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志军

作品数:71 被引量:341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动脉
  • 36篇主动脉
  • 26篇主动脉瘤
  • 24篇腔内
  • 24篇腹主动脉
  • 24篇腹主动脉瘤
  • 18篇腔内隔绝
  • 16篇腔内隔绝术
  • 11篇血管
  • 10篇手术
  • 10篇下肢
  • 10篇夹层
  • 8篇血栓
  • 8篇静脉
  • 7篇主动脉夹层
  • 6篇动脉瘤
  • 6篇主动脉瘤腔内...
  • 5篇溶栓
  • 5篇微创
  • 4篇下肢静脉

机构

  • 70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解放军四五四...
  • 1篇济南市槐荫人...

作者

  • 70篇梅志军
  • 58篇景在平
  • 36篇包俊敏
  • 22篇陆清声
  • 20篇冯翔
  • 19篇赵志青
  • 14篇冯睿
  • 10篇赵珺
  • 7篇陈泉
  • 6篇曲乐丰
  • 6篇崔佳森
  • 5篇魏小龙
  • 4篇周建
  • 4篇袁良喜
  • 4篇刘瑞
  • 4篇廖明芳
  • 4篇王利新
  • 4篇左长京
  • 4篇裴轶飞
  • 4篇邓国瑜

传媒

  • 16篇外科理论与实...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临床外科杂志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漏处理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腔内隔绝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本文综述了内漏形成的机制,结合作者单位的经验,讨论了术中内漏的处理方法,并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随访期内漏与动脉瘤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原则进行了探讨。
梅志军景在平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内漏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建立近似人体的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内漏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 6只犬 ,以牛颈静脉间置法或前壁补片的方法形成保留腰动脉的肾下型AAA ,经髂动脉行AAAEVE ,术中采用修剪人造血管和改变支架附着点的方法形成内漏。结果 血管造影示 6只犬动脉瘤形态良好 ,5只犬形成了即时性内漏 ,内漏来自近端返流 ,也有远端返流。结论 通过移植物释放位置的变化可以模拟出与人体EVE后相似的即时性内漏 。
黄晟景在平赵珺梅志军张素贞赵新蔡莉莉汤敬东熊江崔佳森陆清声廖明芳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漏疾病模型
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的研制
2005年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NV-DP)的制备,并对其形态特征、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能和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微球;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支撑剂将微球固载至涤纶材料制备NV-D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去甲万古霉素(NV)含量和体外释药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二氯甲烷残留量。结果微球平均粒径和载药量分别为30.7μm和(0.2533±0.0025)g/cm2;微球被成功地固载至涤纶材料,载药量为(0.24645±0.00061)g/cm2;NV-DP均匀,厚度为0.18mm;NV自NV-DP缓慢释放超过20d;二氯甲烷残留为0.0031%。结论NVDP壁薄,载药量大,在体外能够实现长时间释药,有机溶剂残留未超标。提示该载药血管材料适合用于制备抗感染血管移植物。
余维平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梅志军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二氯甲烷血管移植物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被引量:1
2003年
梅志军景在平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全身炎症反应
术前健康状态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隔绝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状态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隔绝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2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将患者分为术前健康状况较差组(ASA>3)和健康状况轻度减低组(ASA≤3),通过对组间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性检验,结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比较组间术后结果差异。结果围手术期间,组间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虽然组间全因死亡率和转开放手术的风险相似,但ASA>3的患者再次腔内隔绝术的风险比ASA≤3的患者高(多因素分析Hazardratio=2.50,95%CI:1.05~5.91,P=0.037)。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选择。患者术前健康状态可以作为术后中远期结果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正确选择健康状况较好的患者进行腔内隔绝术手术是恰当、可行的。
邓国瑜侯乐伟梅志军景在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预后
腹主动脉瘤几何形态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不同形态学对瘤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估动脉瘤的破裂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动脉瘤影像学上的特点建立不同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周期性脉动速度入流、刚性壁面以及血液为牛顿流体的条件下,对一个心动周期内瘤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几何形态腹主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结果非轴对称模型可造成相对较大的壁面剪应力;带有峰值偏移和曲率半径偏转的腹主动脉瘤,瘤内漩涡的发展变化会随着几何形态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结论腹主动脉瘤内流场特征的变化受到不同形态学的影响。
蔡彦许世雄景在平梅志军廖明芳陆清声袁良喜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血液动力学三维数值分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手术取栓联合持续灌注治疗中期下肢动脉血栓46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估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手术取栓联合持续局部灌注溶栓治疗中期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病人就诊时间均属发病中期,在DSA监测下接受股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有基础狭窄病变者选择行股深动脉成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支架成形术,患肢留置导管局部尿激酶溶栓,配合抗凝、扩管、活血等治疗。结果:46例病人平均住院时间5.4d,显效30例,有效Ⅰ型8例,有效Ⅱ型5例(其中膝下截肢、截趾2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3.48%,肢体存活率95.63%。结论:DSA下手术取栓联合持续局部灌注溶栓治疗中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人具有诊断准确、治疗彻底、住院时间短、救肢率及存活率高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吴云梅志军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栓切除术导管溶栓
脑脊液引流在胸降及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对截瘫的预防保护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在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对截瘫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32例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病人,在术中及术后予以脑脊液引流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人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1年。4例病人术后出现轻瘫症状,经脑脊液引流后治愈;其余病人围手术期间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截瘫表现,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脑脊液引流可在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有效地预防及治疗轻瘫及截瘫。
尹存平梅志军陆清声包俊敏景在平魏小龙
关键词:脑脊液引流截瘫胸降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M型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前后壁运动的初步研究
2011年
目的:应用M型超声观测正常腹主动脉前后壁运动的特征。方法:采集健康人组、健康犬组、健康猪组腹主动脉的M型超声图像,测量动脉前壁和后壁振幅(da和dp)、舒张期动脉直径(Dd),取其平均值;并分别计算各组数值:前壁振幅/舒张期动脉直径(da/Dd),后壁振幅/舒张期动脉直径(dp/Dd)。结果:三组结果显示腹主动脉前壁振幅高于后壁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管壁振幅与管径呈正相关。da/Dd和dp/D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腹主动脉前、后壁的运动差异与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提示血液动力学因素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辛群蔡珠虹包俊敏梅志军景在平
关键词:M型超声腹主动脉腹主动脉瘤血液动力学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处理方法。方法 建立犬腹主动脉瘤模型 ,植入自制的腔内移植物建立内漏模型 ,采用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的方法消除内漏 ,测定瘤腔内压力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腔内隔绝术前瘤腔内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 (16.89± 0 .2 4)、(4 .45± 1.3 0 )kPa ,术后分别为 (5 .5 5± 0 .13 )、(0 .0 7± 0 .0 1)kPa ,均明显下降 (P <0 .0 1) ;而实验组瘤腔内术前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 (17.11± 0 .2 6)、(4 .65± 1.5 7)kPa ,在内漏状态下分别为 (18.0 9± 0 .3 4)、(4 .12± 0 .3 7)kPa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后血管造影示内漏消失 ,此时瘤腔内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 (2 0 .2 2± 0 .3 2 )、(1.19± 0 .13 )kPa ,即压力不会立即下降 ,但脉压差会显著下降 (P <0 .0 1) ,且压力曲线基本接近一条直线。结论 瘤腔内压力可以作为判定腔内隔绝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也可以作为术中判断内漏存在的指标之一。采用经动脉插管到瘤腔内或者瘤壁直接穿刺注射促凝血药物治疗术中内漏可行。
黄晟景在平赵珺梅志军陆清声张素贞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漏术后外科手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