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 作品数:100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道
- 赵慧慧张晓艳卢瑞南谢月李砚如刘为星李建勇钱思轩
- 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发皮肤血管炎一例被引量:1
- 2002年
- 吴汉新陆化张晓艳敖忠芳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皮肤血管炎并发症病例报告
- DLI治疗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
- <正> 目的探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白血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或预防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13~53岁,
- 钱思轩吴汉新任志宏张晓艳李建勇
- 文献传递
- 微移植治疗初诊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分析
- 赵慧慧许戟张晓艳卢瑞南刘为星陆化李建勇钱恩轩
- 血液病患者真菌血症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根据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评分,高危11例、低危5例;根据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所有患者均属于高危组;血培养结果检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68.8%,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18.8%,黏性毛孢子菌1株占6.2%,镰刀菌1株占6.2%;突破性真菌血症6例占37.50%;治疗方案为单药治疗10例,联合用药6例;治疗有效11例占68.80%,均为完全缓解,死亡5例,其中2例治疗无效,3例放弃治疗。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血症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方法更适合评估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性。
- 马永超张晓艳陈传欣仇红霞徐卫钱思轩吴汉新陆化李建勇
- 关键词:血液病真菌血症热带假丝酵母菌血培养
- 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白血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 <正>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培养扩增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联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副作用、对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异基因HSC和供者BM-MSC联合移...
- 李建勇吴汉新任志宏张晓艳黄峻汪承亚
- 文献传递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8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白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13年10月接受ASCT的8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0例,霍奇金淋巴瘤(HL)1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均采用大剂量依托泊苷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均为BEAM方案(卡莫司汀邯可糖胞苷+依托泊苷+马法兰)。结果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至〉0.5×10。/L的中位时间为10(7~16)d,血小板计数恢复至〉20×10。/L的中位时间为10(6~17)d。中位随访23(2-139)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2.7%,总生存(OS)率为88.6%,中位PFS、OS时间均未达到。移植前患者是否达完全缓解为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一例患者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莉范磊缪扣荣许戟张闰洪鸣朱华渊沈文怡张晓艳陈丽娟仇红霞陆化刘澎吴汉新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陆化李建勇葛峥张晓艳钱思轩张建富吴雨洁
- 关键词:老年A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AG方案疗效分析常规化疗
- 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复发的效果。方法3例CML(慢性期)患者,在接受预处理后,例1接受其胞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例2接受其胞兄的骨髓移植,例3接受其胞弟的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例1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CsA)和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例2采用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GVHD,例3应用CsA、MTX和MMF预防GVHD。采用细胞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效果。移植后发生血液学复发时,给予伊马替尼口服,并行DLI。结果例1移植后30d行DLI,输注CD3^+T淋巴细胞0.5×10^7/kg,移植后50d和70d,再次行DLI,分别输注CD3^+T淋巴细胞1.0×10^7/kg和2.0×10^7/kg,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检测提示为完全供者嵌合(DC)。移植后120d,疾病进展,给予伊马替尼400mg/d,同时输注供者CD3^+T淋巴细胞2.5×10^7/kg。移植后180d,STR检查提示仍为DC。患者最终于移植后17个月因髓外复发死亡。例2的染色体核型于移植后35d转变为46,XY,XY为100%,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100d,原发病复发。停用免疫抑制剂,输入供者CD3^+T淋巴细胞3.9×10^7/kg,同时口服伊马替尼500mg/d。DLI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后30d,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XY为100%,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至今无病存活53个月。例3移植后5d造血功能获得重建,移植后60d,染色体核型为46,XY。移植后120d,确诊CML复发,遂给予伊马替尼400mg/d,并行DLI,共输注供者CD3^+T淋巴细胞8×10^7/kg,1个月后,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再次转为46,XY,患者至今无病存活50个月。结论伊马替尼联合DLI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L复发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钱思轩李建勇吴汉新张晓艳张苏江洪鸣张闰孙雪梅
- 关键词:白血病慢性组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伊马替尼
-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 <正>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扩增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研究 MSCs 的形态、细胞周期、免疫表形、多系分化、染色体及 JAK2V617F 点突变等功能特性。
- 段丽敏李建勇张晓艳卢瑞南夏珺陆化陆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