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清

作品数:175 被引量:2,509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4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7篇农业科学
  • 19篇经济管理
  • 17篇生物学
  • 6篇理学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6篇遥感
  • 50篇湿地
  • 28篇三江平原
  • 17篇GIS
  • 16篇信息系统
  • 14篇地理信息
  • 14篇地理信息系统
  • 14篇遥感影像
  • 14篇沼泽
  • 12篇土地利用
  • 11篇生态系统
  • 10篇生态
  • 7篇三维航迹
  • 7篇三维航迹规划
  • 6篇沼泽湿地
  • 6篇植被
  • 6篇生态系统服务
  • 5篇遥感分类
  • 5篇神经网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175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吉林大学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5篇长春工业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长春工程学院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向海国家...
  • 1篇北海道大学

作者

  • 175篇张树清
  • 52篇张柏
  • 29篇李晓峰
  • 28篇王宗明
  • 25篇宋开山
  • 24篇李华朋
  • 22篇那晓东
  • 18篇于欢
  • 16篇刘春悦
  • 13篇刘殿伟
  • 12篇潘欣
  • 11篇孔博
  • 11篇丁小辉
  • 10篇李方
  • 9篇陈铭
  • 9篇王志强
  • 8篇秦喜文
  • 8篇刘丽峰
  • 8篇卢晓宁
  • 8篇汪爱华

