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背景: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有着超过30年以上的使用记录。随着年轻患者使用日渐增多,金属离子在体内累积所引起生物学效应,如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金属过敏等受到重视和关注。目的:论文阐述了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植入人体后,产生金属离子的诱因以及人体组织分布情况,特别是金属离子血清浓度变化情况、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生物学效应的病理表现。并探讨了金属离子血清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金属离子生物学效应的机制。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4-01/2007-1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tals,Total hip replacement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1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关节置换,金属离子",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26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假体为金属对金属界面假体。②文章所述术式为髋关节置换术。③文章所述中心为金属离子生物学效应方面内容。排除标准:①非金属对金属界面假体。②其他部位的关节置换术。③文章所述中心为冶金学内容。④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94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58篇,Meta分析0篇,共保留30篇中英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6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金属对金属假体在体内通过电化学(腐蚀)过程和机械增强电化学(磨损–腐蚀)过程释放金属离子。其随体液传播到各种人体组织,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人体对金属离子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其血清浓度的高低决定生物学效应的大小。一般认为金属离子血清浓度影响因素有①排泄因素。②机械因素。③个体因素。④其他。目前认为金属离子生物学效有①炎症反应。②氧化损伤�
未来人工关节外科发展方向是提高假体使用年限、增大假体活动范围以适应年轻患者的需要。大直径金属对金属界面(metal on metal,MOM)髋关节假体应运而生,而金属关节磨损与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问题亦成为研究的热点。铬作为假体合金中的主要成分,有着提高合金硬度的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金属。以下就髋关节置换术后铬离子的成因、体内铬离子含量监测、铬离子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针对初次固定臼杯松动,其所需髋臼翻修选用何种材料和固定方式为佳,尚无定论。本研究肯定了设计新颖的组配式骨小梁金属杯的早期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2006年11月期间本院对16例髋臼假体翻修病人使用了骨小梁金属杯,共计16髋,女9人,男7人,平均69.2岁。每个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进行Harris髋关节(HHS)评分、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评分及骨盆前后位片的拍摄。所有病人随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结果]术后随访18~25个(平均24个月),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21~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0分(平均87.5分),UCLA评分由翻修前的2~5分(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6~9分(平均8.2分),无假体移位及下沉等不稳迹象,骨小梁金属杯周围骨质内向长入。[结论]初次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髋臼杯失败的病例,若无骨缺损,翻修时使用骨小梁金属杯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