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7篇动脉疾病
  • 7篇冠状动脉疾病
  • 5篇基因
  • 3篇综合征
  • 3篇基因变异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综合...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病
  • 2篇心脏
  • 2篇血压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凝集素
  • 2篇疗效
  • 2篇酶链反应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4篇江苏大学
  • 2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安徽省立友谊...
  • 1篇安徽省淮北市...

作者

  • 15篇王俊
  • 11篇吴艳君
  • 10篇谢红珍
  • 9篇赵文强
  • 5篇陈辉
  • 5篇欧阳星文
  • 3篇徐小平
  • 3篇潘啸东
  • 1篇陶纲
  • 1篇陈钧
  • 1篇杨克迪
  • 1篇陈长广
  • 1篇李莎莎
  • 1篇孙光明
  • 1篇马继湘
  • 1篇赵风兰
  • 1篇王士强
  • 1篇程辉
  • 1篇朱秋菊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X40L基因变异与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OX40L基因变异与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PCR-SSP)技术检测187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rs3850641位点A/G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应用ELISA法测试血浆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应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基因变异与ACS风险、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基因A/G变异与早发ACS风险显著关联,G等位基因比野生型早发ACS风险增高2.031倍(OR=2.03),变异型比野生型DVN、SSI、血浆OX40L、VCAM-1和CRP显著增高。结论OX40L基因变异可能与早发ACS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OX40L过度表达、细胞黏附和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聚合酶链反应OX40配体
厄贝沙坦治疗ACS患者血MIP-1α、TM、PAF及sCD40L的变化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前后血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6例ACS患者、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P-1α、TM、PAF及sCD40L浓度,ACS患者随机分常规(40例)和厄贝沙坦(46例)治疗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血MIP-1α、TM、PAF及sCD40L含量。结果血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A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治疗8周后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厄贝沙坦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ACS的发生与MIP-1α、TM、PAF和sCD40L有关,厄贝沙坦可降低血MIP-1α、TM、PAF和sCD40L水平,在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方面有一定作用。
陶纲王俊吴艳君谢红珍徐小平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可溶性CD40配体厄贝沙坦
淋巴毒素-α/半乳糖凝集素-2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及分子标志物之间关系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及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C3279T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AD)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分别检测284例CAD患者和218例对照组LTA804位点及LGALS23279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和联合单倍型;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测试血浆LT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和LGALS2基因变异与CAD发病风险、DVN,SSI、血浆LTA、VCAM-1和CR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804C/A和单倍型AACC与CAD发病风险显著关联(OR=1.74,2.64);LGALS2基因型CT+TT、T等位基因和单倍型CCTT发生CAD风险显著降低(OR=0.49,0.58,0.41);LTA804变异型比野生型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LGALS2则与此相反。结论:LTA804/LGALS23279基因变异可能是CAD发病的风险/保护基因型,分别对冠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起促进/抵御作用。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半乳糖凝集素
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设对照组,42例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行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单一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徐小平王俊吴艳君
关键词:高血压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美托洛尔
冠心病左心室能量和能量效率与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
2007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左心室能量(LVE)及能量效率(EE)与心力储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导管压力-容积势能理论建立心超声技术下LVE和EE的改良模型,采用心超声法与心导管法对比对70例冠心病人(按冠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分3组和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4组)和28例正常人的LVE指标和射血分数(EF)进行对比研究,绘制不同NYHA分级的压力-容积环能量图。结果:超声法与导管法测得总能量(TE)、搏功(SW)、收缩末势能(ESE)、充盈能(FE)和EE均高度吻合及相关(r=0.80 ̄0.91),随病变血管支数和心功能分级增加ESE、FE、TE逐渐递增、EE和EF逐渐降低,P-V环右上移位,EE在不同心功能分级异常的敏感性较EF显著增高(P<0.05)。结论:超声法LVE和EE评价冠心病人心力储备功能可靠易行,且较EF具有更大的优势。
赵文强王俊赵风兰马继湘朱秋菊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DEB-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采用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72例,其中接受DEB-TACE治疗38例作为对照组,接受DEB-TACE序贯RFA治疗34例为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糖类抗原125(CA125)和CA199水平。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近期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4%和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FP、HSP90α和CA125水平分别为(123.6±32.5)μg/L、(97.6±21.6)ng/mL和(30.2±13.2)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4.5±34.6)μg/L、(129.1±22.3)ng/mL和(71.6±14.3)U/mL,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为28个月,其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7.6%,而对照组患者中位OS为20个月,其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71.1%和42.1%,两组差异显著(Log Rank x2=4.258,P=0.039)。结论 采用DEB-TACE序贯RFA治疗PL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陈长广肖荣王俊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
LTA 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易感性、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HD)易感性、病变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对184例CHD患者和118例对照组(CTL)分别检测LTA 80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LT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基因变异与CHD易感风险、DVN、SSI、血浆LTA、CRP、VCAM-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 804C/A变异与CHD患病风险显著关联(AA+CA基因型OR=1.47,A等位基因OR=1.54,均P<0.05),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HD组比CTL组显著增高(均P<0.01);804位点变异型(AA+CA)比野生型(CC)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P均<0.05);但血浆LTA无显著变化。结论LTA 804C→A基因变异可能是CHD患病的易感基因型,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有关,但与LTA转录无关。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王士强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OX40L基因rs3850641 A/G变异位点和OX40基因rs2298212 G/A位点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用冠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OX40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比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显著增高(OR=1.99,1.83;P=0.021,P=0.0001);而OX40 A等位基因比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显著降低(OR=0.49,P=0.002);单倍型GGGG比AAGG(野生型)的PACS风险显著增加(OR=2.11,P=0.033);在4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校正后OX40L 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及单倍型GGGG与PACS风险仍具有独立关联性(OR=1.97、1.78、2.01,P=0.026、0.001、0.038),OX40 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对PACS风险仍有独立的关联性(OR=0.31、0.45;P=0.043、0.0001);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增加;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浆可溶性OX40L、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增高;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三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40L/OX40基因组变异可能与PACS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的正反调节有关。
赵文强王俊孙光明欧阳星文谢红珍陈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OX40配体
均匀设计法优选穿山龙的水解工艺条件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优化穿山龙水解条件,为工业上提取薯蓣皂甙元提供工艺参数。方法:以薯蓣皂甙元的得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穿山龙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盐酸浓度为2.5 mol/L,料液比为1: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4.0h,搅拌速率为120rpm,穿山龙的水解效果较好。结论:采用优化后的水解条件明显提高薯蓣皂甙元的得率,盐酸浓度对结果影响极大,应加以控制。
王俊杨克迪陈钧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均匀设计法穿山龙
半乳糖凝集素-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惟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48例ACS组患者、21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和138例对照组患者检测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浆淋巴毒素α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探索基因型变异与ACS风险、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积分和3个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ACS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TT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73,P<0.01)、T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T+TT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T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管病变支数频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01)。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浆淋巴毒素α、C反应蛋白、血管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变异对ACS易患风险、血管病变程度和炎症级联反应起保护作用。
赵文强王俊谢红珍欧阳星文程辉吴艳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型易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