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红星

作品数:53 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栖息
  • 9篇栖息地
  • 9篇黑嘴鸥
  • 9篇繁殖
  • 7篇鸟类
  • 7篇卫星跟踪
  • 6篇扬子鳄
  • 6篇水鸟
  • 6篇种群
  • 6篇活动区
  • 5篇野生扬子鳄
  • 5篇迁徙
  • 5篇LARUS
  • 4篇多样性
  • 4篇遥感
  • 4篇湿地
  • 3篇东方白鹳
  • 3篇时空数据
  • 3篇白鹤
  • 3篇白鹳

机构

  • 53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山东黄河三角...
  • 5篇北京信息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山东黄河三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吉林莫莫格国...
  • 3篇安徽省扬子鳄...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向海国家...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市首发天...

作者

  • 53篇江红星
  • 19篇侯韵秋
  • 18篇张国钢
  • 17篇楚国忠
  • 16篇刘冬平
  • 16篇钱法文
  • 12篇戴铭
  • 9篇刘春悦
  • 8篇陆军
  • 7篇吴孝兵
  • 6篇吴陆生
  • 5篇张树清
  • 5篇单凯
  • 3篇郑光美
  • 3篇刘畅
  • 2篇李晓峰
  • 2篇王朝林
  • 2篇张方
  • 2篇邱钧
  • 2篇陈丽霞

