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绍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阻尼
  • 7篇阻尼器
  • 7篇抗震
  • 6篇筒结构
  • 6篇框架-核心筒...
  • 6篇减震
  • 6篇核心筒
  • 6篇核心筒结构
  • 5篇黏滞阻尼器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3篇悬臂
  • 3篇伸臂
  • 3篇屈曲
  • 3篇桁架
  • 3篇黏弹性阻尼器
  • 3篇混凝土
  • 3篇混凝土框架
  • 3篇加强层
  • 3篇高层结构

机构

  • 15篇广州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2篇广州容联建筑...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建筑科...
  • 1篇江苏容大减震...

作者

  • 18篇林绍明
  • 13篇周云
  • 5篇吴从晓
  • 5篇邓雪松
  • 2篇尹庆利
  • 2篇邓志恒
  • 1篇张杰标
  • 1篇任凤鸣
  • 1篇张超
  • 1篇陈贺功

传媒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层高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层间速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在设备层或避难层中设置黏滞阻尼器可显著减小超高层结构的侧向变形,为了有效发挥黏滞阻尼器耗能效果,研究其沿楼层竖向布置的规律非常有必要。本文采用ETABS软件对一栋272.5m高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综合考虑楼层层高和楼层竖向布置位置等因素的变化,研究其对楼层层间速度和层间位移角等动力反应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部及上部楼层层间位移角相对较大,下部层间位移角相对较小,而层间速度随着结构高度的上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层间速度值大小沿结构高度分布相对均匀;考虑本层层高及竖向布置位置组合变化时,层高变化的楼层层间速度随其对应层高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但对应楼层层间位移角的增大比例则不明显。
纪宏恩林绍明林绍明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
带防屈曲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该文设计制作两榀带防屈曲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一榀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两类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强度和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以及关键测点应变变化情况,并采用有限元软件SeismoStruct对其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防屈曲耗能腋撑提高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承载能力,延缓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改变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使塑性铰的发展从梁端和柱端转到腋撑连接处,减小梁柱节点区的受力,有效地保护了梁柱节点;防屈曲耗能腋撑框架的破坏特征与普通框架相同,均由柱脚形成塑性铰而破坏。
周云尹庆利林绍明邓雪松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屈曲支撑低周反复试验有限元分析
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受力与变形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对带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伸臂层处剪力墙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伸臂层处剪力墙受力层间位移角的计算公式,采用PERFORM-3D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带减震层伸臂和加强层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普通楼层和伸臂层中各竖向构件的剪力分配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伸臂层处剪力墙以剪切变形为主,其受力变形的方向与普通楼层处剪力墙受力变形的方向相反,采用弦转角作为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较为合理;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受力层间位移角计算公式合理可行,其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与加强层伸臂相比,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减震层伸臂既能减小结构的侧向变形,又能合理控制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受力变形。
周云林绍明
关键词: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加强层
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与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设计两榀比例为1:4、梁柱构件尺寸相同的试件:一榀为设置新型三重钢管防屈曲支撑的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一榀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对两个试件进行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两种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强度和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和关键点应变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具有与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当的承载力,并在变形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对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也有明显的缓解,具有更合理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制,新型三重钢管防屈曲支撑起到良好的耗能减震作用,有效地改善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
任凤鸣周云林绍明张杰标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耗能减震
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性能与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对2个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进行不同应变幅值、加载频率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剪应力、存储剪切模量、损耗剪切模量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五单元模型模拟黏弹性阻尼器的滞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具有较高的等效黏滞阻尼比,表现出良好的变形性能和耗能能力;黏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与应变幅值的相关性明显,与加载频率相关性较小,抗疲劳性能较好;五单元模型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
周云松本達治田中和宏林绍明吴从晓张亚军閻崇兵
关键词: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
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简化模型与减震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提出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简化模型,将减震层等效为抗转刚度弹簧和抗转阻尼弹簧,构造减震层上部和下部的振型函数,采用假定振型法和虚功原理,推导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方程。以典型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语言编制该简化模型的振动控制方程程序,并与ETABS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相互验证,研究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反应和减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简化模型有效、可行;利用振动方程的显示表达式揭示了带耗能减震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机理;由复模态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减震层位置时结构阻尼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的复模态阻尼比及阻尼器的优化阻尼系数可用于该类结构的初步设计。
周云林绍明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简化模型减震机理
带加强层结构体系抗震及减震研究进展
带加强层结构利用高层建筑中的设备层、避难层等设置水平伸臂构件,形成加强层,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有效地控制了结构在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但是加强层的设置,使得结构竖向刚度和内力产生突变,存在薄弱层等不利于抗震的问...
林绍明周云吴从晓
关键词:高层建筑简化模型耗能减震技术
带黏滞减震层高层结构的优化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对带黏滞减震层高层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结构的顶层位移、基底剪力、减震层中阻尼力与主体结构层间剪力分配关系的变化规律;采用积算公式和减震层阻尼力比公式对减震层的位置、数量和黏滞阻尼器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给出带黏滞减震层高层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减震效果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设置单道黏滞减震层时,减震层布置在结构的中部对顶层位移的减小效果较好,布置在结构的上部对基底剪力的减小效果较好;当设置多道黏滞减震层时,可采用积算公式对多道减震层布置位置和数量进行优化;当减震层位置确定后,可采用减震层阻尼力比公式对各减震层的黏滞阻尼器参数进行快速估计和优化;给出的带黏滞减震层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实用,可供实际工程参考使用。
林绍明周云邓雪松
关键词:高层结构黏滞阻尼器
带耗能减震层高层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带耗能减震层高层结构体系”是把耗能减震技术引入到加强层高层结构中,将加强层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中的普通支撑用耗能支撑代替,形成耗能减震层。本文在“体系设计”、“需求分析”和“构件设计”等三个层面上对带耗能减震层高层结构体...
林绍明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伸臂减震机理抗震设计
带摩擦节点的钢桁架控制连梁
带摩擦节点的钢桁架控制连梁,由弦杆、斜杆、竖杆以及摩擦节点构成,所述弦杆为配置在连梁的上、下部位的T形型钢,T形型钢和摩擦节点用角钢相连,形成带摩擦节点的钢桁架控制连梁。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带摩擦节点的钢桁架控制连梁的延性、...
邓志恒林绍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