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清声

作品数:285 被引量:1,121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6篇期刊文章
  • 6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9篇动脉
  • 179篇主动脉
  • 124篇腔内
  • 82篇腔内隔绝
  • 77篇夹层
  • 73篇腔内隔绝术
  • 71篇主动脉夹层
  • 60篇主动脉瘤
  • 58篇血管
  • 55篇腹主动脉
  • 48篇腹主动脉瘤
  • 38篇手术
  • 33篇胸主动脉
  • 31篇动脉夹层动脉...
  • 31篇主动脉夹层动...
  • 31篇夹层动脉瘤
  • 29篇瘤腔内
  • 26篇腔内治疗
  • 25篇胸主动脉夹层
  • 24篇主动脉瘤腔内...

机构

  • 28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大理大学第一...

作者

  • 284篇陆清声
  • 247篇景在平
  • 125篇包俊敏
  • 124篇赵志青
  • 114篇冯翔
  • 84篇冯睿
  • 73篇赵珺
  • 38篇周建
  • 35篇黄晟
  • 28篇曲乐丰
  • 23篇李海燕
  • 22篇梅志军
  • 20篇叶必远
  • 17篇张雷
  • 16篇洪毅
  • 15篇毛华娟
  • 13篇袁良喜
  • 13篇廖明芳
  • 13篇裴轶飞
  • 12篇魏小龙

传媒

  • 27篇外科理论与实...
  • 27篇介入放射学杂...
  • 1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中华普通外科...
  • 1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0篇中国血管外科...
  • 9篇中华外科杂志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解放军护理杂...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上海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4篇2018
  • 18篇2017
  • 15篇2016
  • 24篇2015
  • 20篇2014
  • 10篇2013
  • 19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26篇2003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裸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原发性内漏 3例 ,继发性内漏 1例。 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 ,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 裸支架均成功置入 ,近端内漏完全消除 ,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受损、裸支架移位和近端内漏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近端内漏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选择。
冯睿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赵珺陆清声黄晟
关键词:内漏腔内隔绝术
灾害事件中应急医疗小分队救助模式建立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灾害事件不断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急救时效性”概念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现场急救的重要性。构建一支快速、机动的应急医疗小分队,将各种救命性措施(特别是外科处理)延伸到灾害现场,对于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伤...
解冰何斌陆清声王志农
关键词:灾害事件现场急救救助模式
文献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中及术后移植物相关流出道狭窄的认识和处理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术中及术后移植物相关流出道狭窄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施行AAAEVE术中 8例出现流出道狭窄 ,术后出现流出道狭窄 3例 ,均为放置分叉型移植物。狭窄多发生于分叉起始端 (5例 )。 7例给予球囊扩张 ,2例置入金属支架 ,2例股股交叉转流术。结果 术后随访 1个月~ 2个年 ,无下肢缺血表现。结论 对于AAAEVE术中及术后移植物相关流出道狭窄 ,要及时诊断 ,判明原因 ,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陆清声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赵珺冯翔冯睿黄晟
关键词: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136例AAA实施了EVE ,导入动脉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导入动脉不良 (包括动脉冗长扭曲、直径过细、局部狭窄或闭塞 )、导入动脉阻控过久、导入动脉毁损或破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了经髂动脉导入、导丝牵引技术、球囊扩张、主 单髂型移植物、不完全导入动脉阻断法、导入动脉修复重建等多种技术和处理方法。结果  4 1例导入动脉不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12 3例采用导入动脉不完全阻断法 ,未发生下肢缺血并发症 ;全组因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死亡 2例。结论 重视术前对导入动脉的评估 ,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
包俊敏景在平赵志青冯翔赵珺陆清声冯睿黄晟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并发症
miR-15a作为主动脉夹层临床筛查分子标记物的检测试剂盒
一种miR-15a作为主动脉夹层临床筛查分子标记物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具有:盒体,盒体内设置有第一固定物、第二固定物、保护盖复数个RNA提取试剂容器、复数个RNA逆转录试剂容器以及复数个实时定量PCR试剂容器,其中...
周建景在平陆清声董健赵志青包俊敏冯睿冯翔袁良喜
文献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神经缺血性损伤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神经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临床资料 我科在施行AAAEVE中遇到 1例术后发生神经缺血性损伤。患者为Ⅱa型AAA ,选用Talent分叉型移植物行EVE ,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双侧股部酸痛不适、乏力 ,伴右侧屈髋无力。行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H反射传导速度均减慢 ,双侧股神经未能引出动作电位。给予甲钴胺 0 .5mg肌内注射 ,隔日 1次 ,地巴唑 10mg 3次 /d ,并辅以高压氧治疗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 2个月后患者股部疼痛、乏力逐步缓解 ,无明显功能障碍。复查下肢肌电图无明显改善。结论 AAAEVE后可能会发生脊髓的缺血性损伤 ,但发生率很低 ,术中封闭腰动脉是导致脊髓缺血的原因。脊髓缺血性损伤早期治疗最为重要 ,后期的神经营养治疗和功能锻炼也可改善部分症状。
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陆清声冯睿黄晟叶必远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神经损伤
腔内隔绝术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的DSA评估
2002年
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DSA
双成形术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切开成形联合支架成形术 (双成形术 )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7例 ( 17条肢体 )行股总静脉解剖、髂股静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成形 ,联合手术髂或股静脉切开或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结果 所有 17例均复通成功 ,9例手术切开成形加支架成形 ,8例采用大隐静脉补片成形加支架成形。置入支架数平均 ( 2 1± 0 8)枚 /例。并发症 :髂外静脉破裂 1例 ,腹股沟血肿 2例 ,淋巴瘘 1例 ,一过性咳嗽、呼吸急促 1例。无导丝引致的穿孔、夹层 ,无严重肺梗死 ,无切口感染及术中术后死亡。术后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缓解病情 ,有效率 94 12 %,显效率 76 47%。术后 1个月复发 1例。结论 “双成形术”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保证了手术成功率和治疗的彻底性 ,拓展了腔内治疗的范围 ,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景在平赵珺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王利丽
关键词: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学习的73名住院医师分为传统方法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辅助教学组(3D打印教学组),结合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临床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5例典型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病例,根据术前CT影像数据,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主动脉病变部位的三维模型,并据此同时打印出腔内支架移植物,进而模拟腔内隔绝手术。结果 3D打印教学组在对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特征的了解、对腔内手术器具和过程的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模拟手术的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 3D打印技术对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治疗的临床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袁良喜刘广钦赵志青包俊敏陆清声景在平
关键词:血管外科临床教学
一种能够承托微量注射泵的多功能输液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承托微量注射泵的多功能输液架,包括输液杆,所述输液杆顶端设置有输液挂钩,所述输液杆底端设置有螺纹连接杆,所述螺纹连接杆能够固定连接至病床上的螺纹连接口上;所述输液杆侧面设置有可折叠活动三脚架,所述...
邹秋红李海燕陆清声
文献传递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