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兰云

作品数:1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瘤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2篇动物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糖
  • 2篇胰岛Α细胞
  • 2篇胰岛Β细胞
  • 2篇胰高血糖素
  • 2篇预后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免疫

机构

  • 12篇涿州市医院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成兰云
  • 7篇陈文换
  • 7篇娄晋宁
  • 6篇张文健
  • 5篇许世清
  • 4篇门秀丽
  • 2篇刘虹麟
  • 1篇丁浩
  • 1篇庄乾淑
  • 1篇赵丽媛
  • 1篇叶丽亚
  • 1篇曹妍婷
  • 1篇刘晋红
  • 1篇李婧
  • 1篇刘鹏
  • 1篇房青
  • 1篇鲍伟杰
  • 1篇石怀银
  • 1篇邓晋芳
  • 1篇彭亮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基层中医药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 1篇每周文摘·养...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OXC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探讨同源异型盒C6(HOXC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9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以及同期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的病例资料,qRT-PCR法检测血清HOXC6 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OXC6表达情况,与肿瘤标志物指标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做比较,分析HOXC6表达与CA153、CEA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对照组、pcDNA3.1组、pcDNA3.1-HOXC6组,分析HOXC6过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侵袭细胞数、凋亡率的影响。与良性病变组相比,乳腺癌组患者血清HOXC6 mRNA、CA125、CEA水平和组织HOXC6阳性率升高(P<0.05);乳腺癌组织HOXC6表达与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HOXC6 mRNA、CA125、CEA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0.855、0.836;乳腺癌患者血清HOXC6 mRNA与CA125、CEA均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pcDNA3.1组相比,pcDNA3.1-HOXC6组MCF-7细胞侵袭细胞数升高,增殖抑制率、凋亡率降低(P<0.05)。HOXC6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相关;HOXC6过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严晓苓路平邢晨阳冀楠陈文换杨峰燕成兰云
关键词:乳腺肿瘤MCF-7增殖凋亡
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分析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究分析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为64.00%,阴性率为36.00%;其中,肝癌组织直径>5厘米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70.59%)明显高于≤5厘米的患者(39.39%);肝癌组织有包膜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27.78%)明显低于无包膜患者(75.00%);肝癌组织有转移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93.75%)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50.00%);肝癌组织高分化的患者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48.00%)明显低于低分化患者(80.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直径>5厘米的患者微血管密度为(36.15±6.33)个,明显多于≤5厘米患者的(32.63±4.77)个;肝癌组织有包膜的患者微血管密度为(24.22±4.05)个,明显少于无包膜患者的(36.26±8.81)个;肝癌组织有转移的患者微血管密度为(43.77±9.11)个,明显多于无转移患者的(25.83±5.79)个,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均与肝癌的发生、进展、转移等有明显关联性,临床上可以通过分析人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来了解肝癌患者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袁王喜陈文换严晓苓邢晨阳成兰云路平冀楠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
头颈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CM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发生在头颈部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7~58岁,中位年龄35岁。发生于颅底骨2例、乳突2例、颈椎体、颌骨和右眼颅眶各1例。临床以疼痛、肿胀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均显示相应部位的类圆形占位性病变。手术见肿瘤呈灰白色半透明样、质软,血供不丰富,并见局部骨质破坏。镜下肿瘤呈分叶状结构,富含黏液软骨样基质,瘤细胞为短梭形及星芒状,小叶中央细胞稀疏,周边细胞较密集,并见多核巨细胞、钙盐沉积及出血。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S-100(+)。7例中4例失访,其余3例分别随访5年、4年8个月和2个月,至今无复发。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软骨源性良性肿瘤,发生在头颈部更少见,因此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并需与骨肿瘤相鉴别,尤其应与恶性软骨肿瘤相鉴别。
刘晋红成兰云邓晋芳石怀银
关键词: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头颈部临床病理特征
SOX10、EGFR检测对于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价值
2023年
目的检测SOX10、EGFR蛋白在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乳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OX10、EGF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OX10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两组患者的EGFR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SOX10、EGF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SOX10、EGFR表达水平对患者总体生存(OS)的影响。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中SOX10、EGFR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II/III期、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较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SOX10、EGFR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OX10阳性表达组的EGFR表达率为74.4%(29/39),较阴性组24.4%(10/41)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975,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状态、SOX10、EGFR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13、0.027、<0.001、0.015、<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SOX10和EGFR的表达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0、0.042、0.037、0.032)。SOX10阳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为17个月,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的3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2.078,95%CI 1.217~3.543,P=0.004),EGFR阳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为20.5个月,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的3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1.819,95%CI 1.074~3.083,P=0.019)。结论SOX10和EGFR可能存在共表达关系,且两者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均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成兰云严晓苓杨峰燕邢晨阳冀楠陈文换路平
关键词:乳腺癌EGFR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肿瘤间质比是非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思路构架实践
