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红军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流体力学
  • 6篇计算流体力学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假塑性
  • 5篇假塑性流体
  • 5篇值模拟
  • 4篇牛顿流体
  • 4篇黄原胶
  • 4篇搅拌桨
  • 4篇非牛顿流体
  • 4篇CFD
  • 3篇搅拌釜
  • 2篇三相体系
  • 2篇搅拌器
  • 2篇功耗
  • 2篇反应器
  • 2篇传热
  • 1篇动力学
  • 1篇多糖
  • 1篇性能研究

机构

  • 17篇烟台大学

作者

  • 17篇苏红军
  • 16篇徐世艾
  • 4篇张庆
  • 3篇苗伟
  • 2篇唐中山
  • 2篇郭莉
  • 2篇孟汉卿
  • 1篇徐斌
  • 1篇王令闪
  • 1篇王慧敏
  • 1篇郑耀臣
  • 1篇杨荣祖
  • 1篇段所行
  • 1篇张月蓉
  • 1篇张希玲
  • 1篇殷国俊

传媒

  • 8篇烟台大学学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山东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Maxblend搅拌器用于工业规模反应器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6年
黄原胶溶液为研究体系,用CFD技术研究了Maxblend搅拌器在大高径比工业规模反应器中流体力学行为,重点考察了功率特性、死区分率、流场分布和剪切性能等流体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axblend搅拌器的功耗随转速提高而增加,死区分率随转速提高而减小;随着雷诺数增加,釜内平均剪切速率增加。工业规模反应器中,搅拌流场呈全釜大循环流型。
孟汉卿郭莉栾欣欣苏红军徐世艾
新型气体分布器对非牛顿流体中氧传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环状气体分布器、微孔型气体分布器一号、微孔型气体分布器二号3种型式的气体分布器对非牛顿流体中氧传质的影响。着重考察了微孔型分布器对同一组合桨的功耗、气含率ε、氧传质系数KLα以及比功耗传氧系数Eo2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环状气体分布器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微孔型气体分布器条件下所得KLα和Eo2均高于环状气体分布器的对应值,可以取得较好的传质混合效果,有利于提高非牛顿流体中的溶氧水平。
苏红军唐中山徐世艾
关键词:非牛顿流体氧传质
高黏体系中最大叶片式搅拌桨直径的CFD优化被引量:7
2011年
以黄原胶溶液为研究体系,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采用不同直径的最大叶片式搅拌桨时釜内流体速率分布、死区体积、剪切速率、表观黏度和总体流体状况等参数。研究发现:在保持功率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桨径的增大,釜内循环区影响范围变广,全釜平均液相速率逐渐增加,速度分布均匀度有所提高,死区体积明显下降。对于研究的搅拌体系,最大叶片式桨适宜直径为0.276 m。当桨径再继续增大直径时,釜内死区减少不明显,同时搅拌桨的剪切性能恶化。
王令闪苏红军徐世艾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黄原胶在热管生物反应器中传热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黄原胶水溶液在传统反应器与热管生物反应器中传质与传热状况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反应器中流动场、温度场和全釜死区分布.结果显示:经典最大叶片式桨及改进最大叶片式桨都具有"双循环"流型结构,在釜内形成了良好的主体循环流动,有利于改善反应器内的传质与传热,验证了热管的使用没有对反应器中的流动场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温度场的比较则表明:热管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反应器的传热性能,使反应器中的整体温度有明显下降.
徐斌苏红军张庆徐世艾
关键词:热管生物反应器传热数值模拟
下沉颗粒三相体系的混合技术研究(Ⅱ)——桨型对颗粒分布的影响
2007年
考察了6种搅拌桨型式、转速和通气量对固含率、固体悬浮均匀度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气相对主体流场的影响.通过对3个取样孔固含率和固体悬浮均匀度的综合考虑选择了适合于下沉颗粒三相体系的搅拌桨型式.
