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悦

作品数:21 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遥感
  • 6篇湿地
  • 4篇丹顶鹤
  • 4篇遥感影像
  • 4篇沼泽
  • 4篇三江平原
  • 3篇淡水沼泽
  • 3篇决策树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提取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影像分类
  • 2篇影像分类
  • 2篇植被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纹理
  • 2篇纹理特征
  • 2篇互花米草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吉林莫莫格国...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21篇刘春悦
  • 16篇张树清
  • 10篇李晓峰
  • 9篇江红星
  • 7篇那晓东
  • 5篇于欢
  • 4篇钱法文
  • 4篇李华朋
  • 3篇侯韵秋
  • 2篇孙妍
  • 2篇潘欣
  • 2篇秦喜文
  • 2篇温兆飞
  • 2篇孔博
  • 2篇刘照
  • 2篇丁小辉
  • 1篇戴铭
  • 1篇陈春
  • 1篇刘冬平
  • 1篇李晓民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源区湖泊和沼泽遥感影像分类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三江源区的湿地分布现状,尝试利用MODIS 16天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三江源区湿地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数据预处理时,采用中值滤波和主成分变换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去除了MODIS数据的噪声;在决策树构建过程中,结合DEM数据有效地提取出湖泊;利用象元NDVI时序变化曲线规律,采用先控制曲线形状、再控制拐点阈值的方法对沼泽进行分类。通过精度验证,湖泊的分类精度达到了96.5%,总的分类精度达到了84.2%,Kappa系数为0.78。利用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决策树方法能够满足大范围区域湖泊和沼泽遥感影像分类要求。
温兆飞张树清陈春刘春悦李晓峰李华朋
关键词:决策树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的非监督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的非监督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涉及一种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应用粒子群智能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聚类存在的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无法取得最优遥感分类结果的问题和分类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参照粒子...
李华朋张淑清刘春悦刘照丁小辉
文献传递
基于QUEST决策树兼容多源数据的淡水沼泽湿地信息提取被引量:19
2009年
以三江平原东北部为例,探讨了中国典型淡水沼泽湿地信息的提取方法。利用TM卫星影像数据,基于半方差分析和Z检验方法对比研究区典型地物不同尺度的各种纹理特征,从而遴选最优的窗口大小、纹理特征及其派生波段以提高地物之间的可分性。采用快速、无偏、高效统计树(quick,unbiased,and efficient statistical tree,QUEST)算法集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多尺度纹理特征和地学辅助数据建立研究区湿地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模型。基于实测的GPS样本点采用混淆矩阵的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传统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QUEST的决策树分类结果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4.58%和0.816,分类精度较MLC监督分类方法有明显提高,是内陆淡水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手段。
那晓东张树清李晓峰于欢刘春悦
关键词: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决策树
白鹤中途停歇地主要食物藨草球茎密度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nipponicus)的球茎是迁徙白鹤(Grus leucogeranus)在莫莫格中途停歇地的主要食物。2010年9月15~25日,对莫莫格白鹤集中停歇地鹅头泡湿地的20条样线上100 m等间隔470个取样点进行了地下0~20 cm的藨草球茎的取样工作。基于此,采用反距离权重、4种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共6种空间插值方法模拟了该区域藨草球茎密度。交叉验证和插值结果的空间分布图对比,径向基函数中的张力样条插值效果最佳,是最适于该区域挺水植物藨草球茎密度的空间插值方法。张力样条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藨草球茎密度均值为(46.0±44.3)个/m2。其中,<25个/m2的面积占研究区的41.7%,25~100个/m2的面积占45.9%,而>100个/m2的面积仅占12.4%。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析白鹤迁徙种群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预测该地区白鹤的环境容纳量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础数据。
刘春悦江红星孙效维邹畅林王波钱法文吕宪国
关键词:白鹤空间插值
