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永妹

作品数:22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儿童
  • 7篇血清
  • 6篇蛋白
  • 5篇肥胖
  • 4篇异质体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尿酸
  • 4篇哮喘
  • 4篇甲胎
  • 4篇甲胎蛋白
  • 4篇甲胎蛋白异质...
  • 4篇肝癌
  • 4篇AFP-L3
  • 3篇舒利迭
  • 3篇儿童哮喘
  • 3篇肥胖儿
  • 3篇肥胖儿童
  • 3篇超重
  • 2篇血症

机构

  • 2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玉田县医院

作者

  • 21篇寇永妹
  • 10篇杨雪冰
  • 7篇杨振朋
  • 7篇陈新春
  • 6篇张玉敏
  • 6篇李玉柱
  • 5篇韩龙才
  • 5篇李丹
  • 5篇赵永生
  • 4篇陈晖
  • 2篇韩素桂
  • 2篇李敏
  • 2篇孙国华
  • 1篇耿海云
  • 1篇涂娟
  • 1篇王希柱
  • 1篇周金平
  • 1篇孙亚军
  • 1篇李世龙
  • 1篇李华荣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2、IL-18和IL-33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0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应用辅舒酮进行治疗,观察组103例应用舒利迭进行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IL-12、IL-18和IL-33的表达。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IL-12、IL-18和IL-33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IL-12、IL-18和IL-33的表达,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杨振朋寇永妹杨雪冰戴玉良赵永生吴丙美
关键词:儿童哮喘舒利迭IL-12IL-18
头孢菌素致小儿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108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①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小儿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过程。②方法选择108例头孢菌素治疗住院患儿,治疗前后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ELISA法测定其中48例患儿血浆中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PIVKA-Ⅱ≥2μg/L为阳性(正常参考值<2μg/L)。③结果 108例头孢菌素治疗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TT、PT、APTT、PLT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48例患儿治疗前16例PIVKA-Ⅱ≥2μg/L,阳性率33.3%,治疗后38例PIVKA-Ⅱ阳性,阳性率79.17%(χ2=20.487,P=0.001)。④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小儿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
刘利祥周金平韩素桂李敏王希柱寇永妹
关键词:头孢菌素小儿维生素K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对血PDGF、Eotaxin和IL-35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清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3例)应用辅舒酮治疗,观察组(103例)应用舒利迭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PDGF、Eotaxin和IL-35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PDGF和Eotaxin的表达均下降,IL-35的表达上升,但是治疗后观察组上述3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可以改善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有效调节血清PDGF、Eotaxin和IL-35的含量,优化体液环境和细胞因子的平衡,临床可以积极应用。
杨振朋李敏寇永妹吴丙美赵永生李世龙李丹
关键词:儿童哮喘舒利迭PDGFEOTAXINIL-35
MRI、CT联合ELISA法检测血清AFP-L3含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评价MRI、CT扫描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7例血清标本来自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的住院患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FP-L3的含量,以AFP-L3>37.89ng/ml为临界值。137例病例均具有CT、MRI资料,回顾分析探讨采用血清AFP-L3含量与CT、MRI及这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在PHC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以AFP-L3>37.89ng/ml为临界值诊断PHC的灵敏度为71.73%、特异度为88.88%。联合运用血清AFP-L3含量以及CT扫描两种技术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5.87%、特异度为93.33%。三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为93.67%。结论:联合运用ELISA法检测AFP-L3含量及CT、MRI三种技术对PHC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对血清AFP-L3含量低的PHC患者诊断中行CT、MRI扫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玉柱张玉敏寇永妹陈晖韩龙才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CT增强扫描MRI原发性肝癌
CT扫描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FP-L3含量在PHC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CT扫描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7例(其中106例具CT增强扫描的资料)血清标本来自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的住院患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FP-L3的含量,以AFP-L3>37.89ng/ml为临界值。137例病例均具有CT或CT增强扫描资料,回顾分析137例患者总共164个PHC病灶的增强扫描经后处理技术得到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而诊断,探讨采用血清AFP-L3含量与CT增强扫描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在PHC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以AFP-L3>37.89ng/ml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3.69%(77/92),特异度为88.88%(40/45)。联合运用血清AFP-L3含量以及CT扫描两种技术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5.57%、特异度为88.57%。结论联合运用ELISA法检测AFP-L3含量及CT增强扫描两种技术对PHC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对血清AFP-L3含量低的PHC患者诊断中行CT增强扫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玉柱张玉敏寇永妹陈晖韩龙才刘志伟马龙滨韩素桂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酶联免疫吸附法CT增强扫描
