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大鼠背根神经节Nav 1.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不同时间点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进行超前镇痛,探讨急性炎性内脏痛对Nav 1.8表达的影响及超前镇痛时芬太尼对Nav 1.8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NS组)、单纯乙酸组(AS组)、芬太尼术前组(FB组)、芬太尼术中组(FL组)。麻醉后L3~4鞘内置管。置管后第3 d,建立急性炎性内脏痛模型。对NS、AS组大鼠鞘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μl,5 min后NS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AS组腹腔内注射0.6%乙酸10 ml/kg;FB、FL组腹腔注射0.6%乙酸10 ml/kg,FB组5 min前鞘内注射芬太尼(0.05 mg/ml)25μl,FL组30 min后鞘内注射芬太尼25μl。行为学观察后处死大鼠,取L3~6DRG,测定DRG上Nav 1.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行为学结果:与NS组相比,炎性痛各组扭体评分高;AS组扭体评分高于FB组、FL组(P<0.05);FL组高于FB组(P<0.05)。(2)RT-PCR及蛋白印迹结果:与NS组相比,炎性痛各组Nav 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FB组和FL组增多的程度低于AS组,FL组表达高于FB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芬太尼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炎性内脏痛,对大鼠DRG上的Nav 1.8产生抑制作用;与急性炎性内脏痛产生后行大鼠鞘内注射芬太尼镇痛相比,鞘内行芬太尼超前镇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对Nav 1.8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 宋慧洁罗超张阳刘敬臣蓝雨雁
- 关键词:NAV芬太尼背根神经节超前镇痛
-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改进的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行L3~4间隙切开,钝性分离棘突周围肌肉,暴露L3~4棘突间隙。20 G静脉留置针探查并刺破硬脊膜,以鼠尾出现侧摆或后腿抽动为成功标志,经硬脊膜破口向头侧将20 G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全部置入。逐层缝合,固定导管。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脊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2天鞘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5μl,观察阻滞效果。术后第4天,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打开椎管及椎间孔,观察导管位置。结果术后30只大鼠均未出现明显的脊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及感染。术后第2天,鞘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30只大鼠均出现双下肢瘫痪症状。术后第4天,解剖大鼠椎管证实导管位置正确。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的方法改进后,对大鼠损伤小,成功率高。
- 张磊张阳罗超蓝雨雁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置管
- 连续骶管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及硬膜外导管置管长度对婴幼儿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将66例择期腹部手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3组均采用静吸全麻,两实验组经骶管穿刺并向硬膜外腔置入不同长度的硬膜外导管,记录3组BP、HR、SpO2、全麻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到拔气管导管的时间,两实验组的穿刺深度、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和麻醉阻滞平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BP、DBP、HR的变化较小,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验A组的硬膜外置管长度长于实验B组(P<0.05),但两组的阻滞平面、全麻药用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时硬膜外导管头端只需在S1~L5水平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
- 蓝雨雁王亚峰张阳刘敬臣
- 关键词:婴幼儿腹部手术
- 连续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根治术被引量:15
- 2010年
-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我院在2009年2月至5月采用连续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的方法,为12例患儿施行了HD改良Soave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张阳王亚峰蓝雨雁刘敬臣
- 关键词:连续骶管阻滞改良根治术复合全身麻醉SOAVE根治术婴儿肠道发育畸形
- 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Nav1.8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乙酸建立急性炎性内脏痛模型,实验中经L3、L4的留置管给药。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灌注取材L5或L6DRG,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Nav1.8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纯乙酸组行为学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乙酸组、芬太尼组Nav1.8表达均增加,而芬太尼组Nav1.8表达程度低于单纯乙酸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的镇痛效应不仅与阿片受体有关,与Nav1.8也关系密切。
- 罗超张阳曹草张磊蓝雨雁
- 关键词:芬太尼鞘内注射NAV1.8神经节
- 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_v1.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8表达的影响。方法 250~300 g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NS组)、单纯乙酸组(AS组)、芬太尼组(F组)、纳洛酮组(NF组),各组大鼠行鞘内置管,置管后第3天NS组大鼠鞘内注射25μL生理盐水,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AS组大鼠鞘内注射25μL生理盐水;F组大鼠鞘内注射芬太尼(0.05mg/mL)25μL;NF组大鼠鞘内注射纳洛酮(0.4 mg/mL)25μL后再注射25μL芬太尼。AS、F、NF组大鼠按照上述方法注射完毕后5 min,腹腔注射0.6%乙酸10 mL/kg。建立急性炎性内脏痛模型。Schmauss标准进行行为学评价,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G Nav1.8 mRNA、蛋白表达。结果 AS组扭体评分高于F组、NF组(P<0.05);与NS组相比,炎性痛各组Nav1.8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F组和NF组增多的程度低于AS组,且NF组表达高于F组(P<0.05)。结论芬太尼不仅通过激动脊髓μ受体活性,同时还通过抑制DRG神经元上的Nav1.8通道的表达,对急性炎性内脏痛的大鼠产生镇痛效应。
- 蓝雨雁张阳罗超刘敬臣
- 关键词:芬太尼阿片Μ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