三江平原典型淡水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76、1986、1995、2000、2005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各种斑块形状指数、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等景观特征指标,对三江自然保护区的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景观基质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近30年内研究区的沼泽湿地面积呈显著下降的趋势。1976—1986年,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大,斑块边界复杂度显著增加而边界连通性显著降低。1986~2000年,沼泽湿地面积及其边界复杂度变化幅度不大,斑块数量不断减少,边界连通性显著增加。2000~2005年,沼泽湿地面积与斑块数目均显著下降,破碎化后的湿地斑块逐渐被其它景观类型取代,同时边界复杂度显著增加而边界连通性明显下降。近30a内,研究区由原始的沼泽和草甸景观基质逐渐转变为农田景观基质。
那晓东张树清于欢李晓峰刘春悦
关键词:湿地遥感
4个时期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河岸带土地利用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1986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对三江平原别拉洪河不同尺度河岸带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别拉洪河河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别拉洪河河岸带,耕地主要分布在距河道2km以外的河岸带;沼泽主要分布在距河道1km以内的河岸带;林地集中分布在距河道1~8km的河岸带。1986~2006年期间,在距河道1km的河岸带内,沼泽基本保持天然状态;在距河道1~8km河岸带内,人类活动对河岸带干扰较大;2000-2006年期间,别拉洪河河岸带内耕地面积的增加是以开垦沼泽、草地和砍伐森林为代价。近年来,别拉洪河河岸带内的耕地面积迅速增加,且向着河道方向不断拓展,严重危害了河岸带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亟需加大对距别拉洪河河道1~2km河岸带内沼泽的保护力度。
张丽娜张树清刘春悦孙冉
关键词:河岸带土地利用遥感
基于双层粒子群算法的下级渠道流量不等时渠系优化配水被引量:7
2017年
以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盈科灌区盈四支一分支为研究对象,在现有渠道优化配水模型基础上,针对下级渠道配水流量不相等的情况,对渠系优化配水工作进行研究。选择以渠道输水损失最小与轮灌组间引水持续时间差异值最小建立多目标优化配水模型,以下级渠道出水口的开关状态与实际流量为决策变量,采用双层粒子群算法求解最优轮灌组合。成功构建了下级渠道不等时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采用双层粒子群算法求得的结果表明,轮灌组划分合理,下级渠系流量变化范围在其设计流量的[74.3%~77.6%],上级渠系流量变化平稳,最大配水时间113.4 h,其结果低于人工制定的168 h原配水计划。各渠道流量在其允许的范围内变化,渠系优化配水过程与配水时间组合合理,上级渠道配水流量均匀,避免了上级渠系流量突然变化与减少对下级渠系的影响,不仅减少了渠道弃水,同时使各个轮灌组同一时间关闭,有效减少了闸门调节次数,为灌区管理部门制定配水计划提供决策。
刘照程帅李华朋姜春雷刘春悦丁小辉张树清
关键词:优化配水
基于TM与ASAR遥感数据的扎龙丹顶鹤繁殖栖息地多尺度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选取扎龙保护区Landsat TM及Envisat ASAR双极化(HH/HV)两种遥感数据源,利用丹顶鹤巢址GPS位点数据(n=28),在8个尺度(30~240m)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模型,从而确定不同尺度下栖息地选择关键影响因子;并通过对比两种遥感影像数据模型,探讨了雷达影像在不同尺度下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数据集的回归模型总体精度均较理想(≥69.0%).在30m尺度下,TM数据集模型中仅穗帽变换绿度分量(TCA_2)以系数为负值进入模型,表明该尺度下丹顶鹤避免选择植被密度较高的芦苇沼泽;60~120m尺度下,两种数据集模型的主成分变换中第二主成分(PCA_2)系数均为正值,表明该尺度下丹顶鹤对植被覆盖度和长势要求较高,有利于增强其隐蔽性;90m尺度交叉极化(HV)的后向散射系数信息进入混合模型,表明该尺度下水分条件是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子;>120m尺度下,两种数据源的纹理信息开始进入模型,说明较大尺度下丹顶鹤栖息地选择对植被特性的要求降低,而对人为干扰因子的敏感度增强.在不同尺度的混合模型中,ASAR变量的纳入均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刘春悦江红星张树清侯韵秋陆军
关键词:LANDSATTMENVISATASAR多尺度丹顶鹤
基于3S技术的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选择模型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选择的"出现点"和"非出现点"初选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克模型进行回归建模。结果表明:影响丹顶鹤巢址选择的自然环境因子包括芦苇高度、盖度和高程,干扰因子包括巢址距居民点距离、巢址周边堤坝和道路密度网。经计算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匹配系数来验证模型准确性,总正确预测率为80.4%。将土地利用图与模型预测概率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面积为223.46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和北部。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分布情况,为开展营巢地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并针对性地恢复重要营巢地提供科学依据。
江红星刘春悦钱法文李长友仇福臣
关键词:丹顶鹤巢址选择扎龙湿地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以及对于一些广袤且偏远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监测和预测鸟类与栖息地关系,推动实现物种保护管理目标。本文主要回顾遥感数据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影像数据源和影像时相的选择,以及遥感信息提取和鸟类野外调查方法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江红星刘春悦侯韵秋钱法文
关键词:鸟类栖息地遥感信息提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