苏红军徐世艾苗伟
关键词:三相体系搅拌桨固含率
最大叶片式桨流体动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运用CFD方法研究了最大叶片式桨在层流区域内的流体动力学性能,模拟体系为高粘度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主要考察桨叶的功耗特性、Metzner常数、剪切性能和排液性能.结果表明,功耗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基本一致;桨叶的Metzner常数ks=10与流变行为指数n无关;搅拌形成双循环流型,釜中部桨叶所在区剪切速率大、排液量大,产生的漩涡流也大,导致剪切效率低于0.5;随雷诺数增加(Ren=1.4,5.0,7.6),全釜平均剪切速率(3.40,9.91,15.05s-1)和全釜平均排液量(0.0014,0.0033,0.0052 m3/s)逐渐增加,尤其是桨叶下端两翼区平均剪切速率(4.36,11.48,16.35s-1)和平均排液量(0.0026,0.0064,0.0095 m3/s)增加相对较大.说明Ren增加,搅拌混合作用加强,剪切速率大产生的界面积大,排液量大使高低剪切区内流体快速循环,有利于流体高效混合.
李健达苏红军张庆徐世艾
关键词: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功耗
2种型式搅拌桨用于工业规模搅拌釜内假塑性流体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2016年
用CFD技术研究了最大叶片式桨和三层六直叶涡轮桨的在大高径比工业规模搅拌釜中流体力学行为,以黄原胶溶液为研究体系,重点考察了功率特性、死区分率、剪切性能和混合时间等流体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种搅拌桨的功耗与转速成正比,死区与转速成反比;随着雷诺数增加,釜内平均剪切速率增加.工业规模搅拌釜中,最大叶片式桨搅拌流场呈双循环流型,三层六直叶涡轮桨在每个桨叶叶端分别形成上下2个小循环.在相同单位体积功耗下,最大叶片式桨的混合时间相对于三层六直叶涡轮桨较短.
栾欣欣孟汉卿聂义秋苏红军徐世艾
最大叶片式桨在假塑性流体中的搅拌流场模拟被引量:6
2010年
为研究最大叶片式桨在高黏假塑性流体中的搅拌流动行为,以黄原胶溶液为研究体系,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重点研究了釜内流体的功耗特性、速率分布、剪切速率、表观黏度分布和总体流动状况。结果表明:最大叶片式桨具有与大多数径流桨相似的"双循环"流型结构,且预测的功耗特性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良好。最大叶片式桨适用于高黏假塑性流体的混合,而对于高黏牛顿流体的混合则效果不佳。釜内的剪切速率分布较宽泛,且受转速影响较大。转速可作为该桨改善黄原胶体系混合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
段所行苏红军徐世艾
关键词:搅拌釜计算流体力学
最大叶片式桨用于大高径比搅拌釜内假塑性流体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了最大叶片式桨在大高径比搅拌釜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的流体动力学性能,包括功率特性、剪切性能、排液性能和混合时间.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桨下端剪切效率高、排液量大,是釜内良好的混合区域.随着雷诺数增加,搅拌流场由双循环流型转变为一个大循环,桨下端两翼剪切能力显著加强,说明剪切量与流体的混合密切相关,混合体积曲线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搅拌混合过程.
杨荣祖苏红军徐世艾
关键词:假塑性流体
泛能式桨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CFD技术研究了泛能式桨在高黏假塑性流体中的搅拌混合特性。重点考查了搅拌桨的上、下叶片错开角和下叶片后掠角在不同组合下对混合过程的影响,包括搅拌流场的分布、功耗特性、泵送准数、死区分率、剪切速率和表观黏度。结果表明:功耗与错开角和后掠角成反比,这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相同。流场分布为双循环流型,且受到错开角和后掠角的影响。错开角和后掠角存在最佳的组合方式60°-60°,使得相对功耗小,泵送准数大,死区分率小。
李健达苏红军徐世艾
关键词:功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