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帆

作品数:126 被引量:5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3篇病毒
  • 24篇基因
  • 23篇流行病
  • 23篇流行病学
  • 19篇登革热
  • 17篇蛋白
  • 12篇病原学
  • 11篇实时荧光
  • 11篇进化分析
  • 11篇肠道
  • 10篇综合征
  • 10篇汉坦病毒
  • 10篇分子流
  • 10篇分子流行病学
  • 10篇E基因
  • 10篇肠道病毒
  • 10篇肠道病毒71...
  • 9篇蛋白质
  • 8篇登革病毒
  • 7篇分子

机构

  • 126篇深圳市疾病预...
  • 6篇深圳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华大学
  • 4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中山大学
  • 3篇罗湖区疾病预...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 2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新疆哈密地区...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26篇阳帆
  • 66篇张仁利
  • 53篇黄达娜
  • 42篇吴春利
  • 40篇杨洪
  • 37篇何雅青
  • 35篇李玥
  • 33篇张海龙
  • 28篇冼慧霞
  • 24篇刘建军
  • 23篇姚相杰
  • 19篇唐屹君
  • 18篇何建凡
  • 17篇黄亚兰
  • 13篇武伟华
  • 13篇房师松
  • 11篇吕星
  • 8篇袁建辉
  • 8篇黄海燕
  • 8篇王昕

