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碧霞

作品数:140 被引量:785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病原学
  • 29篇沙门菌
  • 26篇脉冲场
  • 24篇脉冲场凝胶电...
  • 23篇电泳
  • 20篇耐药
  • 18篇流行病
  • 18篇流行病学
  • 18篇分子
  • 16篇病原学特征
  • 14篇基因
  • 12篇食源
  • 12篇食源性
  • 12篇霍乱
  • 12篇霍乱弧菌
  • 11篇毒力
  • 11篇弧菌
  • 11篇副溶血弧菌
  • 9篇毒力基因
  • 9篇血清

机构

  • 137篇广东省疾病预...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4篇佛山市疾病预...
  • 4篇惠州市疾病预...
  • 4篇汕头市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东莞市疾病预...
  • 2篇中山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水生动...
  • 2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广州市荔湾区...
  • 2篇韶关市疾病预...
  • 2篇湛江市疾病预...
  • 2篇广东检验检疫...
  • 2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138篇柯碧霞
  • 87篇柯昌文
  • 78篇谭海玲
  • 74篇李柏生
  • 66篇刘美真
  • 59篇邓小玲
  • 53篇陈经雕
  • 50篇何冬梅
  • 17篇钟豪杰
  • 15篇杨杏芬
  • 14篇黎薇
  • 13篇张万里
  • 9篇王洪敏
  • 9篇梁宇恒
  • 8篇梁骏华
  • 8篇马聪
  • 7篇郑焕英
  • 7篇管大伟
  • 6篇王多春
  • 6篇黄琼