传媒

  • 9篇生态学报
  • 8篇林业科学
  • 6篇动物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Curren...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Chines...
  • 1篇资源科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陆地生态系统...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非越冬水鸟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水鸟多样性
基于卫星跟踪的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适宜栖息地分布预测
2024年
【目的】根据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卫星跟踪位点,预测其在全国范围内夏季和冬季适宜栖息地分布,以期为东方白鹳的协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2年山东黄河三角洲80只东方白鹳卫星跟踪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筛选出夏季5283个点位,冬季4730个点位,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夏季与冬季潜在适宜栖息地分布,并划分适宜等级。【结果】1)MaxEnt模型预测夏季和冬季AUC值分别为0.866和0.838,结果准确性好。2)海拔、等温性、距河湖距离、平均气温日较差、降水量季节性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夏季与冬季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3)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夏季栖息地高适宜区面积为14.75×10^(4)km^(2)(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3.01%),主要位于松嫩平原(57.52%)、渤海湾(17.56%)、辽河平原(14.94%)等地区;栖息地类型包括湿地(35.30%)、农田(33.74%)和水域(12.43%)等。4)冬季栖息地高适宜区面积为11.63×10^(4)km^(2)(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1.62%),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49.02%)、淮河流域江苏洪泽湖(23.75%)、渤海湾(11.52%)等地区;栖息地类型主要包括湿地(40.56%)、农田(29.68%)和水域(18.45%)等。(5)夏季与冬季栖息地高适宜区的重叠面积为2.13×10^(4)km^(2)(占总重叠面积的4.11%),主要分布在渤海湾(59.81%)、山东半岛沿海(23.24%)、江苏东部沿海(9.34%)等区域。【结论】夏季适宜栖息地向北扩到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该结果打破了东方白鹳出生后扩散的传统认知,建议加强该物种的协同保护。
陈丽霞路峰江红星江红星岳修鹏王艺璇高彤胡兴波丁长青
关键词:东方白鹳黄河三角洲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km,最远约1300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100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d。历时32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楚国忠侯韵秋张国钢刘冬平戴铭江红星张德海
关键词:卫星跟踪迁徙孟加拉湾
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与栖息地利用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丰水年和平水年鄱阳湖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与栖息地利用,为越冬白鹤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监测数据和湖区白鹤自然食物苦草块茎生物量,将2016年、2017年和2020年、2021年界定为丰水年W1组和W3组,将2018年、2019年界定为平水年W2组。基于2016—2022年13只卫星跟踪白鹤的越冬期定位数据,利用ArcGIS 10.7空间分析功能,对比分析丰水年和平水年越冬期以及越冬不同阶段的白鹤移动距离、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的差异。【结果】1)从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来看,平水年组越冬期和越冬中期的移动距离均显著小于丰水年组。2)丰水年合并组的不同越冬阶段的90%KDE(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核密度估计法)活动区面积均显著大于平水年W2组,丰水年W1组越冬中期90%和50%KDE活动区面积均显著大于平水年W2组和丰水年W3组。3)从栖息地的利用率来看,平水年越冬期白鹤日间湿地利用率高达89.0%±12.3%(n=9);丰水年组白鹤在越冬期以及越冬前期和中期的日间农田利用率显著高于平水年组,湿地利用率显著低于平水年组。2个丰水年组之间的白鹤农田和湿地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白鹤的夜间湿地利用率在平水年越冬期为94.9%±8.7%(n=9),而在丰水年越冬期为84.5%±18.4%(n=15);丰水年W1组和合并组的白鹤越冬中期夜间农田利用率显著高于平水年组。【结论】在丰水年,白鹤通过增加移动距离、活动区面积以及农田栖息地利用比例来应对水位提高造成的食物短缺,来满足自身能量需求和提高适合度。在平水年,自然湿地是鄱阳湖越冬白鹤的主要觅食地和夜宿地。在丰水年,尽管白鹤的日间农田栖息地利用达到50%左右,但夜间仍主要利用自然湿地。加强自然湿地适应性管理,以提高不同水文条件下湿地的功能和恢复力,可确保鄱阳湖白鹤越冬种�
王莹江红星陈丽霞王艺璇高彤
关键词:白鹤鄱阳湖活动区栖息地利用
野生扬子鳄栖息地水环境重金属元素含量及pH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为了研究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于2002~2003年在安徽省南部对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集了21个样地的水样,测定了重金属元素(Cu、Zn、Cd、Pb)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野生扬子鳄栖息地水环境中的pH值为7.84±0.62,2组样地(有鳄分布、无鳄分布)pH值差异不显著(F=3.26,P>0.05),而3种类型栖息地的pH值差异显著(F=7.32,P<0.01).2组样地水环境中Cu、Zn、Cd元素差异不显著,野生扬子鳄栖息地重金属Pb含量为0.0233±0.0164 mg·L-1,Pb元素差异显著(F=5.477,P<0.05).最后分析了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内重金属Pb的污染源.
江红星吴孝兵吴陆生
关键词:扬子鳄水环境重金属含量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被引量:1
2008年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江红星侯韵秋钱法文楚国忠李玉祥王会单凯郑光美
关键词:黑嘴鸥MTDNA控制区迁徙系统地理种群分化
朱鹮野化种群对冬季低温的行为响应被引量:4
2021年
低温对鸟类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活状态有显著的影响,鸟类往往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适应温度的变化。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东亚特有的濒危鸟类,2018年从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引入到河北北戴河,建立了全球纬度最高的野化种群。本文以北戴河和洋县两个野化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分析了季节和温度等因素对朱鹮休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腿站立露喙是朱鹮在游荡期最常见的休息行为(70.9%),但在越冬期显著降低(55.6%),而单腿站立和隐喙行为比例相应升高。温度对双腿站立隐喙、单腿站立露喙和单腿站立隐喙3种行为的比例有显著影响。可见,朱鹮在冬季通过增加保护裸露部位的行为比例来适应低温。在冬季,随着温度的下降,朱鹮趴卧在树干上的夜宿行为比例逐渐增加,而这一行为在白天没有记录到。温度对成鸟和幼鸟冬季的休息行为有显著影响。由此表明,趴卧行为很可能是朱鹮对极端耐受低温的一种应对,在保护监测过程中需警惕。朱鹮在北戴河越冬过程中没有使用网笼中的遮挡伞棚和庇护场所,表明其能够自主适应-20℃的低温。为了确保野化朱鹮顺利越冬,建议在野化网笼中增加一些松科等常绿树种,为朱鹮提供更加优良的夜宿环境,并用稻草搭建风挡,减少夜间大风的负面影响。