202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 TSR)在I期和III期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10月到2022年10月的80例行NSCLC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蜡块进行切片,运用苏木素染色法染色。根据TSR将病例分为两组,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面积<50%视野定义为间质丰富组(stroma.rich group),而肿瘤细胞面积≥50%视野定义为间质稀少组(stroma.poor group),随访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按以上试验方法得出结果,间质丰富组有患者30例,间质稀少组有患者50例,比例分别为37.50%、62.50%;两组在社会学资料及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SR与NSCLC患者的OS明显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14),间质丰富组的患者OS明显低于间质稀少组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R用于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并为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杨峰燕陈文换成兰云严晓苓赵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DC-CIK细胞免疫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肿瘤免疫治疗中实施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以阿帕替尼治疗,研究组以DC-CIK细胞免疫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免疫功能指标、血清指标、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DC-CIK细胞免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袁王喜陈文换严晓苓冀楠邢晨阳成兰云路平高建
关键词:肝癌免疫功能
人胚胎主动脉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人胚胎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扩增及鉴定的方法,并评价其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为人胚胎血管来源EPCs作为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的细胞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从14周龄流产人胚胎主动脉中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EPCs,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低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培养EPCs。分离培养的EPCs鉴定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细胞的特异标志CD133、CD34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培养的EPCs应用VEGF进行诱导分化,并评价其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结果分离的人胚胎主动脉EPCs细胞表达EPCs的标志分子CD133、CD34和VEGFR2。EPCs在体外特定低血清培养条件下表现很强的增殖能力。培养的EPCs细胞经过VEGF诱导后,细胞表达CD133明显降低,表达vWF、CD31和ELAM-1增强,并且体外成管能力和摄取Ac-LDL能力增强,表明细胞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人胚胎早期主动脉的EPCs具有很好的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可作为EPCs治疗疾病的细胞材料。
庄乾淑张文健叶丽亚刘虹麟曹妍婷成兰云丁浩娄晋宁刘鹏李建中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主动脉细胞分离
胰岛素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胰岛素瘤的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特性,为胰岛素瘤的深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首先检测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株INS-1的激素释放能力,然后将INS-1细胞移植到裸鼠左肾包膜下,或在移植后18 d或在移植前3 d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破坏动物自身胰岛。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当血糖<2.8mmol/L认为胰岛素瘤模型建立。对各种条件建立的模型,观察给予不同刺激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动物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并对动物胰腺组织和移植细胞的肾脏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胰岛素瘤细胞既表达胰岛素,同时也表达胰高血糖素。裸鼠接种INS-1细胞后3~4周血糖<2.8 mmol/L;移植肾脏明显增大,形成明显肿瘤,直径≥1 cm。细胞移植后腹腔注射STZ的动物,血糖短暂回升,超过正常血糖水平,之后又逐渐下降,约2周后血糖<2.8 mmol/L。正常裸鼠给予STZ后血糖明显升高,移植INS-1细胞后动物血糖逐渐下降,约4周后血糖降至2.8 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方法建立的胰岛素瘤模型给予高糖后,动物血糖峰值低。高糖加精氨酸或乙酰胆碱刺激后,正常动物血糖峰值较单纯高糖刺激降低,并较快降至正常水平,但3种胰岛素瘤模型组血糖升高均明显超过单纯高糖刺激者。高糖加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正常动物血糖达到峰值时间延迟,血糖水平下降缓慢,3种胰岛素瘤模型组血糖较单纯高糖刺激组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胰岛素瘤模型血浆基础胰岛素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通过给裸鼠肾包膜下移植INS-1细胞,可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且瘤细胞同时表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易被STZ破坏。该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成兰云许世清张文健娄晋宁门秀丽
关键词:胰岛素瘤INS-1细胞葡萄糖
大鼠胰岛素瘤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2013年
目的通过移植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至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使之形成胰岛素瘤,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可用于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将5×106INS-1细胞接种于链脲霉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动物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当血糖趋近正常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并检测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固定包埋摘取的肾脏,进行HE染色以及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胰岛素瘤模型的建立。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中,腹腔给予毒胡萝卜素(TG)或软脂酸钠(PA),监测给药后动物空腹血糖的变化,当血糖浓度出现逆转时,摘取动物左侧肾脏,通过TUNEL原位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结果将INS-1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后,从第9天开始,动物空腹血糖进行性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当动物血糖接近至正常时,摘取动物左肾导致动物血糖显著升高,在摘取的左肾可见明显的移植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瘤细胞为胰岛素阳性。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给予TG或PA刺激后,动物空腹血糖出现逆转,显著升高,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后,TUNEL原位染色发现移植瘤内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肾包膜下移植可以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应用此动物模型可以在体内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
彭亮刘虹麟成兰云房青许世清门秀丽娄晋宁张文健
关键词:胰岛素瘤胰岛素分泌细胞
牙龈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4年
目的通过三种干预方法,研究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龈缺损的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将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P1、P2、P3三组实验组,分别采用丝线结扎、机械切除及高频电刀切除牙龈的方法致使大鼠下切牙唇侧牙龈缺损。术后8周时采用同名下切牙为对照组,游标卡尺测量下切牙切端至唇侧正中龈缘的垂直距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周时三组大鼠下切牙均发生牙龈组织的缺损。P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2、P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2、P3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8周时P3组与自身对照组(即与自体同名牙对照)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丝线结扎、机械切除及高频电刀切除牙龈均可造成大鼠局部牙龈缺损,电刀切龈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李婧徐宝华许世清成兰云娄晋宁赵丽媛
关键词: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