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玲

作品数:83 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5篇毒性
  • 21篇细胞
  • 12篇秀丽隐杆线虫
  • 12篇小鼠
  • 12篇脉络丛
  • 10篇蛋白
  • 8篇急性毒性
  • 7篇动物
  • 7篇眼刺激
  • 7篇眼刺激试验
  • 7篇周期
  • 7篇细胞毒
  • 7篇细胞毒性
  • 7篇细胞周期
  • 7篇免疫
  • 7篇
  • 6篇化学品
  • 6篇二乙氧基乙醇
  • 5篇毒理
  • 5篇毒理学

机构

  • 78篇北京市疾病预...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北京市预防医...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北京蛋白质组...
  • 2篇北京中研同仁...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作者

  • 83篇马玲
  • 36篇李国君
  • 32篇郑珊
  • 30篇赵超英
  • 28篇高珊
  • 27篇敬海明
  • 21篇李煜
  • 19篇聂燕敏
  • 19篇王红梅
  • 16篇刘建中
  • 14篇齐丽娟
  • 13篇张鹏
  • 13篇谭壮生
  • 12篇宁钧宇
  • 10篇童英
  • 9篇杜宏举
  • 8篇张维
  • 8篇董一文
  • 8篇刘羽
  • 7篇阎向东

传媒

  • 39篇毒理学杂志
  • 6篇首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2003年全...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二〇〇七年上...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研究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被引量:4
2015年
秀丽隐杆线虫因其遗传背景清楚、个体结构简单、生活史短等特性,在遗传与发育生物学、行为与神经生物学、衰老与寿命、人类遗传性疾病、病原体与生物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筛选、动物的应急反应、环境生物学和信号传导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该模式生物逐步应用于生态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领域。
高珊张楠敬海明齐丽娟李煜马玲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西洋参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1
2002年
王红梅马玲
关键词:西洋参免疫调节作用药理药用
天麻改善睡眠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天麻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昆明小鼠每天经口灌胃给予天麻(75、750和2250mg/kgBW),观察直接睡眠作用,连续给予受试物30d后进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实验。结果天麻可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作用(P<0.05)和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P<0.01),但无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作用(P>0.05)和直接改善睡眠作用(P>0.05)。结论该天麻对小鼠具有改善睡眠功能。
齐丽娟高珊马玲张维聂燕敏郑珊
关键词:天麻改善睡眠小鼠
食品中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与模式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风险分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是一类为了理解一系列的生物学现象而被广泛研究的非人类的种属,对它的研究是...
曾迎新马玲李国君赵超英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模式生物
文献传递
芪苓保健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5年
邓少伟马玲王红梅阎向东郑珊
关键词:保健酒保健食品乙醇免疫功能
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的建立与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l,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羽董一文胡红敬海明李煜谭壮生王红梅尤育洲李明焦智浩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增殖
免疫细胞功能试验中细胞样品保存期的探讨
在应用免疫学试验中,无论是化学品的免疫毒性,还是保健食品的免疫调节功能的测定,均由于体内功能研究中,免疫检测样品数量大,且多涉及细胞功能测定,在一般情况下,均需在当日内完成测定任务,为此,试验人员在精力及体力上均有较大压...
苏英马玲
文献传递
不同毒性等级的化学品对线虫感知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为今后将模式生物线虫应用于化学品毒性研究和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GHSⅢ到Ⅵ毒性等级的化学品为研究对象,每等级中选取3~8个化学品,对秀丽隐杆线虫(Nematode Caenorhabditisel egans,以下简称线虫)进行6h亚急性染毒,采用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分析亚急性染毒条件下上述指数测定值的变化与化学品GHS毒性分级间的联系,以及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的线虫急性毒性指标(24hLC50)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探讨以上述指数作为化学品非致死性评价初始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今后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推荐染毒剂量范围。结果化学品作用于线虫的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其GHS分级、24hLC50有一定关联:GHS级别越高,出现趋避阳性的概率越低,且趋避阳性的最高剂量值也越大;GHS级别越高,出现趋向阳性的概率越高,且趋向阳性的最高剂量值越大。结论线虫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化学品毒性大小有一定的关联性,推荐将这两个指数作为研究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初始检测指标。基于本实验结果推荐今后线虫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最高染毒剂量为其24hLC50的1/12~1/2。
曾迎新孔庆征李煜敬海明马玲宁钧宇谭壮生高珊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化学品
成纤维细胞毒性试验作为眼刺激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毒性试验(Fib-CVS)是否可作为家兔眼刺激试验(Draize test)的一种替代方法。[方法]用该方法对22种化妆品的眼刺激性进行检测,并与1999年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以下简称体...
王红梅马玲穆效群
关键词:眼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体外
文献传递
乙酸铅对Z310细胞周期和PHB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乙酸铅对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细胞系Z310细胞周期和PHB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浓度为0、0.2、2、10、20和50μmol/L的乙酸铅分别染毒处理Z310细胞12和24 h,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以0、50、100和200μmol/L的乙酸铅染毒Z310细胞24 h,检测PHB1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染铅浓度2、10、20和50μmol/L的增加,染毒12 h的G0/G1期的细胞数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染毒24 h的细胞周期变化不明显。染铅组PHB1蛋白的表达量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铅可引起Z310细胞周期G0/G1的比例增加,但未引起PHB1蛋白表达的改变,提示乙酸铅可能通过非PHB1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发Z310细胞周期的阻滞,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红梅刘羽董一文赵一达马玲赵超英李国君
关键词:细胞周期BLOT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