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珊

作品数:63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9篇小鼠
  • 12篇毒性
  • 11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动物
  • 7篇织品
  • 7篇纺织
  • 7篇纺织品
  • 5篇脉络丛
  • 5篇免疫
  • 5篇纳米
  • 5篇
  • 4篇血乳
  • 4篇血乳酸
  • 4篇乙醇
  • 4篇致敏性
  • 4篇乳酸
  • 4篇四氯化碳
  • 4篇皮肤刺激
  • 4篇小鼠免疫

机构

  • 62篇北京市疾病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北京蛋白质组...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2篇北京中研同仁...
  • 2篇北京市预防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63篇郑珊
  • 38篇高珊
  • 32篇马玲
  • 30篇李国君
  • 23篇聂燕敏
  • 21篇敬海明
  • 19篇张维
  • 18篇齐丽娟
  • 16篇童英
  • 16篇赵超英
  • 16篇张鹏
  • 14篇宁钧宇
  • 11篇杜宏举
  • 11篇刘建中
  • 10篇张楠
  • 10篇谭壮生
  • 9篇王红梅
  • 9篇冯颖
  • 8篇阎向东
  • 7篇李子南

传媒

  • 31篇毒理学杂志
  • 7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第五届微量元...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北京环境诱变...
  • 1篇2003年全...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4线粒...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离子纺织品缓解体力疲劳动物试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几十年来,科学家对负离子的生物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确认空气中的负离子对人的情绪、精力和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负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水准直接相关,可使细胞活化、消除疲劳、稳定植物神经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
高珊马玲赵超英童英郑珊聂燕敏
关键词:负离子纺织品皮肤刺激血乳酸血红蛋白
氯化锰对PHB1和GDF-15蛋白的影响
2018年
目的通过测定职业性锰暴露男性工人血清、慢性锰中毒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中抑制素蛋白1(PHB1)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含量,以及氯化锰(MnCl_2)处理后的Z310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GDF-15的含量,了解PHB1和GDF-15的体内外基础表达水平及MnCl_2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3类不同来源的组织/体液样本中的PHB1和GDF-15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人体血清、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GDF-15和PHB1的水平高于检出限,Z310有PHB1的基础表达,并能够合成及分泌GDF-15。人群研究显示,男性电焊工人血清中的GDF-15和PHB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MnCl_2可引起大鼠血清与脑脊液、Z310细胞裂解液与培养上清液中GDF-15的含量上升(P<0.05),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的PHB1的含量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nCl_2能够改变人血清、大鼠血清和脑脊液、Z310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PHB1和GDF-15的表达水平,提示PHB1和GDF-15在鼠源性生物样本中的体内外变化具有一定的毒理学意义。
王建栋胡红李子南郑珊谭壮生赵芳红王薇宁钧宇敬海明李国君
关键词:氯化锰GDF-15
锰毒性不同病程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采用氯化锰染毒建立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染锰30 d组、染锰90 d组与染锰90 d后再恢复30 d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染锰组按6 mg(Mn)/kg·BW每日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试验结束后进行体重、脏体比、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n、Fe、Mg等离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测定与分析以及肝脏、肾脏与睾丸等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各染毒组大鼠的体重以及食物利用率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血清中Mn含量及Mn/Fe比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各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核变性坏死以及睾丸曲细精管部分管腔内精子数减少,初级精母细胞空胞样变性等,且随染锰时间延长有加重的趋势,但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病变有恢复迹象;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各时间点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脑组织中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减少,并且随着染锰时间的延长减少程度加重,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损伤不可恢复。结论根据以上各指标综合判断,本次研究所建立的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为今后锰毒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基础。
