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敏

作品数:21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酱油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发酵
  • 4篇琥珀
  • 4篇琥珀酸
  • 4篇响应面
  • 4篇响应面法
  • 4篇聚唾液酸
  • 4篇纯化
  • 3篇厌氧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培养基
  • 3篇唾液
  • 3篇唾液酸
  • 3篇酵母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蛋白

机构

  • 21篇江南大学
  • 1篇无锡市恒禾工...

作者

  • 21篇詹晓北
  • 21篇张丽敏
  • 16篇郑志永
  • 7篇冯杰
  • 5篇吴剑荣
  • 5篇王栋
  • 3篇陈设
  • 3篇陈蕴
  • 3篇朱一晖
  • 3篇杨昆
  • 2篇李文强
  • 2篇赵慧
  • 1篇王姗杰
  • 1篇魏鹏飞
  • 1篇于军华
  • 1篇黄敏
  • 1篇王舒
  • 1篇王磊
  • 1篇王舒
  • 1篇蒋芸

传媒

  • 6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无锡轻工大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江苏食品与发...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盐米曲霉CICIM F0899在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耐高盐环境的蛋白酶对酱油工业有着积极作用。该实验对1株产耐盐蛋白酶的米曲霉CICIM F0899在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同沪酿304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酱醪发酵阶段,微生物代谢产酸使酱醪pH持续下降,影响了蛋白酶的活性,导致酱油中氨基态氮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在180天时氨基态氮含量达到0.62 g/100 mL,比沪酿3042高11.11%。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检测出酱醪中7大类共4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类、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沪酿3042,而醛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少。因此,米曲霉CICIM F0899在氨基态氮含量和风味组成方面都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王栋冯杰张丽敏詹晓北郑志永
关键词:酱醪米曲霉风味成分
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厌氧发酵产琥珀酸的培养基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产琥珀酸的11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厌氧发酵产琥珀酸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酵母抽提物和MgCO3。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中3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葡萄糖、酵母抽提物和MgCO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9.17、14.68 g/L和25.76 g/L时,琥珀酸的产量从10.87 g/L提高到22.31 g/L。
陈设詹晓北郑志永王舒张丽敏杨昆
关键词:琥珀酸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
不同氯化钠浓度对Candida etchellsii CICIM Y0600生长和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
2012年
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增香酵母的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酱油产品的风味和品质。为了提高增香酵母菌在酱醪中的适应性,通过逐步提高氯化钠浓度的方法对酵母菌的耐盐度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分析表明,经过5个批次的驯化,增香酵母菌的耐氯化钠浓度由180g/L提高到240 g/L。对驯化后的三株耐不同氯化钠浓度的增香酵母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 g/L氯化钠浓度的培养基中,Candida etchellsii CICIM Y0600产游离氨基酸和酸解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2.01g/L和7.00 g/L。和其他不同氯化钠浓度条件下比较,其产有机酸种类没有变化,挥发性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0.80 g/L。耐盐度的提高使增香酵母菌更好地适应了在酱油发酵中的高盐度环境。
