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洲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瘢痕
  • 4篇皮肤
  • 3篇皮瓣
  • 3篇穿支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整复
  • 2篇支皮瓣
  • 2篇软组织
  • 2篇烧伤
  • 2篇皮肤扩张
  • 2篇皮肤软组织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面部
  • 2篇面颈部
  • 2篇颈部
  • 2篇扩张器
  • 2篇背部
  • 2篇穿支皮瓣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3篇李海洲
  • 10篇李青峰
  • 8篇昝涛
  • 5篇顾斌
  • 4篇黄昕
  • 4篇谢峰
  • 2篇周怡雯
  • 2篇朱海男
  • 2篇谢芸
  • 2篇黄晓璐
  • 2篇刘文辉
  • 2篇刘凯
  • 1篇高博闻
  • 1篇张国佑
  • 1篇梁筱
  • 1篇黄晓璐
  • 1篇张亮
  • 1篇张亮
  • 1篇王昕

传媒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烧伤与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分型及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整复的策略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的分型及利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进行整复的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37例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笔者所在治疗团队根据瘢痕面积和位置,将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分为3种类型,依据由简至繁,供区皮肤色泽、质地与颈部皮肤相匹配且面积够大、组织够薄,供受区平衡以及优势血管原则,按以下策略选用背部穿支皮瓣。(1)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一侧外周区且以中央区为主的中央型颈部瘢痕,选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一侧外周区且以外周区为主的外周型颈部瘢痕,首选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若术前未探测到占优势的颈浅动脉穿支或其滋养范围内皮肤组织存在瘢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3)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两侧外周区的全颈型颈部瘢痕,选用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的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所有皮瓣均行I期扩张,Ⅱ期转移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结果本组患者含中央型颈部瘢痕7例、全颈型颈部瘢痕12例、外周型颈部瘢痕18例。外周型颈部瘢痕患者中,11例采用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2例采用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1例采用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采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术后3例患者皮瓣发生尖端坏死,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随访1~6年,患者颈部伸展度均超过110°,颈部侧屈、旋转功能无受限,无皮瓣挛缩现象发生。35例患者对术后外形表示满意。结论背部扩张穿支皮瓣整复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疗效较好,其中中央型采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外周型首选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次选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
昝涛高雅姗李海洲顾斌谢峰朱海南李青峰
关键词:烧伤瘢痕外科皮瓣
一种用于建立皮肤再生耗竭啮齿动物模型的扩张器及其系统和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建立皮肤再生耗竭啮齿动物模型的扩张器及其系统和方法,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囊、注水壶和连接管;其中,所述扩张囊与所述连接管一端相连;所述扩张囊用于在植入皮下后扩张皮肤,使再生能力耗竭;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
孙一丹刘蔡钺徐露文韦坤辰李海洲黄晓璐高雅姗张亮李青峰
改良联合酶消化法制备人瘢痕疙瘩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联合酶消化法对于瘢痕疙瘩真皮组织的消化效果,并探究最佳消化时间。方法收集瘢痕疙瘩样本8例,去除表皮后用剪刀将真皮组织匀浆。真皮匀浆采用A、B两种方案进行消化。A方案采用传统的联合酶消化法(Ⅰ型胶原酶+Ⅱ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透明质酸酶);B方案采用改良联合酶消化法,在A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了DNaseⅠ。采用显微镜计数单细胞占比和单细胞数,台盼蓝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细胞活性,比较A、B两种消化方案的消化效率,同时探究B方案的最佳消化时间。结果消化2 h和4 h后,B方案相比A方案获得的单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单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应用B方案,消化时间延长至6 h,相比消化4 h得到的单细胞比例和单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消化时间延长至8 h和10 h,与6 h相比,单细胞比例和单细胞数无明显增加(P>0.05),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传统联合酶消化液中添加DNaseⅠ能够提高消化效率,有效制备疤痕疙瘩组织的单细胞悬液。组织消化6 h能够在保持细胞活性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消化效果。
黄昕徐祥文高雅姗李海洲顾舒晨邝依敏昝涛
关键词:瘢痕疙瘩酶消化法流式细胞技术
一种表面永久亲水改性的硅橡胶扩张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永久亲水改性的硅橡胶扩张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不同聚乙二醇(PEG)衍生物接枝制备改性硅橡胶膜片和硅橡胶扩张器,来改善硅橡胶表面的亲水性,并对其表面分子结构、水接触角、蛋白吸附性进行了评价,同...
