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慧红

作品数:14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道德
  • 3篇心理
  • 2篇道德教育
  • 2篇道德判断
  • 2篇德教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项目反应理论
  • 2篇教育
  • 2篇经典测验理论
  • 2篇老年
  • 2篇测验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道德
  • 1篇道德动机
  • 1篇道德发展
  • 1篇道德结构
  • 1篇道德敏感性
  • 1篇道德能力
  • 1篇道德品格

机构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4篇吴慧红
  • 4篇余嘉元
  • 3篇汪存友
  • 3篇杨韶刚
  • 2篇田金亭
  • 2篇戴小月
  • 1篇郭本禹
  • 1篇刘双双
  • 1篇王云强
  • 1篇高文娟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教育科学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第十届全国心...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全国教育与心...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JT的道德结构验证性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从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概念至今,已经出现对道德认知发展的几种不同解释,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阶段论、水平论和认知图式论。本研究通过对一份道德判断测验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建立模型的实证方法,试图验证已有的几种道德认知结构理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过程的确包含六个阶段,它们是按照一定顺序发展的。同时,道德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三个水平,并先后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认知图式。
吴慧红余嘉元
经典测验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比较——关于项目参数不变性的实证研究综述
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是现阶段心理测量领域内两种主要的测量理论。IRT 是在弥补 CTT 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汪存友吴慧红高文娟余嘉元
关键词:项目反应理论经典测验理论
文献传递
一项关于CTT与IRT参数不变性的实证研究
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是现阶段心理测量领域内两种主要的测量理论。IRT是在弥补CTT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
汪存友余嘉元吴慧红田金亭
关键词:经典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实证研究
文献传递
基于道德判断测验(MJT)在中国的调查研究研究
道德教育在中国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地关注。道德判断测验(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MJT)是由德国康斯坦兹大学Georg·Lind在1976年编制的,被设计用以测量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小研究旨在通过中文版...
吴慧红
关键词:道德能力道德教育
文献传递
确定问题测验与道德评价研究——科尔伯格理论的最新发展被引量:11
2003年
“确定问题测验”是科尔伯格的学生吉姆·莱斯特于1974年开发,最初作为测量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简便的测验,该测验很快成为对道德认知理论进行修改的重要基础。近30年来,确定问题测验取得了很多新进展,从最初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理论制定DIT量表,到随后对其指标的验证;从围绕DIT研究其背后的道德机制,到随后多方位的“四成分模型”的提出,以及到最近由于受到哲学、应用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特别是范式理论的影响,开始用新科尔伯格理论来重新审视DIT;最后从对道德的理论研究向应用方向发展,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渗透推进了DIT测验的完善,加深了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认识。
杨韶刚吴慧红
关键词:道德评价道德发展
确定问题测验与道德心理的结构成分探析被引量:14
2004年
确定问题测验 (DIT)是科尔伯格的学生莱斯特提出的用来研究道德判断发展的一种心理测验方法。近 3 0年来 ,该测验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四成分模型理论 ,这是对人的道德心理结构所做的深入分析 ,对理解人的道德行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对该模型进行深入评析 ,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该模型的一些有价值的贡献及其不足。希望为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观点。
杨韶刚吴慧红
关键词: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道德动机道德品格
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4
2007年
采用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2)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快乐状态下的道德判断能力高于悲伤状态,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3)道德判断任务的自我相关性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
关键词:情绪状态大学生道德判断
城市高龄老人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究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状况,帮助他们实现积极老龄化。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压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南京市320名城市高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城市高龄老人心理压力主要是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经济压力、居住环境压力;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②在人际交往压力(t=-1.993,P<0.05),维权压力(t=-2.102,P<0.05)和解决问题(t=2.157,P<0.05)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经济压力(F=28.790,P<0.01),居住环境压力(F=3.754,P<0.05),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F=4.487,P<0.05),自责(F=4.242,P<0.05)和退避幻想(F=4.457,P<0.05)上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在人际交往压力(F=6.452,P<0.01)和求助(F=3.441,P<0.05)上存在居住状况差异。结论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居住状况差异。
戴小月吴慧红
关键词:高龄老人心理健康
心理学视角下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回顾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积极老龄化概念的界定和提出的实现策略框架,透过心理学视角总结了中国近几年在积极老龄化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实现策略研究以及相关实证研究。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刘双双吴慧红
关键词:心理学老年人积极老龄化
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被引量:46
2006年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提出“道德行为与发展的双面理论”,并设计了著名的“道德判断测验”,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我们以中文版的“道德判断测验”为测量工具,以724名12-27岁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C分数随年级提高而有所提高,但不同年级之间有一定波动,说明学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但存在不稳定因素。男女生C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内部各年级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质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杨韶刚吴慧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