冯杰詹晓北郑志永王栋林叶张丽敏
关键词:生物特性酱油驯化
Candida etchellsii产2(5)-乙基-4-羟基-5(2)-甲基-3(2H)-呋喃酮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2年
在埃切假丝酵母(Candida etchellsii)发酵过程中,通过盐度调控和氨基酸添加,强化目标产物HEMF(2(5)-乙基-4-羟基-5(2)-甲基-3(2H)-呋喃酮)的合成效率。分阶段调控发酵体系的盐度(初始阶段控制CaCl浓度为200 g/L,发酵40 h后提升至220 g/L),结合氨基酸添加(向发酵体系中添加丙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各1.67 g/L)。摇瓶结果表明:酵母C.etchellsii合成HEMF,其产量为110.74 mg/L。7 L发酵罐上罐验证,HEMF产量达到121.51 mg/L,相比空白(200 g/L CaCl浓度下且没有添加氨基酸)提高了21.2倍。分阶段盐度调控结合氨基酸添加策略显著强化了C.etchellsii对HEMF的合成。
冯杰詹晓北季新跃郑志永王栋张丽敏
关键词:发酵
唾液酸溶析结晶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大肠杆菌发酵得到聚唾液酸,经酸水解后得到的唾液酸单体纯度较低,需进一步分离和纯化.考察了唾液酸酸水解液的脱色工艺,添加质量浓度为5%的凹土能有效除去水解液中的红色物质.实验中研究了唾液酸单体的溶析结晶工艺,以无水乙醇为主溶剂溶解唾液酸样品,可实现唾液酸与唾液酸二聚体的分离,以乙酸乙酯为析出剂有效地实现了唾液酸单体的结晶析出,当乙醇/乙酸乙酯的比率为1.0时,得到的唾液酸纯度达到90%~92%的质量分数,回收率为55.4%.
郑志永李文强詹晓北张丽敏
关键词:唾液酸纯化
乙酸与钾离子强度对聚唾液酸合成及过程分子质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聚唾液酸是由大肠杆菌K235合成的一种Group Ⅱ型胞外多糖。发酵液中有机酸积累、pH控制方式和K_2HPO_4对聚唾液酸合成和分子质量有较大影响。该研究发现,代谢累积有机酸及外源乙酸胁迫使得聚唾液酸产量和分子量降低;相比摇瓶所需100 mmol/L的K_2HPO_4,在发酵罐控制pH发酵时,20 mmol/L左右的K_2HPO_4可以获得较高的聚唾液酸分子量和产量;在发酵16 h后把氨水变成KOH流加来控制pH,并补入适量胰蛋白胨作为有机氮源,聚唾液酸产量有所提高,而且在发酵结束前较长时间内聚唾液酸的产量和分子质量维持稳定状态。
付旭东吴剑荣蒋芸马旭郑志永张丽敏詹晓北
关键词:聚唾液酸乙酸钾离子分子质量
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高产结冷胶菌株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结冷胶是由伊乐假单胞杆菌生成的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本研究为了提高伊乐假单孢菌的产结冷胶水平,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的方法选育高产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结冷胶菌株Pseudomonas elodea A3-5。该菌株传代稳定,生长迅速,在7 L发酵罐内生长状态优于出发菌株,分子量和品质都较高,分批发酵结冷胶产量达到16.5g/L,较出发菌株明显提高了25%。
王姗杰詹晓北吴剑荣郑志永张丽敏
关键词:结冷胶诱变选育产胶量粘度
聚唾液酸分离纯化过程中脱除蛋白质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应用不可逆变性后的蛋白溶解力与聚唾液酸溶解力的显著差异来脱除聚唾液酸发酵液中蛋白质。通过实验优化了乙醇分步沉淀法和乙醇沉淀-过滤法脱除蛋白质的工艺操作参数。得到有效脱除聚唾液酸中蛋白质的工艺条件为:在经离心去除菌体的上清液中加入乙醇至体积百分数为75%,室温下放置沉降后,除去上层清液,加入15g/L硅藻土过滤,加去离子水使滤饼中聚唾液酸溶解,再次过滤,收集滤液。得到聚唾液酸回收率为94·5%,蛋白质的去除率达到89·5%。
李文强詹晓北张丽敏郑志永
关键词:聚唾液酸蛋白质脱除纯化过程硅藻土过滤过滤法
唾液酸单体的HPLC测定及其在唾液酸纯化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唾液酸单体的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 柱, 流动相为pH 3的硫酸水溶液, 流速1.0 mL/min, 进样量5.0μL, 在波长210 nm处检测, 唾液酸单体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唾液酸单体的纯化过程中用此方法进行检测; 与质谱分析相结合, 确立了聚唾液酸水解液中唾液酸二聚体的存在。
陈蕴赵慧詹晓北张丽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唾液酸离子交换色谱质谱
响应面法优化酱油生产用大曲培养基被引量:4
2011年
在工厂大曲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大曲蛋白酶活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大曲蛋白酶活和培养基组成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到了大曲培养基组成的最佳配比,即豆粕∶炒麦∶拌料水的比例为11.3∶10.5∶19.6(g∶g∶mL)。在此最佳配比下大曲蛋白酶活达到2 402U/g,比对照配方的酶活提高了20%。
魏鹏飞冯杰王栋郑志永詹晓北张丽敏
关键词:酱油生产大曲蛋白酶响应面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