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鲁刚

作品数:25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普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心脏
  • 9篇手术
  • 7篇先天性
  • 7篇先天性心脏
  • 7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动脉
  • 6篇心脏病
  • 6篇术后
  • 5篇先天
  • 5篇复杂先天性心...
  • 4篇心室
  • 4篇外科
  • 3篇心动图
  • 3篇心脏术
  • 3篇心脏术后
  • 3篇双源64层C...
  • 3篇四联症
  • 3篇静脉
  • 3篇超声心动图
  • 2篇单心室

机构

  • 21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广州军区总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5篇梅鲁刚
  • 24篇张卫达
  • 24篇王晓武
  • 14篇王显悦
  • 11篇毕生辉
  • 10篇马涛
  • 9篇梁爱琼
  • 9篇袁彬彬
  • 8篇林曦
  • 8篇徐宇
  • 6篇颜涛
  • 6篇于浩
  • 4篇王晓莉
  • 4篇李杰
  • 4篇陆华
  • 3篇董文鹏
  • 3篇张本
  • 2篇杨永超
  • 2篇童光
  • 2篇李瑶瑶

传媒

  • 4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心血管外科杂...
  • 2篇第16届中国...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明确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对于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2011-03/2011-10月间,随机抽取62例心脏术后患者,选择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2.0mmol/L的30例患者分为低乳酸组,余32例为高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动脉血乳酸、酸碱度和碱剩余的变化趋势。结果低乳酸组1例患者术后左肺不张;高乳酸组1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乳酸组患者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P<0.05),手术后动脉血乳酸、酸碱度(pH)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波动较大,术后5 h为波动最高峰,术后15~20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有一定评估作用,动脉血乳酸较高患者术后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更多的药物维护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较慢。
王显悦毕生辉王晓武张卫达梅鲁刚梁爱琼徐宇林曦
关键词:乳酸心脏术后病情评估
双源64层CT与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SCT)在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UCG)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18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同期行DSCT和UCG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在心内异常解剖、心外大血管...
王晓武张本张卫达梅鲁刚袁彬彬
文献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在20kg以下心脏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明确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0kg以下心脏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该中心2009年3月~2010年5月同期入院手术治疗的20kg以下心脏患儿随机分为两部分,设置每部分中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患儿分别F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儿体温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并发症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二次或多次气管插管例数。结果 FB组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所有患儿恢复良好。对照组1例患儿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患儿恢复良好。FB组患儿体温及白细胞计数较早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FB组患者并发症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FB组二次或多次气管插管较对照组数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纤维支管镜治疗20kg以下心脏术后小儿肺部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治愈时间较短。
王显悦张卫达王晓武马涛梅鲁刚梁爱琼张琰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心脏术后肺部并发症
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07/2010-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2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TOF+PA)12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and pulmonary stenosis,DORV+PS)10例,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5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0.8~16.0(5.2±4.1)岁;术中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再剪一小块半圆形心包设计成单瓣,缝制于心包补片上,其直径相当于重建后肺动脉瓣环直径。术后随访39例,9例失访,时间2~36(17.1±9.5)月。结果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右室流出道再狭窄,超声显示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效果满意;但术后2年只有20%(2/10)患者仍保存正常的肺动脉瓣功能。结论采用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早期能极好的阻止肺动脉瓣返流,其作用虽不能持久,但远期也不会出现右室流出道再狭窄,适当选用能降低围手术期损伤。
林曦张卫达王晓武马涛袁彬彬梅鲁刚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单瓣
外伤性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救治
目的总结外伤性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救治经验。方法对2008-07/2013-06月期间收治的8例外伤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其余7例均救治成功,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未出现并发症及室缺...
林曦张卫达王晓武袁彬彬杨永超梅鲁刚
左西孟旦治疗心脏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明确左西孟旦治疗心脏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效果。方法:随即抽取2009年6月至今手术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5%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与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呼吸状况和全身状况;再次气管插管例数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轴短缩率(LVF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5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后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监护室滞留时间短、呼吸状况和全身状况较好(P<0.05),LVEF和LVFS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心脏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安全有效,缓解症状明显。
王显悦毕生辉王晓武张卫达梅鲁刚梁爱琼徐宇
关键词:左西孟旦心脏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跨瓣环自体心包单瓣补片重建法乐氏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
目的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性手术是复杂先心病手术最常开展的手术方式,法乐氏四联症患者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跨瓣环重建右室流出道,跨瓣环重建右室流出道不可避免产生肺动脉瓣返流,长期造成右心功能下降和三尖瓣关闭不全,
马涛张卫达王晓武王晓莉袁彬彬李杰梅鲁刚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52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40例为双向Glenn手术后行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等。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其中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0例治愈出院。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40例肌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12例),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93%±3%vs.94%±3%)、死亡率(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2.5%vs.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5例(90%),随访时间6~5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血流动力学更符合生理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操作简捷,是不能进行双心室治疗时的有效手术术式;分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较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手术适应证广泛,术后恢复较好,更易推广。
颜涛于浩王显悦林曦彭小波毕生辉梅鲁刚马涛王晓武张卫达
关键词: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心外管道先天性心脏病
6月龄以上患儿大动脉调转手术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6月龄以上患儿大动脉调转手术效果。方法:将2009-06-2012-07于我中心拟行大动脉调转手术的患儿按入院年龄分为两组:A组(<6个月,24例)和B组(≥6个月,18例)。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记录出院3个月随访心脏超声和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和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循环功能指标:术中血液超滤完成后即时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监护室内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患儿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监护室治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治疗时间、再次(多次)气管插管例数和肺部感染例数。结果:A组术后当日死亡2例,余临床治愈出院,其中12例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超声提示心内畸形矫治良好,无并发症发生;B组院内猝死1例,余临床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8例,7例心脏超声提示心内畸形矫治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院外猝死1例。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自动复跳例数及术中血液超滤完成即时MAP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患儿术中血液超滤完成即时MPAP和CVP、监护室内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术后机械通气和监护室滞留时间、再次气管插管及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等均升高(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MPA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6月龄以上患儿大动脉调转术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且不平稳,有发生猝死的可能。
王显悦毕生辉王晓武董文鹏徐宇梅鲁刚梁爱琼张卫达
关键词:大动脉调转术小儿猝死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心脏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总医院70例心脏病(包括心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心脏手术后发生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对感染切口的处理方法不同,将70例切口感染(切口长度>5 cm)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封闭负压引流组:35例,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处理感染切口。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切口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无死亡。封闭负压引流组大多数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感染切口渗出物明显减少,肉芽填充良好;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vs.60.0%,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感染持续时间[(12.9±3.4)d vs.(14.8±4.1)d;t=-2.094,P=0.040)],抗生素使用时间[(7.0±1.5)d vs.(8.3±1.9)d;t=-2.920,P=0.005)]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术后随访15例(42.9%),随访时间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失访20例。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效果好、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与常规治疗方法接近。
王显悦王晓武毕生辉梅鲁刚梁爱琼徐宇张卫达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心脏手术切口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