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晓祯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损伤
  • 2篇术后
  • 2篇衰竭
  • 2篇疗效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开颅
  • 2篇开颅术
  • 2篇开颅术后
  • 2篇ICU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脑
  • 1篇心肺脑复苏
  • 1篇心力衰竭

机构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泉州市...

作者

  • 12篇蔡晓祯
  • 5篇林天来
  • 3篇黄建辉
  • 2篇曾海文
  • 2篇丁志荣
  • 1篇李焕根
  • 1篇吴玉贤
  • 1篇吴玉贤
  • 1篇丁志荣
  • 1篇蒋海彬
  • 1篇魏思灿
  • 1篇李才辉
  • 1篇黄建辉
  • 1篇黄志坚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潘立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鼻饲管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鼻胃管+多潘立酮组和单纯鼻胃管组,各64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的相关胃肠并发症、肺炎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两组患者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潘立酮联合肠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胃潴留、误吸等胃肠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蔡晓祯李焕根陈泰裕黄建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鼻胃管多潘立酮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共48例开颅术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即时留取脑脊液。所有患者均完善脑脊液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菌培养和mNGS,待全部患者明确是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回顾性评估细菌培养方法、mNGS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效果。结果共31例患者临床诊断颅内感染,其中23例脑脊液mNGS测序阳性,细菌培养阳性10例。两种检验方法Kappa值为0.375、P=0.002。mNGS检测方法诊断效能高于细菌培养:脑脊液mNGS测序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74.2%、特异度94.1%、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66.7%、约登指数68.3、曲线下面积0.842(95%CI:0.725~0.958,P<0.05);细菌培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2.3%、94.1%、90.9%、43.2%、26.4、0.632(95%CI:0.474~0.790,P=0.134);两种检测方法曲线下面积经过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9,P<0.05)。结论mNGS与细菌培养检验手段相比,有助于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
黄玲林天来蔡晓祯黄建辉陈小玲李坤鹏
关键词:开颅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多重耐药病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2年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ICU科室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预后数据,探讨在临床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的60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相关病史,进行多因素及卡方对比分析。结果: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远远高于其余部位感染患者,并且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我们应加强诊断,合理用药,且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蔡晓祯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预后ICU
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突发心跳骤停患者共7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苏情况、复苏成功率以及48h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χ2自主循环恢复率=7.439,P=0.006;χ2自主呼吸恢复率=7.820,P=0.005),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意识恢复时间=6.250,P=0.000)。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48h生存率分别为51.4%、45.9%,对照组分别为22.2%、16.7%,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复苏成功率=6.643,P=0.010;χ2生存率=7.249,P=0.007)。结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应大力推广。
蔡晓祯黄建辉吴玉贤
关键词:纳洛酮心肺脑复苏
早期肢体被动活动对自发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ICU-AW、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行早期肢体被动活动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符合纳入分组的患者共87例。根据是否给予早期肢体被动活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ICU常规康复干预和早期肢体被动活动(n=35),对照组给予ICU常规康复干预(n=52)。记录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天数,评估患者第1、3、5、7天MRC评分,MRC低于48分作为ICU-AW的诊断标准。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90.94±11.67)h低于对照组(99.04±17.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8);研究组ICU住院时间(11.58±1.42)d短于对照组(12.77±2.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7,P<0.05)。研究组第5天、第7天患病率(42.8%、62.8%)均低于对照组(67.3%、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7、8.034,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早期肢体被动活动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住院天数,并能降低ICU-AW的发病率。
黄玲蔡晓祯黄建辉陈小玲林天来
关键词:脑出血机械通气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口服治疗,每次2.5 mg,bid,试验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每次50 mg,bid,之后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大剂量每次200 mg,bid,并维持最大剂量。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和心率水平变化、心脏功能和结构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纳入4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36例/40例)和70.00%(28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后分别为(122.35±7.86)和(126.76±7.31)mmHg;心率分别为(69.27±4.33)和(73.32±4.54)time·min^(-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7.13±1.60)%和(42.51±1.38)%;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SD)分别为(42.32±1.47)和(47.36±1.54)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52.53±1.50)和(55.51±2.80)mm;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更佳。
林天来黄志坚魏思灿张洪玲李才辉蔡晓祯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利钠肽临床疗效
自噬反应在谷氨酰胺抑制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水肿、炎症反应和自噬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10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TBI组)、TBI+谷氨酰胺处理组(TBI+GLN组)、TBI+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组(TBI+3-MA组)、TBI+谷氨酰胺+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组(TBI+GLN+3-MA组).分别于伤后1、3、7、14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检测损伤区脑组织脑水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l和IL-4浓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损伤去脑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脑水含量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血清炎症因子、脑组织中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P=0.00);与TBI组比较,TBI+GLN组脑水含量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57.71±9.69) pg/ml比(83.37±12.81) pg/ml,P=0.01]和IL-1[(39.46±8.60) pg/ml比(69.04±10.48) pg/ml,P=0.00]降低,抗炎因子IL-4明显增高[(68.72±11.18) pg/ml比(35.75±8.40) pg/ml,P=0.04].TBI+GLN组自噬相关因子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TBI+GLN组比较,TBI+GLN+3-MA组神经功能损害、脑水肿和炎症反应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通过抑制中枢性炎症反应,减轻大鼠TBI后脑水肿,改善伤后神经功能行为,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颅脑损伤后自噬反应.
蔡晓祯黄建辉曾海文王雪娟丁志荣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谷氨酰胺炎症反应自噬神经保护
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比较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患者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两组皆于入住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入住当天及第8天分别检测记录各项营养状态指标。同时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及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住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皆较入住当天下降(P<0.05),E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较入住当天有明显升高(P<0.05),P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与入住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时间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ICU留住时间,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吴玉贤蒋海彬蔡晓祯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槲皮素通过PGC-1α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PGC-1α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TBI组,TBI+溶剂组和TBI+槲皮素组。建立小鼠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模型,TBI后30 min给予腹腔注射槲皮素。TBI 24 h后检测小鼠神经学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情况;采用尼氏染色检测TBI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神经细胞内外的PGC-1α及Bax、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验证TBI后神经细胞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脑水肿与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PGC-1α与Bax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TBI+溶剂组相比,TBI+槲皮素组脑水肿及神经凋亡明显减轻(P<0.05),Bax表达明显减少,PGC-1α和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激活PGC-1α途径减轻TBI后神经细胞凋亡,起到有效的脑保护作用。
蔡晓祯黄建辉曾海文黄碰陈泰裕
关键词:槲皮素PGC-1Α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
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招募56例开颅术后患者,其术野区置留引流管引流脑脊液。所有患者给予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于预设时间同时采集患者的血液与脑脊注液样本,测定样本中万古霉素的药物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考察多个因素对模型拟合优度的影响,图形诊断,bootstrap与可视化预测检测方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万古霉素在开颅术后患者颅内模型可采用三室模型进行拟合,脑脊液总细胞计数与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存在显著相关性,脑脊液流出量对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消除具有显著影响。模型拟合值与bootstrap中位数相近,且均包含于95%置信区间内。可视化预测检测法验证发现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结论:该模型有助于临床医师通过测定脑脊液总细胞计数与脑脊液引流量,预测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丁志荣蔡晓祯曾海文林天来
关键词:万古霉素神经外科群体药代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