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昕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瘢痕
  • 5篇皮瓣
  • 4篇增生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瘢痕疙瘩
  • 4篇外科
  • 4篇穿支
  • 3篇血管
  • 3篇支皮瓣
  • 3篇教学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性瘢痕
  • 3篇穿支皮瓣
  • 2篇虚拟现实
  • 2篇增压
  • 2篇整形外科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扩张
  • 2篇受体
  • 2篇教育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黄昕
  • 19篇昝涛
  • 7篇李青峰
  • 4篇李海洲
  • 2篇李广帅
  • 2篇顾斌
  • 1篇蒙旭昌
  • 1篇曹谊林
  • 1篇崔磊

传媒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华烧伤与创...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脸面重建的现状与问题被引量:4
2017年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 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约占死亡总人数的9%(1)创伤急救后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毁形,其中,面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和严重畸形的修复重建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其难点在于:首先,面部外形体现个人特质,在社交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部器官形态特殊、呈现三维立体结构;还具有维持视听、呼吸和进食等功能的五官,因此,面部重建的要求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即不仅考虑创面覆盖和功能恢复,而且注重对形态和轮廓的美学重塑. 其次,面颈部皮肤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泽,修复时需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大面积皮瓣,而严重创伤后机体缺乏满足上述要求的合适供区[2].
李青峰昝涛黄昕
组织工程化皮肤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皮肤溃疡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与糖尿病病程、病情关系密切。目前对于糖尿病皮肤溃疡.临床上常规治疗为控制感染、血管重建、减压治疗和清创术。但是,常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显现出其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治疗有了新的选择。
黄昕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溃疡皮肤治疗组织工程化社会老龄化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病程
下肢明显型脊髓性肌萎缩症2A型伴双足皮肤反复破溃1例
2022年
下肢明显型脊髓性肌萎缩症2A型(SMALED2A)是一种主要累及下肢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幼年起病的下肢肌肉无力和萎缩。BICD2基因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伴有双足皮肤反复破溃的SMALED2A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该患者BICD2基因的5’非翻译区存在chr9∶95527083_A>AGCC插入突变。
张泽伟顾舒晨黄昕赵奕暄刘云菡邝依敏骆申英李广帅昝涛
扩展穿支皮瓣血供范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穿支皮瓣是临床广泛应用的组织缺损修复技术,但因穿支血管的管径细小,供区面积有限,使得穿支皮瓣在体表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从穿支皮瓣血管解剖、血供特点,以及增加皮瓣血运和促进组织血管化的相关治疗策略出发,对扩展穿支皮瓣血供范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代明黄昕昝涛吴志远
关键词:穿支皮瓣血管化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使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行面颈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26岁,平均19岁,均为烧伤后下面部、颈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以背部为供区,设计单蒂或多蒂扩张穿支皮瓣进行治疗。术中切取皮瓣后保留主要穿支进行ICGA,评价穿支的血供范围,确定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将皮瓣设计为多蒂皮瓣,皮瓣转移至面颈部、切口缝合后,再次行ICGA,判断皮瓣血运情况。术后统计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皮瓣平均大小27 cm×17 cm。在ICGA的指导下,15例设计为单蒂,其中5例带蒂颈浅动脉皮瓣,10例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7例采用增压方式设计为多蒂皮瓣,包括2例带蒂颈浅动脉皮瓣+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5例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增压。术后静脉栓塞1例,重新吻合后血供恢复正常;术后1周20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尖端坏死,伤口换药后恢复。随访5~1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面颈部功能改善。结论ICGA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术中检测手段,指导选择合适的穿支,判断是否采用血管增压的临床决策,优化皮瓣设计,提高手术成功率。
顾舒晨李海洲高雅姗黄昕顾斌李青峰昝涛
关键词:吲哚菁绿穿支皮瓣
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困惑和突破被引量:3
2022年
病理性瘢痕是一类创面异常愈合所致的纤维化性皮肤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创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总体发病率高达40%~70%,瘢痕疙瘩在有色人种中发病率为4%~16%[1]。病理性瘢痕引起外观毁损,还常伴随难以忍受的痛痒、挛缩畸形、功能障碍等,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围绕病理性瘢痕,前期已有大量基础和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目前,对于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
徐若清黄昕李青峰昝涛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
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型整形外科教学被引量:10
2018年