刘莉王子健易华清周亮吕洪伟王毅花陈丽霞段文斌陆军江红星晏鹏刘冬平
关键词:朱鹮
Impact of marsh changes on breeding cranes in Sanjiang Plain,northeastern China被引量:1
2012年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marsh on breeding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and White-naped Cranes (G.vipio) in the Sanjiang Plain,we conducted a complete crane súrvey in each of the summers of 2007 and 2008,and obtained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s in its marsh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images in 1986,1995,2000 and 2005.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1984 and 2008 census shows that:1) the number of Red-crowned Cranes remained stable at about 300 birds,while the number of White-naped Cranes increased markedly; 2) the estimates of nests of Red-crowned cranes are close to the numbers of 1984,while approximately 90% of the nests of these two crane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over fi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NNRs); 3) the two crane species becam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ree regions,i.e.,the Fuyuan Delta,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aoli and Qixing rivers,and the Xingkai Lake wetlands,rather as formerly in six regions.The area of the marsh decreased by 45% within the 20-year period from 1986 to 2005.The major loss of the marsh area was in the form of a conversion to paddy fields and dry land,which can b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direct human activity under various economic and policy drivers.The disappearance of cranes in the Dulu and Abuqin rivers was induced by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fragmentation into and isolation of small areas of the marsh became increasingly more serious,which resulted in unsuitable condtions for crane breeding in small patches of the marsh.The number of cranes declined from 1984-1995 but had recovered remarkably by 2008,which may be due to the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of nature reserves,in place since 2000.The land ownership of the reserve plays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especially in Sanjiang,Honghe,Naolihe and Qixinghe NNRs,which together accommodated approximately 80% of the population of cranes.However,we did not discover any nests at all in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reserves,which may be attribute
江红星钱法文刘春悦李晓民侯韵秋张国钢戴铭刘冬平
关键词:BREEDING
青藏高原胡兀鹫与巢域中峭壁生境营巢鸟类的种间互动关系初探被引量:6
2016年
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是峭壁生境营巢鸟类,其领域是关系到繁殖与生存的必需资源。2010-2013年,在青藏高原4个省区中的7个胡兀鹫繁殖地进行了调查,结合1990-1993年的调查资料,用直接观察法记录了12个胡兀鹫繁殖巢域(距巢址500 m范围内)中的峭壁生境营巢繁殖鸟类,并初步评估了这些鸟类与胡兀鹫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巢区中观察到其体型可引起胡兀鹫警觉反应的鸟类计有23种,营巢繁殖的有11种。繁殖鸟类中猛禽有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猎隼(Felco cherrug)、金雕(Aquila chrysaetos)、大(Buteo hemilasius)、长耳鸮(Asio otus)5种,鸦科鸟类有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黄嘴山鸦(P.graculus)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3种。前述23种可引起胡兀鹫警觉反应的鸟类在胡兀鹫巢域中被记录到的活动行为频次为1 298次·只,观察到12种鸟与胡兀鹫发生种间互动行为,频次合计65次,其中鸦科鸟类与胡兀鹫发生的种间互动行为频次最高(34次)。观察到胡兀鹫驱赶巢域内的捕猎金雕导致其放弃猎物的行为。对种间关系的初步评估结论为:(1)毗邻高山兀鹫繁殖巢的胡兀鹫,表现出同种繁殖对之间巢间距明显缩短的现象,其巢间距由35.84 km(25.10-47.30 km,n=6个巢)缩短至7.39 km(6.22-8.58 km,n=5个巢);(2)在胡兀鹫巢域中营巢繁殖的猎隼,其同种间巢间距缩短至150-360 m(n=4个巢);(3)由于高山兀鹫在当地传统文化习俗中的重要地位,胡兀鹫与其毗邻营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类直接干扰活动对其繁殖成功率的不利影响;(4)在人为干扰活动或其他原因导致胡兀鹫亲鸟离巢的情况下,鸦科鸟类和捕食性猛禽(尤其是猎隼)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胡兀鹫卵和幼雏被天敌掠食的可能性;(5)胡兀鹫育雏早期需要获取肉含量高的食物(体型较小的死亡动
苏化龙钱法文张国钢江红星刘冬平朵海瑞张勇果洛.周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
安徽省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力的参数分析及种群增长预测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三代繁殖鳄1982—2003年繁殖力有关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繁殖研究中心扬子鳄产卵量明显减少;亲代受精率为(83.80±2.37)%、孵化率为(89.53±0.86)%;发现F1受精率为(79.38±2.74)%、孵化率为(83.78±1.95)%;F2代个体受精率为(68.7±1.84)%、孵化率为(88.16±1.68)%;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受精率)=4.33(P<0.05)、F(孵化率)=4.56(P<0.05)差异显著。分析影响扬子鳄繁殖的因素发现:产卵量明显减少可能与亲代鳄逐渐退出繁殖期、F1代鳄整体产卵能力有下降趋势、F2代鳄没有大规模进入繁殖期有关;分析历史资料发现扬子鳄产卵窝数与4月份的温度相关性高(R=0.979,P<0.01);作者认为F1、F2代个体与亲代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差异,近交衰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有密切关系。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理想状态下饲养扬子鳄种群数量估计模型,预测10年内扬子鳄饲养将可能达到19000尾;根据该种群增长模式及种群年龄结构特点,应扩大饲养规模,特别是育成鳄饲养池及幼鳄饲养池的建设。
吴陆生吴孝兵江红星王朝林
关键词:扬子鳄繁殖时间序列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