传媒

  • 19篇中国卫生检验...
  • 1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0篇热带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国际病毒学杂...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新发传染病电...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15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7篇2006
  • 1篇2005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市一起肠道病毒71型引发手足口病流行的基因型别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2004年深圳市一起肠道病毒71型(EV71)引发手足口病流行的基因型别分析。方法用EV71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并对EV71的VP1和VP4基因进行克隆,所得的序列与EV71型A、B、c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用TreeView和PHYLIP软件(3.6b)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4株病毒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VP1区核苷酸同源性在87.8%~92.0%之间,VP4区核苷酸同源性在85.9%~87.4%之间;与A、B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差异较大,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81.9%~84.2%,VP4区为80.6%~85.0%;4株病毒VP1核苷酸同源性为94.1%~99.8%,VP4同源性为100%,组成一个独立的小分支。结论对EV71的VPl和VP4区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可得出类似的结果,4株EV71深圳流行株可命名为C4亚型。
何雅青杨洪李琳琳谭洁周丽毛丽莎阳帆刘建军吕星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基因型分析
深圳地区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变异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变异趋势.方法 用肠道病毒71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并对EV71的VP1进行扩增,所得的序列与肠道病毒71型A、B、C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比较,用DNA Star、BioEdit和Mega 3.1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35株病毒间VP1核苷酸同源性为92.1%-100%,它们与A、B基因型代表株VP1区核苷酸同源性差异较大,为81.4%-91.1%,与C4基因型代表株接近,其核苷酸同源性在93%-97.4%之间.1998-2004年深圳地区EV71主要流行株为C4b亚型,从2003年开始逐步向C4a亚型过渡,至2006年已全部变迁为C4a亚型,且从2003年至2008年,深圳地区EV71 C4a株与安徽阜阳株FY23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5%-94.7%,95.7%-95.8%,96.2%,95.4%-97.5%,96.3%-99.2%,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06年两株EV71和2008年EV71代表株核苷酸序列在VP1区的第66位点,均由A→C,从而导致VP1区氨基酸的第22位点由谷酰胺变为组氨酸(Q→H).结论 深圳地区EV71流行株逐渐由C4b亚型向C4a亚型演变,2006年部分EV71及2008年EV71 VP1第66核苷酸位点发生有义突变.
何雅青张宏斌姚相杰廖玉学杨洪冼慧霞阳帆张海龙杨小柯许文波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种系发生基因
天蚕素C蛋白和/或天蚕素C基因的应用以及抗病毒药物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蚕素C蛋白和/或天蚕素C基因的应用以及抗病毒药物。一种天蚕素C蛋白和/或天蚕素C基因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天蚕素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
肖小平林颖阳帆黄达娜张仁利
三氯乙烯诱导L-02肝细胞兴奋效应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
黄海燕刘建军庄志雄袁建辉阳帆李习艺
深圳市一起人类冠状病毒NL63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2022年
2020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一起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经对咽拭子样本进行病毒RNA的提取、逆转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认为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NL63感染所致,然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最终获取7条HCoV-NL63序列全长。在对毒株的棘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基因及其S1 domain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中发现,S基因的160个碱基变异导致41个氨基酸突变和1个氨基酸缺失,其中39个位于S1 domain中,含1个位于受体结合结构域的突变(E572A)。在N端结构域内,三个氨基酸变异(N24S、S100P和N178S)造成三处潜在N-糖基化位点缺失,而四个氨基酸变异(N24S、E94N、G96S和L131S)却造成另三处潜在N-糖基化位点增加,使得潜在N-糖基化位点的总数保持不变。同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45条多国的HCoV-NL63流行代表株序列,构建基于S基因中S1 domain的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化分析发现,HCoV-NL63代表株主要被划分为A和B两大基因型,本次疫情中检测出的7株毒株和2株中国广东省流行的HCoV-NL63毒株进化距离最近,同属一个新的单独进化树分支,暂被划分为新基因亚型B3。本研究通过对毒株中S基因序列的比对、功能区域特征的分析以及基因型鉴定,从分子流行病学上初步阐明了深圳本次聚集性疫情中HCoV-NL63的基因特征及基因型/基因亚型,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流行的HCoV-NL63基因数据库,为今后对HCoV-NL63的分子检测、疫苗研发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建成张晓敏黄亚兰阳帆黄达娜何雅青张仁利彭博冯铁建
关键词:S基因基因特征分子流行病学
首次从深圳市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登革4型病毒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深圳市2005年登革热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登革热疑似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MGB荧光PCR方法鉴定。用逆转录-套式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结果:从8份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登革病毒,经逆转录-套式PCR方法鉴定为登革4型病毒,将其命名为DEN4-SZ0524。结论:首次从2005年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登革4型病毒,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地区登革热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丽阳帆刘建军杨洪张海龙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4型病毒病毒分离
深圳市登革热暴发疫情的分子病毒学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病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其地域来源。方法采用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和BHK-21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反转录一半套式PCR和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同时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病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及登革1型病毒核酸。深圳市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SZ1029与登草1型国际标准株HAWAII45株、我国福建省Fj23I/04株及广东省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GD14/97、GD05/99在E基因上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8%、99.6%、97.7%和98.5%。基因进化树显示,深圳市登革病毒分离株与马来西亚分离株D1/Malaysia/36000/05、新加坡分离株SG(EHI)DED142808和Fj23I/04株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与GZ/80、Taiwan87同属基因I亚型。所有患者发病前1个月在深圳市某工地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该次疫情的病因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该毒株有可能来源于东南亚一带,推测深圳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阳帆张仁利陈思敏熊鹰刘涛黄达娜武伟华李明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热病毒病毒蛋白质类病毒流行病学分子
基孔肯雅病毒深圳分离株的全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基孔肯雅病毒SZ_20101028株的全基因组分子遗传特征。方法通过C6/36细胞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得到CHIKV,针对病毒的基因组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扩增,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分子遗传特征。结果病毒SZ_20101028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2 377 nt,含两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 722个氨基酸,两个编码区之间含有68 nt非编码连接区;发现该毒株与2010年引起东莞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的病原体核苷酸的同源性达到了99%,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Z_20101028株与2010年引起东莞疫情暴发的病原体的亲缘性最高,并且和2004年引起印度洋地区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体同属于印度洋亚型。结论深圳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属于印度洋亚型,与2010年引起东莞疫情暴发的病原体的亲缘性最高。
许少坚阳帆李贻汉王俊雄王金明林启辉张仁利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热系统发生树
深圳市首次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查明深圳市2010年首次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的病因,从分子水平分析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其地域来源。方法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并用C6/36和B...
阳帆张仁利陈思敏熊鹰刘涛黄达娜
文献传递
2012年深圳市鼻病毒基因特性及分子变异分析
2015年
目的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鼻病毒基因特性及分子变异的分析,初步了解深圳市鼻病毒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荧光RT-PCR对门诊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筛查,通过巢式RT-PCR对其VP4~VP2片段和VP1基因进行扩增,利用ClustalW和MEGA等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2012年深圳市有A、B两个型别的鼻病毒同时流行,其中A型占多数,包括A47、A31、A90、A18等亚型,其中出现了两株A47和A31的基因重组病毒;VP1分子的变异具有型间差异,且变异位点散乱;不同亚型的受体结合区(BC、DE和Ⅲ环)位点并不一致,具有多态性;25个药敏位点中有5个位点(1121V、L123M、V167I、Y189H、H259G)出现了变异。结论多个亚型的鼻病毒在深圳存在广泛的流行,而且仍在不断的发生重组和变异。
吴春利聂恩琼阳帆黄达娜李玥张仁利
关键词:鼻病毒基因重组分子变异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