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冷成金

作品数:45 被引量:20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悲剧
  • 14篇悲剧意识
  • 11篇文化
  • 7篇审美超越
  • 5篇诗歌
  • 4篇儒家
  • 4篇唐诗
  • 4篇小说
  • 3篇易传
  • 3篇诗词
  • 3篇宋词
  • 3篇唐诗宋词
  • 3篇文学
  • 3篇金庸
  • 3篇金庸小说
  • 3篇官场
  • 3篇《东坡易传》
  • 2篇东坡文化
  • 2篇动物性
  • 2篇新论

机构

  • 4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5篇冷成金
  • 1篇董宇宇
  • 1篇包树望
  • 1篇高云鹏

传媒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人民论坛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中国苏轼研究
  • 2篇河北学刊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惠州学院学报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海南热带海洋...
  • 1篇英才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老区建设
  • 1篇紫光阁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5
  • 2篇199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的自证与唐诗宋词中的价值建构被引量:4
2016年
人的自证来源于中国文化中人的"自足性",指人不依赖于外在价值评判系统的内在价值的自我贞立,往往与悲剧意识相伴生。人的自证与唐诗宋词中的价值建构有着深刻的联系,其主要表现方式为人的自证与人类总体意识中的价值建构、人的自证与"向空而有"的价值建构和人的自证与"向有而空"的价值建构。吟诵这些诗词是积淀具有历史合理性价值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冷成金
关键词:自足性唐诗宋词
诗词“文化欣赏”举隅
2005年
唐诗宋词所以能够臻于中国文学之美的极致 ,在一定意义上讲 ,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以最为精美的形式表现了某些传统文化的母体 ,如有的诗词侧重于表现悲剧意识的觉醒与对精神家园的追询 ,有的表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疏离与亲合间的张力 ,有的则更多地彰显出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总之 ,唐诗宋词之美是从传统文化的底蕴中生长出来的 ,离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冷成金
关键词:诗词美感
论孔子的内在亲证价值建构思想被引量:13
2016年
人的动物性的生本能是人要"活着"的生物性基础,人要"活着"是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的不依赖于外在事物的内在亲证,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是价值建构的原初动力。来源于历史实践的人类总体意识是价值建构的依据,人的自证是价值建构的形式,悲剧意识的兴起是价值建构的净化和保障机制。这种价值建构思想可以在最彻底的意义上彰显中国文化的历史合理性。
冷成金
关键词:孔子儒家《论语》
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
<正>前人论词,往往将苏、辛并称、合论,谓之苏、辛词派,且论述甚富。今人更是十分重视对苏、辛词派的研究,而且围绕着一些传统的问题长期探讨,而很多问题前人都有反复的论述。今从唐圭璋先生编的《词话丛编》以及其他论著中汰选出古...
冷成金
文献传递
苏轼自然审美运思方式
2018年
在自然审美中,苏轼空心静性以敞开本真心灵感受万物,由游于物外至寓物为乐,以自然为丰富心灵、发展自我的媒介,由思无所思达至心无所住的情感自由,将游观山水的当下情感体验化作永恒生命感受,这不仅是苏轼山水审美的运思方式,也是其人格境界的提升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自然中的山林之境便与苏轼的心灵世界在更高层次上联系在一起,成为他生命境界的外化。
马蓉冷成金
关键词:审美方式
论欧阳修词的悲剧意识——兼与晏殊、张先词比较被引量:4
2019年
"不奈情多无处足","人生有限情无限",揭示的正是中国悲剧意识的源起和特点。在人的自证过程中,因追求的无限性与客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悲剧意识。宋词至苏轼完成"雅化",这个"雅化"的实质就是词可以进行价值建构,而价值建构的重要方式,就是对悲剧意识进行审美超越。在这一理路上,苏轼以前或稍前的词人中,欧阳修在对悲剧意识的表现上是较为深刻的。欧阳修词能够对生命悲剧意识进行深情体味,能够以"情"来生发悲剧意识,在融合悲情意识的同时指向了对悲情意识的超越,这些特点都对宋词中悲剧意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冷成金
关键词:悲剧意识悲情意识
“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被引量:27
2012年
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儒道哲学的立论方式是"向死而生",即面对鬼神的不可靠、不可知,在实用理性的观照下,以彻底的悲剧意识为动力,建立起超越生死的哲学体系。"未知生,焉知死",将鬼神、死亡等只能在理论上悬置的问题在践行中加以解决,斩断了鬼神、死亡与人的价值建立之间的联系;"朝闻道,夕死可矣"将人的全部价值限定于"闻道",从而超越了死亡;"不怨天,不尤人",剪除了外在因素,建立起人的自足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把人的目的最终着落在虚灵的"天命"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面对人的有限性建立起的审美人生。这些都是在"哲学突破"时期先秦思想面对理性的限度时做出的"向死而生"的转向,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冷成金
关键词:先秦向死而生
苏轼词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被引量:16
2016年
现实悲剧性是人的生命感知,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克服,但它可以被转化为价值形态,进行审美超越。在这方面,苏轼词表现为以诗酒生活进行审美超越,对历史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对宇宙自然的审美超越和以心灵解脱的方式进行审美超越;苏轼的这些词在更高的境界上观照现实悲剧性,对于不断提升现实悲剧性的品格,培养人性心理和塑造人格,均具有重要意义。
冷成金
关键词:苏轼词悲剧性审美超越
苏轼研究的一种“范式”——论《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作家研究的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朱靖华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在苏轼研究上造诣颇深。《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一书以"用学术论文为东坡作传"为核心目的,注意把苏轼放在文学发展史中进行论述,尤其重视苏轼在文学史中具有的开创性贡献。在对作品和现象分析的时候注意把握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同时还重视文学史上一些经常被忽视的细节问题,挖掘其中的内在原因和规律,从而为苏轼研究建立了一种"范式"。朱靖华教授的研究"范式",不仅对苏轼研究,而且对中国古代其他作家的研究,也是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的。
冷成金高云鹏
关键词:范式古代作家
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被引量:11
2005年
中国文学的内部运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传统文化中的学统、政统、道统的运作方式决定的,文学的雅、俗之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文学的文化意蕴决定了文学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一种文学形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冷成金
关键词:雅俗文化机制武侠小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