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盛桓

作品数:186 被引量:3,702H指数:4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5篇语言文字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4篇语言
  • 37篇语言学
  • 19篇语言学研究
  • 18篇隐喻
  • 17篇含意
  • 15篇英语
  • 14篇汉语
  • 12篇意向性
  • 11篇语言研究
  • 11篇会话
  • 9篇语言运用
  • 9篇哲学
  • 9篇思维
  • 9篇会话含意
  • 9篇会话含意理论
  • 9篇含意本体论
  • 9篇含意理论
  • 8篇心智
  • 8篇认知语言学
  • 8篇视域

机构

  • 162篇河南大学
  • 16篇华南师范大学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天津外国语大...
  • 6篇三峡大学
  • 5篇上海外国语大...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原工学院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郑州升达经贸...
  • 1篇广州广播电视...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85篇徐盛桓
  • 4篇廖巧云
  • 3篇刘倩
  • 3篇牛保义
  • 3篇陈香兰
  • 3篇李淑静
  • 3篇王艳滨
  • 2篇李恬
  • 2篇高芳
  • 2篇刘宏伟
  • 1篇翟士钊
  • 1篇刘正光
  • 1篇穆春玲
  • 1篇王立非
  • 1篇何爱晶
  • 1篇黄星
  • 1篇刘辰诞
  • 1篇华鸿燕
  • 1篇王振华
  • 1篇黄缅

传媒

  • 28篇外语教学与研...
  • 23篇外国语
  • 2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4篇外语教学
  • 14篇中国外语
  • 9篇现代外语
  • 7篇当代外语研究
  • 6篇外语学刊
  • 5篇浙江外国语学...
  • 5篇天津外国语大...
  • 4篇解放军外国语...
  • 4篇暨南大学华文...
  • 4篇当代修辞学
  • 4篇外文研究
  • 3篇河南大学学报...
  • 3篇英语研究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语言文字应用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外语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思维方式与创新——创新共斟酌之二被引量:2
2006年
“高端笔会”是为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的一个广阔视域,以千字文形式介绍国内外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创新研究的成果和热点。本刊将在日后发表有关专题作者的研究报告,欢迎赐稿。
徐盛桓
关键词:思维方式千字文外语教学当代语言学语言学研究
语用和规范——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论析被引量:14
2002年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哈贝马斯将他研究的语用学称为“规范语用学”。哈贝马斯认为 ,言语是往来于“客观外在世界、社会世界和主体性世界”之间的交往行动。交往行动的合理性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自在性的规律和社会世界自为性的规律对主体间的言语活动形成制约。交往分为三个层面 :(1)主体同事件和事实世界的交往层面 ;(2 )社会中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层面 ;(3)主体与自身及他人的主体性关系层面。语言的交往体现为“认知、交流、表达”三种方式 ;相对于这三种方式 ,交往者之间分别应取客观性态度、一致性态度和真诚性态度。人具有针对不同方式采取相应态度的潜在的能力 ,从而达到交往的有效性。
徐盛桓
关键词: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
含意研究的逻辑学思考被引量:9
1998年
本文以逻辑学为视点考察含意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希望逻辑方法和逻辑规则有助于对含意研究进行更周密严谨的思考。全文分为五小节:简短的前言;通过对含意的充要条件的分析说明含意是什么;利用逻辑学对蕴涵和推理的研究,特别是对相干蕴涵的研究来解释含意推导的实质;在分析话语与其某一特定的含意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含意的的两种主要功能作了说明;结束语,指出含意研究除可对其言语的表达形式进行研究外,还可研究其推导的思维形式。
徐盛桓
名动转用与功能代谢被引量:61
2001年
本文研究名词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的语法过程.名动转用涉及一个语义基础和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以功能代谢为特征的语法过程和以含意内化为特征的语义过程.就语法过程来说,第一步,要实现"王子-贫儿效应",即使名词外形动词化;第二步,要以语义功能对缺损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作出补偿.本文以"词汇映射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补偿的可行性和补偿机制的运作.
徐盛桓
关键词:名动转用
心智视域下含义思维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含义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会话含义理论所带有的哲学边界有时会在丰富多变的含义运用的研究中捉襟见肘。本文拟在心智哲学视域下运用意识的属性对含义理论进行"意识重塑",对含义现象作出一些新的揭示,指出含义是语言使用主体运用含义思维得到的一种语言表达的常态;含义有四个特征:非直陈性、同一性、意向性、替代性;含义的生成和推导要运用思维的心物随附性和意识感受性;含义推导的思维规律体现了心理因果性的因果蕴涵。语言表达的这种形式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工具,而且可以成为感染情绪的艺术载体;含义的运用体现了语言审美意蕴的内形式,可作为今后含义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徐盛桓
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被引量:118
1999年
本文研究汉语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性的内容或指令性的内容,这时疑问句的探询功能就迁移到陈述功能或指令功能上来。迄今为止,疑问句陈述功能的用法是作为反法疑问句在修辞学里研究的,指令功能的用法是作为间接言语行为在语用学里研究的。本文认为,疑问句探询功能的减退与迁移,都是疑问句语用嬗变链上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现象;迁移成为陈述功能或指令功能,本质上都受疑问句运用过程中同一因素的影响,受同一机理的制约。本文拟提出"疑问句语用嬗变理论模型",对这些功能及体现这些功能的疑问句现象作出统一的分析。观察表明,疑问句探询功能的减退与迁移是一种跨语言现象,所表现出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在汉语及其他许多语言中有着基本类似的表现。我们希望这一理论模型具有跨语言的解释力。
徐盛桓
关键词:疑问句正反问句是非问句探询迁移
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被引量:152
2001年
本文提出,名词之所以可以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在语义上说,是因为名词的语义内容含有表动作的语义成份;同样,动词的语义内容也含有表事物的语义成份。本文将名词、动词分别含有表动作、表事物的语义成份这一假说称为“名动互含”假说。本文分析了名词里所含的某一表动作的语义成份是如何在一定的语境作用下成为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的,并讨论了影响转用可能性大小的有关语义因素。作为结束语,本文最后还讨论了“名动互含”假说可能有的理论蕴涵。
徐盛桓
关键词:语义基础语义内容语境作用语义因素蕴涵
语言研究的战略意识被引量:5
2011年
"语言学研究的战略"是用以比喻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指导语言学研究的全局的方略;对此有比较明确而清醒的认识,就是具有语言学学科研究的战略意识。作为一个局部的单位(如一个学院、系和研究所等)或研究者个人,其学科研究的战略,主要有如下的特点和要求:要有预见、要能制胜、讲究谋略。从语言学研究在当代的价值来说,考虑战略问题有其特殊意义。
徐盛桓
关键词:语言学研究
理论语用学研究中的假说——研海一楫之四被引量:19
2002年
本文讨论理论语用学研究中"假说"法的运用,认为这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徐盛桓
关键词:假说有效性
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关联理论的阐释与献疑被引量:89
2002年
本文从人与语言的技术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个维度讨论关联理论,论述了关联理论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也提出一些问题。全文分五部分,除结束语外,依次讨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关联原则同优化思维的关系,对关联原则同合作原则进行比较,说明关联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和试图说明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期待的不对称性。
徐盛桓
关键词:优化思维研究方法认知语用学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