余庆雄黄晓璐李海洲周怡雯刘文辉谢峰李青峰
文献传递
皮肤扩张急性期miRNA表达谱的变化及关键miRNA的筛选
2015年
目的明确扩张急性期miRNA表达谱的变化,筛选出其中的关键miRNA。方法建立大鼠皮肤扩张模型,在扩张急性期取材,以未扩张皮肤为对照,利用miRNA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利用t检验和差异表达的倍数变化,筛选出关键miRNA。利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关键miRNA的靶点,并通过KEEG和IPA数据库对预测靶点进行通路分析,以探究关键miRNA调控皮肤扩张急性期的可能机制。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1个关键miRNA,这些关键miRNA调控多个与增殖分化、血管化、纤维化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通路。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皮肤扩张急性期的11个关键miRNA,调控扩张过程中多个重要通路的变化,可以作为调控皮肤扩张的靶点。
刘文辉黄晓璐李海洲余庆雄梁筱周怡雯李青峰
关键词:皮肤扩张通路分析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使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行面颈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26岁,平均19岁,均为烧伤后下面部、颈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以背部为供区,设计单蒂或多蒂扩张穿支皮瓣进行治疗。术中切取皮瓣后保留主要穿支进行ICGA,评价穿支的血供范围,确定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将皮瓣设计为多蒂皮瓣,皮瓣转移至面颈部、切口缝合后,再次行ICGA,判断皮瓣血运情况。术后统计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皮瓣平均大小27 cm×17 cm。在ICGA的指导下,15例设计为单蒂,其中5例带蒂颈浅动脉皮瓣,10例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7例采用增压方式设计为多蒂皮瓣,包括2例带蒂颈浅动脉皮瓣+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5例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增压。术后静脉栓塞1例,重新吻合后血供恢复正常;术后1周20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尖端坏死,伤口换药后恢复。随访5~1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面颈部功能改善。结论ICGA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术中检测手段,指导选择合适的穿支,判断是否采用血管增压的临床决策,优化皮瓣设计,提高手术成功率。
顾舒晨李海洲高雅姗黄昕顾斌李青峰昝涛
关键词:吲哚菁绿穿支皮瓣
皮肤镜影像引入整形外科PBL临床教学法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皮肤镜检查是伴随皮肤影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皮肤辅助诊断方法,主要用于皮肤良、恶性肿瘤的早期预判和辅诊,在皮肤外科、整形外科和激光美容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我们在传统的PBL教学模式中,创新性地引入经典的皮肤镜影像素材,使标准化病例在具体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更加形象生动,主要聚焦于快速有效提高医学生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皮肤无创诊疗水平。
刘蔡钺孙一丹徐露文韦坤辰高雅姗李海洲朱海男高博闻杨雅骊朱晓海张亮李青峰
关键词:皮肤镜整复外科皮肤病学教学设计
M2型巨噬细胞调控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和Th2细胞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运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对小鼠增生性瘢痕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26390进行处理,获得与M2型巨噬细胞、Th2细胞因子以及纤维化高度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靶基因。结果确定以下8个基因为M2型巨噬细胞、Th2型细胞因子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核心调控基因:CLEC4A、CYBA、LOXL2、Hcvn1、NCKAP1L、PRRX2、LGALS9、CMTM3。结论以上8个基因涉及巨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组织修复等过程,是临床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潜在新靶点。
王紫孙婷也陶筱婷王昕庄美婷李海洲李青峰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M2型巨噬细胞TH2型细胞因子
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总结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1~58岁,均采用扩张的IMAP皮瓣整复。Ⅰ期根据瘢痕部位和范围在前胸置入1个或2个合适额定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中注意保护IMAP、锁骨上动脉胸支和胸外侧动脉,术后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扩张。Ⅱ期行皮瓣转移术,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明确优势IMAP。切除面颈部瘢痕,形成面积为9 cm×7 cm~28 cm×12 cm的创面,术中注意保留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穿支。以优势IMAP为蒂,根据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和位置设计皮瓣:对于中小面积的创面,采用IMAP单蒂皮瓣转移修复;对于缺损面积较大者,利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评价前胸各血管的供血范围,当IMAP不足以供养整块皮瓣时,利用锁骨上动脉胸支或胸外侧动脉进行血管增压,设计双蒂皮瓣。根据供受区间的距离,选择带蒂或游离转移皮瓣。转移皮瓣后再次行ICGA判断皮瓣血供。将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统计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个数、额定容量、注射生理盐水量和扩张周期,优势IMAP位置,采用皮瓣总个数和不同血管蒂类型皮瓣个数、皮瓣面积,Ⅱ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受区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共置入25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00~500 mL,注射生理盐水量855~2055 mL,扩张周期4~16个月。术前在第2肋间(20侧)或第3肋间(5侧)探及优势IMAP。共切取25个扩张皮瓣,其中2个IMAP带蒂皮瓣、11个IMAP游离皮瓣、4个锁骨上动脉胸支带蒂+IMAP游离皮瓣、8个IMAP+胸外侧动脉游离皮瓣,皮瓣面积10 cm×8 cm~30 cm×14 cm。Ⅱ期术后3例患者出�
刘云菡黄昕李海洲高雅姗顾舒晨邝依敏骆申英张泽伟顾斌昝涛
关键词:穿支皮瓣胸廓内动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改良的大鼠鼠尾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制备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建立增生性瘢痕的有效动物模型。方法于SD大鼠鼠尾形成6 mm矩形创面,根据创面边缘距鼠尾根部的距离分为A组(3 cm)和B组(5 cm)。术后16 d进行牵拉并测量创面牵张力。于牵拉7、14、21、28 d拍照记录两组的瘢痕的大体变化。于牵拉28 d检测两组瘢痕中张力相关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和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YAP)活化情况。结果A、B两组牵拉即刻的牵张力分别增加了(22.78%±2.452%)和(15.46%±2.193%)(P<0.05)。相比B组,A组瘢痕厚度显著增加(P<0.05),胶原束粗大呈漩涡样排列紊乱,且α-SMA蛋白表达高于B组(P<0.05)。A组FAK和YAP阳性表达率均较B组增高(P<0.05;P<0.001)。结论于鼠尾3 cm处建立创面进行牵拉可以建立更接近于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
徐祥文邝依敏黄昕高雅姗李海洲顾舒晨昝涛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