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关节
  • 3篇基因
  • 3篇假体
  • 2篇植入
  • 2篇植入体
  • 2篇生物学固定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臼
  • 2篇髋臼翻修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基因芯片
  • 2篇骨小梁
  • 2篇骨小梁金属
  • 2篇关节置换
  • 2篇翻修
  • 1篇毒性
  • 1篇断钉
  • 1篇医学植入体
  • 1篇医用植入体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徐卫东
  • 9篇陈刚
  • 3篇李甲
  • 2篇梁志民
  • 2篇缪明永
  • 2篇徐凌
  • 1篇朱江波
  • 1篇张东华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生物固定技术,即假体表面的粗糙或多孔处理,有利于"骨长入"假体而达到植入物远期稳定的目的。骨小梁金属由于其多孔特点,特别适合应用于假体表面,是最新的科技产品,其术后效果为临床医师所关注。目的:观察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对初次固定臼杯松动后髋臼翻修的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6-04/11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对象和材料:选择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住院患者16例(16髋),男7例,女9例;年龄 54~81岁;16 例患者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时诊断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 例,骨性关节炎8例。ZIMMER公司出品的TM cup底层为钛合金,通过骨小梁金属/钛合金结合技术,使得臼杯表面为多孔钽涂层。假体内部仍使用超高聚乙烯内衬。方法:全部患者均使用组配式骨小梁金属杯进行髋臼翻修,置换前评估髋臼骨缺损和股骨假体情况。所有置换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显露并脱出关节,取出髋臼假体后用骨凿清除残留骨水泥,刮匙刮除臼窝内的瘢痕、肉芽组织和纤维界膜,避免进一步破坏骨质。常规做关节内组织液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置换后病理诊断均为无菌性松动。所有患者置换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防止血栓栓塞。4周内不能负重,随后6周内用双拐辅助行走。置换后1周拍摄髋关节正侧位 X 射线平片。主要观察指标:置换前及置换后6个月,1年,2年髋关节 Harris 评分、UCLA 活动评分;X 射线平片观察骨盆前后位髋臼假体位置。结果:16 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 18~25 个月,平均 24 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21~54分(平均32.6分)提高到置换后的56~90 分(均87.5分)(P<0.05);UCLA 活动评分由翻修前的2~5分(平均3.8分)提高到置换后的 6~9 分(平均8.2分)( P<0.05)。末次随访骨盆�
徐卫东陈刚张东华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假体翻修骨小梁金属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11
2008年
学术背景: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有着超过30年以上的使用记录。随着年轻患者使用日渐增多,金属离子在体内累积所引起生物学效应,如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金属过敏等受到重视和关注。目的:论文阐述了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植入人体后,产生金属离子的诱因以及人体组织分布情况,特别是金属离子血清浓度变化情况、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生物学效应的病理表现。并探讨了金属离子血清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金属离子生物学效应的机制。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4-01/2007-1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tals,Total hip replacement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1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关节置换,金属离子",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26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假体为金属对金属界面假体。②文章所述术式为髋关节置换术。③文章所述中心为金属离子生物学效应方面内容。排除标准:①非金属对金属界面假体。②其他部位的关节置换术。③文章所述中心为冶金学内容。④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94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58篇,Meta分析0篇,共保留30篇中英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6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金属对金属假体在体内通过电化学(腐蚀)过程和机械增强电化学(磨损–腐蚀)过程释放金属离子。其随体液传播到各种人体组织,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人体对金属离子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其血清浓度的高低决定生物学效应的大小。一般认为金属离子血清浓度影响因素有①排泄因素。②机械因素。③个体因素。④其他。目前认为金属离子生物学效有①炎症反应。②氧化损伤�
陈刚徐卫东
关键词:关节假体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金属过敏
股骨交锁髓内钉置入352例中16例并发症的主要断钉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交锁髓内钉置入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防止骨折短缩及旋转的作用。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1987-04/2008-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完成。对象:352例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置入患者,男289例,女63例;年龄18-84岁,平均35.9岁。方法:127例采用闭合交锁髓内钉置入,其中30例在插导针有困难时,作小切口暴露辅助插钉。24例为动力型交锁髓内钉置入固定,321例为静力型交锁髓内钉置入固定。38例为股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置入固定。主要观察指标:置入后并发症、远期随访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31例获得60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252个月。331例中共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畸形愈合2例,股骨颈骨折1例,退钉2例,感染2例,断钉8例合并骨不连3例,会阴神经损伤1例。除畸形愈合2例外.均行再次手术治疗,全部骨性愈合。随访时患肢均无疼痛、叩击痛、假关节活动,功能活动正常。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2%。结论:钉断裂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应选择较粗、足够长的交锁钉,并尽量闭合穿钉。对严重创伤患者,骨折早期置入交锁髓内钉固定,并不增加并发症。
陈刚徐凌李甲梁志民徐卫东