张鹏敬海明刘建中刘君丽董一文赵超英蔡丽郑珊杜宏举聂燕敏李红张思玉陈春霞马玲李国君
关键词:毒性动物模型
水苏糖干粉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被引量:3
2011年
水苏糖(Stachyose)是功能性低聚糖家族的一个新成员,自然界中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它是天然存在的四糖[1],由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构成,分子式C24H42O31,分子量666.59。与该糖结构相类似的有比水苏糖少1个半乳糖基的棉子糖(三糖)和多1个半乳糖基的毛蕊花糖(五糖),均为低聚半乳糖。
王红梅张鹏赵超英郑珊
关键词:水苏糖亚慢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蒽酮法与试剂盒法测定糖原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糖原测定是保健食品中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必测项目,现行的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肝糖原测定用蒽酮试剂法,为确定在试验中用此方法测定肌糖原含量是否可行,现用葸酮试剂法和试剂盒法对运动前后的肝糖原,肌糖原进行测定,旨在对两方法的敏感性、稳定性进行比较。
高珊童英熊晓燕张懿郑珊马玲
关键词:试剂盒肝糖原肌糖原
免疫失衡动物模型复制初探被引量:22
2001年
为了进一步完善免疫失衡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比较了二者对各项免疫指标抑制程度的差异。结果证明 ,在相同剂量下 ,氢化可的松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的抑制力大于环磷酰胺 ,而环磷酰胺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要强于氢化可的松 ,这提示了在复制免疫失衡动物模型时 ,针对不同免疫细胞可分别选择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或氢化可的松作为诱导剂。
马玲王红梅闫向东郑珊
关键词:免疫学免疫抑制环磷酰胺
负离子对小鼠缺氧耐受力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负离子对小鼠缺氧耐受力功能的影响。方法每天连续给小鼠使用负离子发生器4 h,分别连续接触负离子7、14和30 d后,测定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进行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测定。结果负离子对白细胞、血小板无影响,对小鼠的各项生化指标无影响;而每日接触负离子4 h,连续30 d,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接触负离子4 h,连续接触7、14、30 d,可使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连续接触7、14、30 d,可使小鼠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负离子可以通过改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也可以提高小鼠的缺氧耐受力。
王红梅高珊聂燕敏马玲童英郑珊齐丽娟张维
关键词:负离子血液生化缺氧耐受力小鼠
奶蓟益肝片对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2005年
阎向东郑珊童英熊小燕
关键词:乙醇
药食同源物质蜂蜜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通过体内、体外及模式生物等方法,初步研究蜂蜜的急性毒性和潜在的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小鼠霍恩氏法、CCK-8(细胞计数试剂)法和秀丽隐杆线虫3种模式,对蜂蜜进行急性毒性研究。通过组合实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研究蜂蜜的致突变性。结果 蜂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半数致死剂量LD_(50)及95%可信区间为雌性小鼠LD_(50)92.6 g/kg·bw(63.6~135.0 g/kg·bw);雄性小鼠LD_(50)92.6 g/kg·bw(57.0~150.0 g/kg·bw);蜂蜜人肾上皮细胞系293(HEK293)细胞急性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464.2 g/L;秀丽隐杆线虫急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76.9 g/L。7.5、15.0和30.0 g/kg·bw蜂蜜剂量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χ^(2)=0.00,χ^(2)=0.39,χ^(2)=0.18,χ^(2)=0.00,χ^(2)=0.00,P>0.05);1.25、2.50和5.00 mg/ml蜂蜜处理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总突变频率(T-MF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加,增加倍数均在1倍以内;在加与不加S9混合液的条件下,8、40、200、1 000和5 000μg/皿5个浓度组的5种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相近,致变比(MR值)均小于2。结论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急性毒性分级判定为实际无毒;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均为阴性;应用体外细胞及秀丽隐杆线虫,初步得到急性毒性参考值;在本实验条件下,药食同源物质蜂蜜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
聂燕敏张维李子南谭壮生张文静齐丽娟郑珊张鹏魏洪鑫郝丽丽高珊
关键词:药食同源蜂蜜急性毒性致突变性
麦胚黄酮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童英吴少平阎向东高珊熊晓燕郑珊
关键词:麦胚黄酮四氯化碳病理检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