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君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四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动脉疾病
  • 7篇冠状动脉疾病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基因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综合征
  • 3篇基因变异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综合...
  • 2篇蛋白尿
  • 2篇地平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病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机构

  • 11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江苏大学
  • 1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安徽省立友谊...

作者

  • 15篇吴艳君
  • 11篇王俊
  • 10篇谢红珍
  • 8篇陈辉
  • 8篇赵文强
  • 5篇欧阳星文
  • 3篇徐小平
  • 3篇潘啸东
  • 2篇李莎莎
  • 1篇陶纲
  • 1篇陈辉
  • 1篇孙光明
  • 1篇王士强
  • 1篇程辉
  • 1篇李莎莎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厄贝沙坦治疗ACS患者血MIP-1α、TM、PAF及sCD40L的变化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前后血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6例ACS患者、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P-1α、TM、PAF及sCD40L浓度,ACS患者随机分常规(40例)和厄贝沙坦(46例)治疗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血MIP-1α、TM、PAF及sCD40L含量。结果血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A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治疗8周后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厄贝沙坦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ACS的发生与MIP-1α、TM、PAF和sCD40L有关,厄贝沙坦可降低血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在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方面有一定作用。
陶纲王俊吴艳君谢红珍徐小平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可溶性CD40配体厄贝沙坦
黛力新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有明显白大衣效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对有明显白大衣效应(WCE)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心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这些患者进行评分,共有83例评分>7分的患者入选.将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使用常规降压药物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及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值、WCE值、HAMA评分及血压节律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CBP、ABP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cSBP、cDB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139.19±5.24)mm Hg比(150.78±6.50)mm Hg,(87.24±4.96)mm Hg比(92.85±4.73)mm Hg,P<0.01],观察组nSBP、nDBP较对照组也略有进一步下降[(118.14±4.68)mm Hg比(120.56±5.81)mm Hg,(73.93±3.83)mm Hg比(75.85±4.01)mm Hg,P<0.05],而两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下降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WCE SBP、WCE DBP、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81±1.85)mm Hg比(18.36±3.89)mm Hg,(3.93±1.35)mm Hg比(9.31±2.67)mm Hg,(8.52±2.72)分比(19.62±6.25)分,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联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缓解有WCE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WCE,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陈辉吴艳君李莎莎
关键词:黛力新氨氯地平白大衣效应原发性高血压
OX40L基因变异与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OX40L基因变异与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PCR-SSP)技术检测187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rs3850641位点A/G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应用ELISA法测试血浆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应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基因变异与ACS风险、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基因A/G变异与早发ACS风险显著关联,G等位基因比野生型早发ACS风险增高2.031倍(OR=2.03),变异型比野生型DVN、SSI、血浆OX40L、VCAM-1和CRP显著增高。结论OX40L基因变异可能与早发ACS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OX40L过度表达、细胞黏附和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聚合酶链反应OX40配体
淋巴毒素-α/半乳糖凝集素-2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及分子标志物之间关系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及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C3279T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AD)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分别检测284例CAD患者和218例对照组LTA804位点及LGALS23279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和联合单倍型;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测试血浆LT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和LGALS2基因变异与CAD发病风险、DVN,SSI、血浆LTA、VCAM-1和CR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804C/A和单倍型AACC与CAD发病风险显著关联(OR=1.74,2.64);LGALS2基因型CT+TT、T等位基因和单倍型CCTT发生CAD风险显著降低(OR=0.49,0.58,0.41);LTA804变异型比野生型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LGALS2则与此相反。结论:LTA804/LGALS23279基因变异可能是CAD发病的风险/保护基因型,分别对冠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起促进/抵御作用。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半乳糖凝集素
LTA 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易感性、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HD)易感性、病变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对184例CHD患者和118例对照组(CTL)分别检测LTA 80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LT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基因变异与CHD易感风险、DVN、SSI、血浆LTA、CRP、VCAM-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 804C/A变异与CHD患病风险显著关联(AA+CA基因型OR=1.47,A等位基因OR=1.54,均P<0.05),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HD组比CTL组显著增高(均P<0.01);804位点变异型(AA+CA)比野生型(CC)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P均<0.05);但血浆LTA无显著变化。结论LTA 804C→A基因变异可能是CHD患病的易感基因型,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有关,但与LTA转录无关。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王士强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OX40L基因rs3850641 A/G变异位点和OX40基因rs2298212 G/A位点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用冠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OX40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比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显著增高(OR=1.99,1.83;P=0.021,P=0.0001);而OX40 A等位基因比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显著降低(OR=0.49,P=0.002);单倍型GGGG比AAGG(野生型)的PACS风险显著增加(OR=2.11,P=0.033);在4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校正后OX40L 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及单倍型GGGG与PACS风险仍具有独立关联性(OR=1.97、1.78、2.01,P=0.026、0.001、0.038),OX40 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对PACS风险仍有独立的关联性(OR=0.31、0.45;P=0.043、0.0001);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增加;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浆可溶性OX40L、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增高;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三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40L/OX40基因组变异可能与PACS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的正反调节有关。
赵文强王俊孙光明欧阳星文谢红珍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OX40配体
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组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心内科门诊的152例合并MAU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8例,分别接受4种抗高血压方案治疗:A组:缬沙坦(80mg/d)+氨氯地平(5mg/d);B组:缬沙坦(80mg/d)+吲哒帕胺(2.5mg/d),C组:氨氯地平(5mg/d)+吲哒帕胺(2.5mg/d);D组:缬沙坦(40mg/d)+氨氯地平(2.5mg/d)+吲哒帕胺(1.25mg/d)。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MAU的变化。在12周的治疗观察期间,每组均有4-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明显或失访中断观察,最后共有131例患者完成观察全程。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血压四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MAU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四组间MAU比较,三药联合组较其他两药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四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治疗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MAU,且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陈辉吴艳君李莎莎
关键词: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氨氯地平吲哒帕胺
半乳糖凝集素-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惟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48例ACS组患者、21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和138例对照组患者检测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浆淋巴毒素α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探索基因型变异与ACS风险、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积分和3个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ACS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TT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73,P<0.01)、T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T+TT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T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管病变支数频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01)。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浆淋巴毒素α、C反应蛋白、血管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变异对ACS易患风险、血管病变程度和炎症级联反应起保护作用。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程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型易感性
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设对照组,42例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单一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徐小平王俊吴艳君
关键词:高血压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美托洛尔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2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HAMA总分>7分者共77例,然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38例,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诊室血压(CBP)值、白大衣效应(WCE)值、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白昼动态平均血压dSBP、dDBP略有上升(均为P<0.05),夜间动态平均血压nSBP、nDBP略有下降(均为P<0.05),24 h动态平均血压24 h SBP、24 h DBP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对照组动态血压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治疗组治疗后CB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治疗后WCE值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均为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6),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1.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明显降低伴有焦虑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WCE值,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种较好的用药选择。
陈辉王俊徐小平谢红珍吴艳君李莎莎
关键词:高血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白大衣效应血压昼夜节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