儿童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情况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儿童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检出率、漏诊率、病因及其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调查2014年12月1日至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人选住院期间行2次或2次以上血肌酐(Scr)检测的患儿。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的AKI诊断标准筛查出AKI患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AKI组根据Scr峰值分为AKI。组(峰值处于相应年龄组的正常范围内)和AKI:组(峰值高于正常范围的最高值)。分析AKI病因,比较各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的差异。结果(1)共921例患儿行2次或2次以上Scr检测,其中170例住院期间发生AKI,包括男100例,女70例。AKI1期112例(65.9%),2期43例(25.3%),3期15例(8.8%),AKI检出率为18.5%;其中仅7例做出了诊断,AKI诊断率为4.1%,漏诊率为95.9%。(2)AKI患儿病因是肾前性因素的有67例,肾性及混合因素的有103例。出院时100例(58.8%)恢复,34例(20.O%)好转,36例(21.2%)未好转或恶化,其中死亡4例。(3)1岁以下患儿AKI检出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23.O%比15.5%,P=0.004)。外科病房AKI检出率高于内科病房(30.7%比15.8%,P〈0.001)。(4)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小[1.1(0.2,3.5)岁比2.0(0.3,4.9)岁],住院时间[12.5(8.0,20.0)d比8.0(6.0,11.0)d]、住院费用[25279.2(13822.8,48856.7)元比12616.9(8680.1,19345.1)元]及病死率(2.4%比0.3%)较高(均P〈0.05)。(5)AKI,组126例,AKI:组44例,两组住院费用、转归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2组住院时间短于AKI,组(P=O.038)。结论儿童AKI漏诊率高。肾前性因素是儿童AKI的主要原因。1岁以下是患儿发生AKI的危险年龄。AKI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
耿海云陈朝英涂娟李华荣保睿杜培玮于晓宁寇永妹
关键词:儿童住院急性肾损伤
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白细胞介素13和内皮素1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测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喘息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MPP患儿50例,其中伴喘息的MPP患儿22例,非伴喘息的MPP患儿28例,以及对照组非MPP无喘息儿童20例。使用ELISA法测定三组中的血清中IL-13和ET-1的水平,比较其相关性和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三组资料中,伴喘息组与非伴喘息组和对照组的IL-13和ET-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伴喘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3和ET-1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喘息的发病过程,IL-13和ET-1水平升高在MPP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寇永妹张玉敏李玉柱杨雪冰杨振鹏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白介素13内皮素1喘息
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FENO和SOD的影响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2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哮喘急性发作的1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n=69)。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血清SOD活性、FENO含量。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EV1、FEV1%、血清SOD活性、FE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血清SOD活性均高于治疗前,而FENO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1%、SOD活性均低于观察组,而其FENO含量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能有效缓解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FENO含量。
吴丙美杨雪冰寇永妹董晓娜
关键词:小儿哮喘发作西替利嗪布地奈德呼出气一氧化氮
血清GGT、AFP和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r-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健康对照组84例,原发性肝癌组92例,良性肝病组45例,均同时检测血清GGT、AFP、AFP-L3。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GT、AFP、AFP-L3与良性肝病组、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GT、AFP、AFP-L3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分别75.5%、71.0%和83.7%,联合检测GGT和AFP或AFP-L3可使检测敏感性提高到79.3%和88.7%,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3.1%。结论联合检测GGT、AFP、AFP-L3 3项指标可以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李玉柱张玉敏寇永妹陈晖韩龙才
关键词:R-谷氨酰转移酶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原发性肝癌
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在多期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将动脉早、中及晚期相互组合,优化出诊断PHC的最佳扫捕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PHC的患者92例,共140个PHC病灶;其中男75例,女17例,年龄28~77岁。采用飞利浦螺旋Brilliancel6扫描机行增强后多期扫描,增强扫描采用3~4期(动脉早期、中期、晚期及门静脉期),动脉早期为22s,动脉中期为29s,动脉晚期为37s,门脉期为75s,延迟期为5min,每个全肝扫描周期为8.2s;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并对肝脏与肿瘤实性部分的CT密度值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差值行统计学分析。将动脉早、中、晚期组合成4种方案,计算其各自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40个病灶中,瘤径在增强后的动脉早期、动脉中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各期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H=55.268,P=0.000〈0.01)。动脉早期检出率最低为35.71%,动脉晚期检出率最高为78.57%,动脉早、中、晚期及门静脉期对于病灶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3.985,P=0.000);动脉早期+晚期(80.00%)与多动脉期(80.00%)联合扫描的检出率一致且最高,同时与单纯动脉早、中或晚期扫捕相比,动脉早期+晚期扫描及多动脉期联合扫描的检出率最高。结论采用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将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使显示富血供肿瘤强化的机会增加,同时较薄层面的扫捕也提高了PHC病灶检出的机会。
李玉柱张玉敏寇永妹陈晖韩龙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动态增强扫描多期增强扫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