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少强

作品数:79 被引量:674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中医
  • 14篇辨证
  • 13篇心力衰竭
  • 13篇衰竭
  • 11篇慢性
  • 11篇慢性心力衰竭
  • 9篇心病
  • 9篇中药
  • 9篇冠心病
  • 8篇代谢
  • 8篇代谢组学
  • 8篇证候
  • 8篇六气
  • 8篇病证
  • 7篇病证结合
  • 6篇证论治
  • 6篇中医证
  • 6篇五运六气
  • 6篇黄帝
  • 6篇黄帝内经

机构

  • 79篇天津中医药大...
  • 6篇南开大学
  • 5篇河北中医学院
  • 5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威海市中医院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市公安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红日药业...
  • 1篇山东步长制药...

作者

  • 79篇张少强
  • 72篇杜武勋
  • 41篇朱明丹
  • 20篇魏聪聪
  • 19篇王智先
  • 18篇丛紫东
  • 14篇李晓凤
  • 12篇刘长玉
  • 12篇冯利民
  • 11篇刘岩
  • 11篇许艳伶
  • 9篇罗庆盛
  • 8篇曹旭焱
  • 8篇袁宏伟
  • 7篇张建平
  • 7篇林圆圆
  • 7篇张斐
  • 7篇张瑜
  • 6篇姜民
  • 6篇朱林平

传媒

  • 9篇时珍国医国药
  • 8篇中医杂志
  • 7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天津中医药
  • 4篇四川中医
  • 4篇云南中医中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山西中医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西部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年份

  • 7篇2022
  • 12篇2021
  • 7篇2020
  • 1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代动力学模式下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开展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复方时效关系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理清复方中药药效作用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并加以文献数据挖掘整理,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科学内涵、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并为确定中药复方的合理给药方案,以及时效关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完善中医药的"病—证—方—量—时—效"的理论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王智先张少强杜武勋许艳伶张婓林圆圆丛紫东罗庆盛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复方中药时效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思考被引量:17
2020年
探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主要分歧,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分歧进行梳理,明确COVID-19的中医学范畴,对病机中的"湿"及病性的寒热属性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结果:COVID-19属于木疫,其性为风热。其中的"湿"乃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加风热疫毒,肝木乘克脾土,脾虚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所致。治疗过程中应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清热与化湿兼顾,尤其注意固护中焦脾胃。结论:中医药在对COVID-19的诊疗过程中,应将五运六气理论与传统辨证论治和参,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明确其演变规律,灵活运用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结合患者体质选方用药。
李晓凤张少强丛紫东杜武勋
关键词:瘟疫病因病机
基于“气化论”探讨中药愈病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中医药治病关键在于平衡阴阳,恢复机体气化。本文从人体气化模式、中药气化愈病模式、中药调和气化的具体应用三大方面阐述了中药愈病的机制在于以所禀天地之气调和体内周流不息的生生之气,达到阴阳自和之目的。
董红彦张少强杜武勋刘岩毛文艳马晓菲
关键词:气化(中医)阴阳调和
芪苈强心胶囊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2019年
目的考察芪苈强心胶囊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灌胃给予1.3 g/kg药物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0.083、0.167、0.333、0.667、1、1.5、2、3、4、6、8、12、24 h)取血,HPLC-MS/MS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血药浓度,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Tmax分别为0.33、0.17、0.33、1.00、0.67、0.67 h,t1/2分别为18.35、6.23、8.01、18.63、8.23、12.88 h,Cmax分别为1.44、0.52、1.97、1.83、5.84、0.67 ng/mL,AUC0-t分别为7.03、3.95、7.89、8.63、20.13、4.03 h·ng/mL。结论芪苈强心胶囊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可迅速吸收,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体内暴露水平高于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
张瑜张富赓朱明丹张少强杜武勋肖学凤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生物碱HPLC-MS/MS
分期辨证治疗产褥期心力衰竭1例
2019年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心功能异常,心脏排血量减少和体、肺循环瘀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产褥期出现心力衰竭临床较少见。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产褥期心力衰竭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孟某,女,32岁,2018年7月8日初诊。间断喘憋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天。患者于2月前临产住院时出现喘憋不适,活动后加重,曾予利尿剂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剖腹产一女婴,术中曾因失血过多而输血治疗。出院后仍有间断喘憋不适。
张少强杜武勋
关键词:心力衰竭产褥期验案
基于UPLC/Q-TOF MS/MS的稳心颗粒主要成分分析及鉴定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MS)技术,对稳心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水(含体积比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双模式检测,通过UPLC/Q-TOF MS/MS所得到的化合物分子量以及MS/MS碰撞解离碎片,结合文献报道,对稳心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和一级MS、二级MS/MS高分辨质谱数据,对其中68个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稳心颗粒成分以糖类、皂苷类、黄酮类为主,其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丰度较高。[结论]UPLC/Q-TOF MS/MS技术是鉴定中药复方成分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首次利用该技术对稳心颗粒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阐明该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李晓凤张少强刘金彪裴丽敏孙立丽周博杜武勋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律失常
杜武勋治疗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经验
2022年
介绍杜武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的经验。杜教授认为"气-形-神"与疾病密切相关,五脏六腑,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气郁则乱。其指出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根于脾肾,变于肝",气机失调、冲任亏虚是其主要病机,故以平衡气之升降出入、滋补肝肾冲任之亏虚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用药遵循《内经》"木郁达之""虚者补之"的要旨,以调畅气机法为基础,先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再针对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以滋补肝肾、调和冲任之法治之,做到形神共调、动静互涵,临床疗效显著。
王智先孙非非杜武勋朱明丹张少强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围绝经期名医经验
高脂血症基本病机与证型规律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2年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由于高脂血症之病名、主要病情散见于痰饮(浊)、肥人、胸痹、中风、眩晕、心悸等病证之中,所以病因病机、临床分型繁杂,缺乏统一标准,在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观点结合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高脂血症病机、证候证型、证型分布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行整理,以揭示其辨证规律,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临证治疗。
冯利民李立凤杜武勋朱明丹刘长玉张建平张少强
关键词:高脂血症病因病机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差异。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各10例,并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技术,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从质谱中得到潜在生物标记物的精确分子量,并用标准品进行比对鉴定,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患者与健康人之间代谢途径存在的差异,探索其微观物质基础。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患者存在2-羟基丙三羧酸(柠檬酸)、丙氨酸和组胺3种差异性代谢物质,其中丙氨酸和组胺的代谢水平呈上升趋势,而2-羟基丙三羧酸(柠檬酸)的代谢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组胺代谢途径的紊乱。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具有一致性,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微观物质基础。
张少强鞠静朱明丹王智先罗庆盛魏聪聪从紫东杜武勋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证候代谢组学
基于气化理论对“神机气立”探析被引量:7
2021年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神机气立"学说,历代医家对其内涵及意义的研究解读较少,文章通过深度剖析《黄帝内经》原文,并结合气化理论,着重对"神机气立"进行详尽透彻解读,认为"神机气立"是外界自然与生物之间气化活动的重要机制,没有"神机"调节于中和"气立"沟通于外,就不可能气化而产生生命,指出"神机气立"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精髓,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医药研究工作者需要掌握"气化论"与"神机气立"学说指导临床的学术思想。
袁嘉璐杜武勋李卓威宋爽黄博张少强李晓凤
关键词:气化理论黄帝内经天人相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