传媒

  • 19篇华南预防医学
  • 18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疾病监测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19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2009-2013年沙门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9—2013年腹泻病例分离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广东省通过全球沙门菌加强监测系统(ESS)收集的腹泻病例分离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对耐药和中度敏感菌株的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耐药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结果广东省2009—2013年间通过ESS监测系统共分离到沙门菌2939株,其中耐环丙沙星菌253株(8.61%),中度敏感菌665株(22.63%)。7岁以下携带耐药菌株的病例占总携带耐药菌株的病例的73.52%(186/253),携带中度敏感菌株的病例则为总携带中度敏感菌株的病例的76.84%(511/665)。2009—2012年环丙沙星耐药率呈升高趋势(P<0.01)。东莞、佛山、广州、中山及珠海地区分离到的耐药菌株占全省的86.96%(220/253)。253株耐药菌株涵盖34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I4,5,12:i:-、肠炎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PFGE结果显示同一血清型中有部分相同的克隆系,呈现高多态性。结论广东省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总体耐药率低,2009—2012年间逐步升高。耐药菌株PFGE型别多样,呈现遗传多态性。
孙九峰柯碧霞何冬梅谭海玲李柏生柯昌文
关键词:环丙沙星抗菌药
广东省布鲁杆菌的病原学及分子分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布鲁杆菌病原学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10年广东省分离出的19株布鲁杆菌菌株进行传统生物学表型验证,同时进行PCR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4株菌为羊种1型,2株菌为猪种3型,其余均为羊种3型,属特异性B基因阳性,菌株间的PFGE分型相似值介于67.9%-100.0%。除了来自珠海的4株菌为爆发,同源性为100.0%,其余菌株均为散发病例。结论广东省布鲁杆菌病例存在高度散发和分散爆发的流行特征,与前几年比较呈现出种型的多样化,羊种3型仍是目前广东省布鲁杆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PFGE方法可在种的水平区分布鲁杆菌的§个种,但不能有效区分同种异型。
陈经雕刘美真柯碧霞谭海玲李柏生张万里柯昌文
关键词:布鲁杆菌细菌分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广东省2014年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60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
李柏生谭海玲柯碧霞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
文献传递
沙门菌血清型■,4,[5],12∶i∶-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2020年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沙门菌血清型■,4,[5],12∶i∶-不断被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检出,现已成为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之一。沙门菌血清型■,4,[5],12∶i∶-与鼠伤寒沙门菌比较,除了缺少第Ⅱ相鞭毛抗原表达,其病原学及遗传学特征与鼠伤寒沙门菌十分相似,一直被认为由鼠伤寒沙门菌发生多个独立遗传变异事件进化而来,属于多个克隆或克隆系。本文就沙门菌血清型■,4,[5],12∶i∶-在人群感染、食品及动物源方面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为该血清型的感染防控工作以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黄静敏邓小玲邓小玲卢玲玲
关键词:沙门菌,12∶i∶-流行病学
一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主动监测发现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感染暴发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广东实验室沙门菌分子分型主动监测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数据的分析,核实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并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涉事单位的食品和鸸鹋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结果主动监测系统发现,广州市海珠区发生了一起由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病5例,可疑食物载体为未煮熟的鸸鹋肉制食品。结论这是广东省内首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建立的主动监测系统发现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应重视新型监测技术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目前政府部门应对暴发的协调机制的考验。
梁骏华柯碧霞黄琼黄熙卢玲玲邓小玲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脉冲场凝胶电泳鸸鹋
2014-2016年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宋内志贺菌分离株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14-2016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宋内志贺菌暴发分离株及散发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6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分离的14株宋内志贺菌暴发菌株和6株散发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
李柏生陈柳军柯碧霞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病原学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全基因组测序
文献传递
2015-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广东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状况和质量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15-2016年广东省伤寒/副伤寒病例的报告情况,并通过分析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达到诊断标准的情况评价报告质量.方法 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
柯碧霞何冬梅刘美真谭海玲李柏生梁宇恒柯昌文
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传统分型鉴定方法和PCR扩增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BCSP31,对广东省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作鉴定分型,进一步采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比较菌株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以探讨不同年份和地域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965年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以羊种和猪种为主,1985年的分离株均为猪种3型,2006和2007年的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PFGE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分成三大簇(Clusters):1965年羊种、1965年猪种与1985年猪种3型、2006年和2007年羊种3型。近两年珠三角地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且同源性达100%,但与1965年羊种分离株的同源性只有77.7%。结论近两年我省布鲁氏菌的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各地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关系高度相关,与20年前的分离株同源性差。PFGE可作为传统生物分型的补充手段,可在种的水平对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型。
邓小玲陈经雕柯碧霞黎薇谭海玲刘美真李柏生柯昌文梁文佳
关键词:布鲁氏菌分子特征PFGE
2007-2013年广东省肠炎沙门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掌握广东省内区域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变化,为临床用药、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沙门菌监测网络收集2007-2013年广东省内34家哨点医院的散发病例肠炎沙门菌菌株,统计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定量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共收集到386株肠炎沙门菌,男女比例为1∶0.70,以1~4岁的儿童为主(35.23%,136/386),流行季节为6~10月。药敏结果以耐萘啶酸(85.23%,329/386,MIC50=128μg/ml)的菌株最多。386株散发菌株共有27个耐药谱,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占菌株总数的比例为16.32%(63/386)。结论肠炎沙门菌病例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应实时监测菌株耐药谱变化趋势,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刘谢柯碧霞何冬梅效拟肖媛孙九峰柯昌文俞守义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流行病学
广东省2007年霍乱监测的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分析2007年广东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不同地区流行优势菌型之间以及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方法 对疫情与监测菌株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不同地区优势菌型稻叶型1d之间、霍乱疫情与常规监测中分离的相同型别菌株之间进行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7年从广东省霍乱疫情中获得31株菌株,共3种血清型,优势菌型为01群稻叶型1d,不同地区病例的稻叶型1d菌株分子分型相似度在94.5%~100%之间;常规监测分离株16株,菌型分布散在,与疫情菌株的菌型分布一致性差,相同生物型的霍乱疫情与监测菌株同源性不高。结论 广东省2007年霍乱优势菌型稻叶型1d菌株为多克隆并存,显示为流行间歇期的特征。需利用分子分型技术开展分离株的分析,加强对流行的预警监测。
邓小玲李柏生谭海玲孙立梅柯碧霞柯昌文王多春阚飙钟豪杰
关键词:霍乱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