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龙玉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放疗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适形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化疗
  • 2篇IMRT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 1篇药物疗法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三维适形
  • 1篇三维适形放疗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机构

  • 7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蔡龙玉
  • 2篇杨亮
  • 2篇邵惟玉
  • 2篇鞠再双
  • 1篇陈英海
  • 1篇王若雨
  • 1篇王福光
  • 1篇王喆
  • 1篇钱利

传媒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IMRT与SIB-I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与同步加量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Ⅱ期、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2例Ⅱ期、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两组均采用TP(紫杉烷+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IMRT治疗,观察组采用SIB-IM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QLQ-OES24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QLQ-OES2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B-IMRT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治疗Ⅱ期、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IMRT,且未增加毒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SIB-IMRT可能成为通过提高照射剂量进而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首选放疗方式。
蔡龙玉
关键词:适形调强放疗晚期食管癌
IMRT与3D-CRT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老年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18例ⅡB~ⅢB期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D-CRT组(n=59)和IMRT组(n=59),两组患者均采用TP方案化疗,3D-CRT组给予3D-CR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IMRT组总体有效率为94.92%,高于3D-CRT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IMRT组明显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CI平均值高于3D-CRT组(P<0.05),而两组H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及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而两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与3D-CRT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ⅡB~ⅢB期老年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仿,但与3D-CRT比较,IMRT能够更加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更好保护危及器官,减少不良反应。
蔡龙玉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老年宫颈癌
调强放疗与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同步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实施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同步化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10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50例)以及实验组(50例),予以常规组病患立体定向体部放疗以及同步化疗,予以实验组病患调强放疗以及同步化疗。对比每组病患干预前以及干预后四个月时免疫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病患CD3^(+)以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病患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均可用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临床治疗,并且调强放疗方式可较少对病患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还可改善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一定临床应用效果。
蔡龙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同步化疗调强放疗
面膜固定辅助体表标记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面膜固定辅助体表标记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中的作用。方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无体表标记点,一组为有体表标记点。通过患者每周1次在模拟定位机下拍正、侧位片的方法,比较有无标记点靶区中心的偏差。结果:无标记点X、Y、Z轴方向平均偏差分别为2.5mm,2.9mm,2.7mm,偏差总平均值为2.7mm。有标记点X、Y、Z轴方向平均偏差分别为2.1mm, 2.3mm,2.2mm,偏差总平均值为2.2mm。结论:面膜固定辅助体表标记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的准确性。
邵惟玉陈英海蔡龙玉
关键词:肿瘤放疗
比亚芬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比亚芬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首程放射治疗的52例头颈及胸部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即给予比亚芬涂搽,对照组采用其他皮肤保护剂和放疗知识宣教。结果当放射剂量小于40gy时发生2级以上皮炎,治疗组30%(9/27),对照组84%(21/25)。治疗组放疗过程发生轻度放射性皮炎,对照组发生中至重度放射性皮炎。结论比亚芬能有效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王福光鞠再双钱利蔡龙玉
VEGFR2/STAT3/MMP-9介导阿帕替尼抑制辐射后鼻咽癌细胞迁移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X射线照射后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划痕实验比较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鼻咽癌细胞(CNE-1、CNE-2)的迁移能力,以及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5、10和15 μmol/L)对其的影响;通过CCK-8检测阿帕替尼对鼻咽癌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药物干预浓度;将鼻咽癌细胞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组(15 μmol/L)、照射组和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检测各组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实验组磷酸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pSTAT3)、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信号通路激活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相比,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迁移能力明显更强(t=-5.759、-16.578,P<0.05);与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细胞在阿帕替尼(5、10和15 μmol/L)干预后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t=2.804~13.362,P<0.05);与照射组相比,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的鼻咽癌细胞划痕愈合速率降低(t=5.932、2.791,P<0.05),说明阿帕替尼可以明显抑制X射线照射后鼻咽癌细胞的迁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鼻咽癌细胞经过阿帕替尼处理后,磷酸化的VEGFR2和STAT3表达显著下降,同时,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EMT相关蛋白发生变化。结论阿帕替尼可能通过下调VEGFR2/STAT3/MMP-9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EMT化,从而抑制X射线照射后鼻咽癌细胞的迁移。
毛绩伟王喆王漂梁珊珊鞠再双杨亮蔡龙玉王若雨
关键词:鼻咽癌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介绍通过网膜固定技术使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摆位的精确度得到很大提高。实践证明它是精确定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
邵惟玉杨亮蔡龙玉
关键词:乳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