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露

作品数:18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镇痛
  • 8篇罗哌卡因
  • 6篇神经阻滞
  • 6篇臂丛
  • 5篇麻醉
  • 5篇臂丛神经
  • 4篇神经传导阻滞
  • 4篇术后
  • 4篇术后镇痛
  • 4篇静脉
  • 4篇臂丛神经阻滞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氧气
  • 2篇手术
  • 2篇碳酸利多卡因
  • 2篇腔体
  • 2篇自控镇痛
  • 2篇酰胺类
  • 2篇吸氧

机构

  • 18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李露
  • 8篇张晓光
  • 8篇王庚
  • 6篇廖俊
  • 6篇王晓林
  • 5篇周海滨
  • 5篇李世忠
  • 3篇陶岩
  • 2篇徐涛
  • 2篇田伟
  • 2篇杨庆国
  • 2篇辛哲
  • 1篇刘莹
  • 1篇岳云
  • 1篇冯磊
  • 1篇王东信
  • 1篇张大志
  • 1篇李秋军
  • 1篇许莉
  • 1篇马宁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适宜0.5%罗哌卡因最佳容量.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3至4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30例,美国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定位,定位神经后推注0.5%罗哌卡因,以up-and-down序贯分配实验法(阶梯法)计算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初始容量为36 ml,相邻容量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即VAS〈3为有效.试验终止时不少于5个上下周期.用Dixon-Massey公式计算半数有效容量及95%可信区间,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95%有效容量.结果 通过30例病例研究得出逆行锁骨上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为23.6 ml,95%可信区间为21.3~26.2 ml.95%有效容量为32.3 ml.结论 序贯法简便、高效,适用于局麻药半数有效容量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逆行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最佳容量为30 ml.
张晓光李露廖俊徐涛冯磊李世忠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评价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50~80岁,体重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 n=30):连续股神经阻滞+浸润麻醉组( A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连续股神经阻滞+单次坐骨神经阻滞组(C组)。3组麻醉诱导前均放置股神经阻滞导管,之后C组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 A组上假体之前,在关节囊后部注射混合药物20 ml,上完假体缝合之前,左右侧副韧带及切口处注射混合药物20 ml。混合药物为罗哌卡因2.5 mg∕ml、芬太尼2.5μg∕m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mg∕ml。 B组依照上述方法注射生理盐水40 ml。术后行PCA,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250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镇痛48 h。采用口服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5分。于术后4、8、12、24、48 h时记录静态VAS评分,于术后8、12、24、48 h时记录动态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曲马多用量。于术后12、24、48 h时评价患肢运动功能,拔除股神经阻滞导管后72 h时评价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记录置管处渗血∕液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或C组比较,A组术后4~24 h时静态VAS评分、术后8~24 h动态VAS评分降低,曲马多用量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患肢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术后12 h时患肢运动阻滞评分降低( P<0.05)。3组患者置管处渗血∕液、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更加充分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安全性较好。
马宁李露杨庆国王东信
关键词:股神经神经传导阻滞镇痛
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提高肩关节镜术的麻醉质量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在侧卧位下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35岁-65岁,体重50妇~90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2例),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神经阻滞。记录患者入室、切皮前、切皮、术中30、60、90min时、拔管后30min时的心率(HR)、有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术中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艾司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的应用情况;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恢复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镇痛药应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A组和B组患者切皮时HR、MAP、七氟醚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8±11)/min和(63±7)次/min、(86±15)mmHg和(69±10)mmHg(1mmHg=0.133kPa)、(1.28±0.2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llimumalveolarconcentration,MAC)和(1.08±0.20)MAC、(0.54±0.08)μg/kg和(0.34±0.06)μg/kg(P〈0.001)。A组和B组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拔管时间、术后PaCO:分别为12例和2例、(13±10)min和(7±4)min、(44±3)mmHg和(42±3)mmHg(P〈0.05)。A组和B组在恢复阶段的疼痛VAS分别为(4±2)和(0±2)(P〈0.001)。两组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提高肩关节术中的麻醉质量,减少术中血压波动、麻醉性镇痛药和短效降压药的应用,缩短拔管时间,有短时术后镇痛效果,无严重并发症。
李露李秋军周海滨杨庆国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麻醉质量
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常规行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6穿刺组和颈7穿刺组,每组30例,分别在肌间沟颈6、颈7水平注入0.5%罗哌卡因10mL。观察2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臂丛神经阻滞后30min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镇痛时间及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颈6穿刺组比较,颈7穿刺组患者颈4神经的阻滞率低(93.3%vs33.3%),颈8神经的阻滞率高(23.3%vs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5、6、7皮节区神经的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臂丛神经的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臂丛神经阻滞后30min,颈7穿刺组患者血氧分压高于颈6穿刺组[(78.1±6.3)mmHgvs(70.2±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臂丛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7穿刺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于颈6穿刺组(36.7%vs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膈神经阻滞外,2组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与颈6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相比,颈7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相似,但阻滞平面下移,膈神经阻滞率低。
周海滨陶岩李露王庚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神经阻滞
不同置管方式用于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采用连续刺激导管进行股神经置管,比较膝关节镜术后不同置管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股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组(RA组)和传统经验置管组(RT组)。两组均采用1.73%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维持术中麻醉,麻醉后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ml/h。观察并记录术后2、6、24、48h静息VAS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伍用镇痛药情况。结果术后2、6hRA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RT组(P<0.01)。术后24h和48h两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镜术后2、6h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较传统经验置管静息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但术后24、48h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别。
陶岩张晓光廖俊李露王庚岳云
关键词:术后镇痛碳酸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颈椎后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镇痛已广泛的应用于多种手术术后镇痛。随着术后镇痛的发展,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越来越受青睐。现将我科4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切口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辛哲李露许莉张晓光
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多模式镇痛护理局部麻醉药静脉自控镇痛
一种麻醉吸氧两用面罩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醉吸氧两用面罩,包括:外部罩体和内部罩体;所述外部罩体与人体口鼻部密闭结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外部罩体对应鼻部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气口,用于连接麻醉气体供给装置或者氧气供给装置;所述内部罩体可拆卸...
王晓林李露王庚田伟
文献传递
一种麻醉吸氧两用面罩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吸氧两用面罩,包括:外部罩体和内部罩体;所述外部罩体与人体口鼻部密闭结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外部罩体对应鼻部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气口,用于连接麻醉气体供给装置或者氧气供给装置;所述内部罩体可...
王晓林李露王庚田伟
文献传递
颈椎后路术后切口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颈椎后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复合氯诺昔康组(L组)和单纯氯诺昔康组(C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L组缝皮前用0.5%罗哌卡因20ml浸润切口周围,术毕两组均静脉注射(>15s)氯诺昔康8mg,术后均行氯诺昔康PCIA。记录术后4、8、12、24、48h的疼痛VAS评分,PCIA冲击总量,追加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12、24、48h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L组PCIA冲击总量少于C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PCIA应用于颈椎后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氯诺昔康PCIA。
李露张晓光廖俊李世忠
关键词:罗哌卡因切口浸润氯诺昔康颈椎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对择期行上肢手术ASAⅠ~Ⅱ级的13例患者采用序贯法设计试验。罗哌卡因容量定为30 mL,以0.42%为初始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2。以感觉神经阻滞完善(VAS〈3)为有效。试验终止时不少于5个上-下周期。用Dixon-Massey公式计算半数有效浓度。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运动的阻滞效果。结果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30 mL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24%,0.35%浓度组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0.30%浓度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逆行臂丛神经阻滞的30 mL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为0.35%。
李露张晓光廖俊李世忠
关键词:半数抑制浓度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