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民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63例随访评价(英文)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随着制作假体工艺和手术技术的改进,髋关节表面置换后假体早期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等情况很少发生,能得到更佳的髋关节活动功能。目的:观察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7-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进行。对象:52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完成63侧髋关节表面置换,其中11例患者做了一期双侧置换。女25例,男27例,平均年龄47.6岁。方法:假体由Zimmer公司提供,髋关节以标准4 mm厚非骨水泥型髋臼(金属臼杯厚3.7 mm,外覆0.3 mm等离子钛涂层)进行重建。髋臼杯是大直径、半圆形(165°),外覆等离子钛涂层用以非骨水泥固定。采用后外侧入路,髋臼假体均放置在髋关节解剖中心的位置,且覆盖髋臼假体面积超过90%以上。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录置换后脱位、感染等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②置换后1,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一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③影像学资料按照DeLee和Charnley描述的区域,记录髋臼杯周围厚度 > 1 mm的放射线可透区。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没有发生脱位、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并需治疗的深静脉栓塞、深部感染或神经血管并发症。②Harris髋关节评分置换前平均38分,置换后平均9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③有2例患者置换后观察到髋臼假体底2 mm的间隙,置换后6个月消失。没有发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迁移或局部的骨溶解。结论: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年轻及活动量较大患者早期随访结果较好,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置换后获得了较佳的髋关节活动功能和骨量保留。
- 徐卫东陈刚李甲徐凌梁志民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医学植入体
- 股骨交锁髓内钉置入352例中16例并发症的主要断钉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1
- 2008年
- 背景:交锁髓内钉置入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防止骨折短缩及旋转的作用。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1987-04/2008-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完成。对象:352例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置入患者,男289例,女63例;年龄18-84岁,平均35.9岁。方法:127例采用闭合交锁髓内钉置入,其中30例在插导针有困难时,作小切口暴露辅助插钉。24例为动力型交锁髓内钉置入固定,321例为静力型交锁髓内钉置入固定。38例为股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置入固定。主要观察指标:置入后并发症、远期随访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31例获得60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252个月。331例中共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畸形愈合2例,股骨颈骨折1例,退钉2例,感染2例,断钉8例合并骨不连3例,会阴神经损伤1例。除畸形愈合2例外.均行再次手术治疗,全部骨性愈合。随访时患肢均无疼痛、叩击痛、假关节活动,功能活动正常。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2%。结论:钉断裂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应选择较粗、足够长的交锁钉,并尽量闭合穿钉。对严重创伤患者,骨折早期置入交锁髓内钉固定,并不增加并发症。
- 陈刚徐凌李甲梁志民徐卫东
- 关键词:髓内钉股骨并发症医用植入体
-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进行AS患者滑膜和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收集第1代的滑膜细胞培养液上清液,应用此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分别于0、5、10、15、20d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水平,并于25d时进行钙结节染色。结果在应用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的第10天,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在第15天达到高峰。第25天时进行钙结节VonKossa染色,发现有钙结节形成。结论 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诱导分化的能力。
- 徐卫东梁志民袁恒锋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