关键词:髓内钉股骨并发症医用植入体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63例随访评价(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随着制作假体工艺和手术技术的改进,髋关节表面置换后假体早期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等情况很少发生,能得到更佳的髋关节活动功能。目的:观察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7-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进行。对象:52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完成63侧髋关节表面置换,其中11例患者做了一期双侧置换。女25例,男27例,平均年龄47.6岁。方法:假体由Zimmer公司提供,髋关节以标准4 mm厚非骨水泥型髋臼(金属臼杯厚3.7 mm,外覆0.3 mm等离子钛涂层)进行重建。髋臼杯是大直径、半圆形(165°),外覆等离子钛涂层用以非骨水泥固定。采用后外侧入路,髋臼假体均放置在髋关节解剖中心的位置,且覆盖髋臼假体面积超过90%以上。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录置换后脱位、感染等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②置换后1,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一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③影像学资料按照DeLee和Charnley描述的区域,记录髋臼杯周围厚度 > 1 mm的放射线可透区。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没有发生脱位、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并需治疗的深静脉栓塞、深部感染或神经血管并发症。②Harris髋关节评分置换前平均38分,置换后平均9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③有2例患者置换后观察到髋臼假体底2 mm的间隙,置换后6个月消失。没有发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迁移或局部的骨溶解。结论: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年轻及活动量较大患者早期随访结果较好,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置换后获得了较佳的髋关节活动功能和骨量保留。
徐卫东陈刚李甲徐凌梁志民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医学植入体
骨关节炎研究与基因芯片技术被引量:2
2008年
骨关节炎(OA)是一组具有不同病因而有相似的生物力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有着多种致病基因。基因芯片技术是多基因病研究的有力工具,但应用于OA研究只有短短8年,旨在一是发现一批新的致病基因(如几丁质酶样3蛋白2、几丁质酶样3蛋白1、丛生蛋白等,几丁质胶原参与软骨组织,其网架可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丛生蛋白是一种分泌型异二聚体糖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都有升高,是细胞死亡的标志),二是阐明已知致病基因白介素-1β(Il-1β)、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因作用网络,如在细胞中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可通过其激活性激酶1来下调Il-1β表达。该文就基因芯片技术概念、原理、流程、目前应用于OA研究的状况作一综述。
陈刚徐卫东
关键词:骨关节炎基因芯片基因组学
三价铬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三价铬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探讨三价铬毒理机制。方法基因芯片筛选受三氯化铬溶液(10mg/L)作用24h前后的成骨细胞hFOB1.19基因表达谱,并对部分差异基因表达以实时荧光PCR技术验证。结果10mg/L的三价铬作用成骨细胞24h后,基因芯片结果示差异基因2811个,其中上调基因1503个,下调基因1308个(P<0.05),有显著性差异变化的细胞功能涉及增殖、凋亡、基因表达调节、免疫等。实时荧光PCR结果验证了Card11、Igsf6、Tnfrsf17和Rora基因在三价铬(10mg/L)作用72h后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成骨细胞在体外受三价铬(10mg/L)刺激后涉及的生物效应主要有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新报道4个基因受三价铬(10mg/L)激活,其可能通过对细胞免疫反应、凋亡的调节而参与三价铬生物效应,具体作用通路仍需进一步研究。
陈刚李甲朱江波缪明永徐卫东
关键词:基因芯片成骨细胞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铬离子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未来人工关节外科发展方向是提高假体使用年限、增大假体活动范围以适应年轻患者的需要。大直径金属对金属界面(metal on metal,MOM)髋关节假体应运而生,而金属关节磨损与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问题亦成为研究的热点。铬作为假体合金中的主要成分,有着提高合金硬度的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金属。以下就髋关节置换术后铬离子的成因、体内铬离子含量监测、铬离子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徐卫东陈刚
关键词:金属铬离子
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针对初次固定臼杯松动,其所需髋臼翻修选用何种材料和固定方式为佳,尚无定论。本研究肯定了设计新颖的组配式骨小梁金属杯的早期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2006年11月期间本院对16例髋臼假体翻修病人使用了骨小梁金属杯,共计16髋,女9人,男7人,平均69.2岁。每个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进行Harris髋关节(HHS)评分、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评分及骨盆前后位片的拍摄。所有病人随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结果]术后随访18~25个(平均24个月),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21~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0分(平均87.5分),UCLA评分由翻修前的2~5分(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6~9分(平均8.2分),无假体移位及下沉等不稳迹象,骨小梁金属杯周围骨质内向长入。[结论]初次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髋臼杯失败的病例,若无骨缺损,翻修时使用骨小梁金属杯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陈刚徐卫东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假体翻修骨小梁金属
SNCG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2008年
由humanγ-synuclein基因(SNCG)编码的蛋白-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为天然无折叠蛋白,是公认的乳腺癌分子标记物,且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高表达。其对乳腺癌细胞有促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可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开关激酶与微管启动蛋白的结合,促使肿瘤细胞耐受抗微管化疗药物。在体外试验中使用干扰γ突触核蛋白功能的多肽后,可提高化疗效果。另外还发现γ突触核蛋白能与热激蛋白(HSP)结合,进而激活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转录活性,可能为激素相关性肿瘤增殖机制之一。
陈刚徐卫东缪明永
关键词:SNCG基因表达肿瘤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