呈内皮依赖性,而大剂量呈非内皮依赖性。
刘慧芳刘应才郭长磊陈辉
关键词:血管舒张醋柳黄酮主动脉血管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2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HAMA总分>7分者共77例,然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38例,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诊室血压(CBP)值、白大衣效应(WCE)值、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白昼动态平均血压dSBP、dDBP略有上升(均为P<0.05),夜间动态平均血压nSBP、nDBP略有下降(均为P<0.05),24 h动态平均血压24 h SBP、24 h DBP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对照组动态血压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治疗组治疗后CB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治疗后WCE值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均为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6),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1.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明显降低伴有焦虑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WCE值,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种较好的用药选择。
陈辉王俊徐小平谢红珍吴艳君李莎莎
关键词:高血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白大衣效应血压昼夜节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