由于整形外科病种繁杂多样、临床患者特异性较高,其疾病治疗的学习缺乏可重复性。虚拟现实技术可提供三维、无风险的手术环境,使学习者可在正式手术前进行演练操作并尝试独立完成手术。但是,单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仍有不足,该技术无法完全模拟临床复杂肠道、血流动力学等。若能在原本的学习循环中加入新型VR(Virtual reality)模拟技术,可借由模拟的手术环境弥补整形外科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曲线长且复杂术式难以掌握的缺点,从而形成"Observation, thinking, experience, action and teaching",即"临床观摩、临床问题思考、手术操作演练、独立手术与教学"的新型循环学习模式。该模式有效突破了传统的由课堂到手术台的学习平台期,使整形外科领域能够快速且高质量地培养更多的专业医生。
徐祥文黄昕昝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整形外科教育
改良联合酶消化法制备人瘢痕疙瘩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联合酶消化法对于瘢痕疙瘩真皮组织的消化效果,并探究最佳消化时间。方法收集瘢痕疙瘩样本8例,去除表皮后用剪刀将真皮组织匀浆。真皮匀浆采用A、B两种方案进行消化。A方案采用传统的联合酶消化法(Ⅰ型胶原酶+Ⅱ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透明质酸酶);B方案采用改良联合酶消化法,在A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了DNaseⅠ。采用显微镜计数单细胞占比和单细胞数,台盼蓝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细胞活性,比较A、B两种消化方案的消化效率,同时探究B方案的最佳消化时间。结果消化2 h和4 h后,B方案相比A方案获得的单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单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应用B方案,消化时间延长至6 h,相比消化4 h得到的单细胞比例和单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消化时间延长至8 h和10 h,与6 h相比,单细胞比例和单细胞数无明显增加(P>0.05),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传统联合酶消化液中添加DNaseⅠ能够提高消化效率,有效制备疤痕疙瘩组织的单细胞悬液。组织消化6 h能够在保持细胞活性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消化效果。
黄昕徐祥文高雅姗李海洲顾舒晨邝依敏昝涛
关键词:瘢痕疙瘩酶消化法流式细胞技术
hsa-miR-422a靶基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2023年
目的检测hsa-miR-422a在增生性瘢痕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2020年6—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集3份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份上睑单睑患者皮肤组织(男3例,女3例,年龄20~42岁,平均28.3岁),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sa-miR-422a表达;用sta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hsa-miR-422a靶向基因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构建ceRNA网络。对hsa-miR-422a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关键基因,并预测其生物学功能。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验证关键靶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中,hsa-miR-422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sta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到hsa-miR-422a靶向的133个基因和1033个lncRNA,由此构建以hsa-miR-422a为中心的ceRNA网络。靶基因PPI网络分析筛选出MAPK1、GRB2和IGF1R等10个关键基因,其功能主要与蛋白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动、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通路、肌细胞增殖等相关,且主要富集于FoxO、mTOR、Toll样受体、Ras、MAPK、PI3K-Akt、干细胞调控等通路。关键靶基因MAPK1、GRB2和IGF1R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hsa-miR-422a在增生性瘢痕表达较低,可能与MAPK1等关键靶基因构成ceRNA网络,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调控作用。
张泽伟顾舒晨黄昕赵奕暄刘云菡邝依敏骆申英李广帅昝涛
关键词:基因
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总结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1~58岁,均采用扩张的IMAP皮瓣整复。Ⅰ期根据瘢痕部位和范围在前胸置入1个或2个合适额定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中注意保护IMAP、锁骨上动脉胸支和胸外侧动脉,术后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扩张。Ⅱ期行皮瓣转移术,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明确优势IMAP。切除面颈部瘢痕,形成面积为9 cm×7 cm~28 cm×12 cm的创面,术中注意保留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穿支。以优势IMAP为蒂,根据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和位置设计皮瓣:对于中小面积的创面,采用IMAP单蒂皮瓣转移修复;对于缺损面积较大者,利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评价前胸各血管的供血范围,当IMAP不足以供养整块皮瓣时,利用锁骨上动脉胸支或胸外侧动脉进行血管增压,设计双蒂皮瓣。根据供受区间的距离,选择带蒂或游离转移皮瓣。转移皮瓣后再次行ICGA判断皮瓣血供。将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统计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个数、额定容量、注射生理盐水量和扩张周期,优势IMAP位置,采用皮瓣总个数和不同血管蒂类型皮瓣个数、皮瓣面积,Ⅱ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受区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共置入25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00~500 mL,注射生理盐水量855~2055 mL,扩张周期4~16个月。术前在第2肋间(20侧)或第3肋间(5侧)探及优势IMAP。共切取25个扩张皮瓣,其中2个IMAP带蒂皮瓣、11个IMAP游离皮瓣、4个锁骨上动脉胸支带蒂+IMAP游离皮瓣、8个IMAP+胸外侧动脉游离皮瓣,皮瓣面积10 cm×8 cm~30 cm×14 cm。Ⅱ期术后3例患者出�
刘云菡黄昕李海洲高雅姗顾舒晨邝依敏骆申英张泽伟顾斌昝涛
关键词:穿支皮瓣胸廓内动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