传媒

  • 11篇湿地科学
  • 9篇干旱区资源与...
  • 7篇农业系统科学...
  • 6篇资源科学
  • 6篇地理科学
  • 5篇遥感技术与应...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遥感学报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测绘学报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22篇2009
  • 20篇2008
  • 13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3
2001年
湿地研究的关键在于定量化获取和分析湿地信息 ,RS和 GIS技术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从湿地资源调查、湿地识别和湿地分类、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湿地制图、湿地与环境因素定量模型、湿地信息系统 6个方面 ,对国内外学者利用 RS和 GIS进行湿地研究的工作进展予以回顾。在此基础上概要说明 RS和 GI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指出 RS和GI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应从拓宽研究领域和完善技术体系两方面向更高。
汪爱华张树清张柏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湿地
三江源区湖泊和沼泽遥感影像分类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三江源区的湿地分布现状,尝试利用MODIS 16天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三江源区湿地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数据预处理时,采用中值滤波和主成分变换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去除了MODIS数据的噪声;在决策树构建过程中,结合DEM数据有效地提取出湖泊;利用象元NDVI时序变化曲线规律,采用先控制曲线形状、再控制拐点阈值的方法对沼泽进行分类。通过精度验证,湖泊的分类精度达到了96.5%,总的分类精度达到了84.2%,Kappa系数为0.78。利用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决策树方法能够满足大范围区域湖泊和沼泽遥感影像分类要求。
温兆飞张树清陈春刘春悦李晓峰李华朋
关键词:决策树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
地形因子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1954—2005年海拔高度和坡度因素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近50 a,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了2.25倍。与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相对应的是湿地、林地和草地的大幅度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表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耕地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尤其是海拔1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湿地面积的减少也主要发生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海拔100 m以下的地表单元。林地与草地在各个海拔高度区间的变化趋势呈波动状态。城乡工矿用地在各个海拔高度区间都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海拔200 m以下变化尤为明显。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在各个坡度级别上均呈增长趋势,在坡度小于1°的地貌部位增加最多。坡度大于10°时,耕地面积的增长比例非常小。林地、草地和湿地的变化均主要发生在坡度小于1°的地貌部位。水域、城乡工矿用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较小的地貌部位。
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李方张树清张春华杨婷
关键词:海拔高度坡度三江平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献给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光学与微波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研究、微波遥感器的设计与研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然后结合东北地理所在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周边国家开展的研究工作,回顾了研究所在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演变、灾害监测、农情遥感监测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根据国内外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发展态势和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对东北地理所遥感研究的发展前景和优先发展领域进行了展望。
宋开山杜云霞王宗明张树文张柏刘兆礼赵凯李晓峰毛德华刘宝江刘焕军张树清李颖
关键词:遥感光学微波
农田—湿地区域景观动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覆盖穆棱-兴凯流域范围的50年代1:10万地形图以及1980年Landsat MSS影像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分别通过数字化和人工交互遥感解译获得研究区1954年、1980年和2000年的景观格局分布图。参照国家通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将研究区域景观分为8种主要类型,分别为旱田、水田、湿地、森林、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地和未利用地。考虑农田-湿地区域的具体情况,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作为基础来计算生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利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得到不同时间点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构成。结果表明:作为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穆棱-兴凯流域在过去50年亦经历了剧烈的湿地农田化过程。其中1954~1980年这一时段是区域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时期。在50年间,自然景观面积迅速缩减,大面积的农田取而代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近50年间减少超过25%,约254.92亿元/a。由于湿地等自然景观的大量减少,气候调节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和废物处理功能明显下降,减少的价值量分别为75.71亿元/a、71.74亿元/a和65.44亿元/a。农田的面积持续增加加强了区域的食物生产功能,近50年增加的价值量为4.02亿元/a。表4,参11。
李方张柏张树清王宗明宋开山
关键词:农田湿地景观动态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改进粒子群智能的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方法是从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缺乏影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然而,遥感数据十分复杂且数据量巨大,这对仅依靠象元统计信息完成分类的非监督分类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实际上,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
李华朋张树清
一种基于绿度水分综合指数的大豆制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绿度水分综合指数的大豆制图方法,包括步骤一,计算时间窗口;步骤二,计算尺度因子;步骤三,构建绿度水分综合指数;步骤四,最优阈值确定;步骤五,大豆分类制图;所述步骤一中,基于等间距时间节点集合,NDVI...
陈慧李华朋张树清
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人为及自然因素双重胁迫下,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不断退化,因此湿地保护及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退耕还湿是保护和恢复三江平原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其首要和基础任务是对区域农田进行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以确定适宜还湿农田的具体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成功提取了该区域农田退耕还湿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的可行性,进而丰富了退耕还湿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为退耕还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图8,表3,参33。
于欢张树清孔博那晓东
关键词:湿地农田
近50年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以干旱半干旱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为研究靶区,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通过分析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过程,揭示近50年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研究得出,耕地和草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次之为盐碱地,湿地和林地比重较小,人居地和沙裸地最小。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分析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以及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研究时段都呈现出显著差异的速度变化,表现在速度变化的绝对量上、速度变化的方向上和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上,耕地和草地始终相反的速度变化方向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转换关系,而人居地和盐碱地始终一致的速度变化方向则说明人类干扰活动是研究区盐碱地面积扩张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土地利用转换分析显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各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排序为耕地>湿地>人居地>盐碱地>林地>草地>沙裸地,它们之间的转换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出和转入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转换量上的表现不同,且随时间推移亦发生变化,且这种转换变化在区域分布及空间构型上存在差异。转出的减少作用和转入的增加作用相叠加决定着研究区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卢晓宁邓伟张树清熊东红信欣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度GIS
基于GIS的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应用GIS,利用黑龙江省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对三江平原生态环境进行了地球化学质量评价。通过评价得出:从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单因子评价结果来看,本区绝大部分地区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只是零星地区出现了轻度污染的现象,同时,本区Pb元素和Cr元素污染比较分散,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广些,应该引起重视;从三江平原生态环境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结果来看,本区基本上不存在污染的问题,只是在南部的穆棱、西北部的萝北、中部的集贤和双鸭山以及东部的虎林和绕江交接处出现几片地方为轻度污染,而且综合污染指数一般不超过1.2,污染范围只占全区的3.5%,表明本区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质量是非常优越的。
于磊张柏张树清
关键词:三江平原GIS地球化学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