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国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灌注
  • 3篇CT灌注
  • 3篇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移植后
  • 2篇影像
  • 2篇增生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肢
  • 2篇组织增生
  • 2篇胃肿瘤
  • 2篇纤维瘤
  • 2篇结缔组织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任国强
  • 5篇唐志洋
  • 5篇卢再鸣
  • 5篇耿兴东
  • 5篇张衡
  • 4篇蒋敏
  • 4篇郭启勇
  • 3篇陆晓梅
  • 2篇潘诗农
  • 2篇王辉
  • 1篇曹伟
  • 1篇施洋
  • 1篇孔繁星
  • 1篇郭文力
  • 1篇黄海东
  • 1篇张晓祥
  • 1篇潘师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影像检查对舌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估CT、MRI、PET-CT、超声术前预测舌癌范围的价值,并探讨影像上舌癌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的舌癌的影像资料,测量影像上病变直径,与术后病理对比,得到影像与病理直径最相符的检查,并判断病变直径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T、MRI、PET-CT、超声均对舌癌部位显示良好,MRI、PET-C对显示舌癌侵犯范围具有一定优越性。与术后对比,MRI和PET-CT病灶范围均大于实体,MRI显示最接近实体,而CT对病灶显示小于实体。超声显示范围较实体小,对于病灶边界显示不如前三者。但能较好的显示肿瘤血供,对提示病变良恶性有一定帮助,MRI显示病灶平均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率85.0%,<2cm者淋巴结转移率仅为15.8%,P<0.005,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RI、PET-CT对于显示病灶范围优于CT和超声,并可预测淋巴结转移,但PET-CT费用昂贵,因此舌癌术前检查首选MRI。
任国强卢再鸣潘师农郭启勇
关键词:舌癌舌根癌CTMRIPET-CT
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9例腮腺混合瘤与32例腮腺腺淋巴瘤CT平扫图像的纹理特征,在肿瘤最大截面的轴面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应用纹理分析方法测定熵、标准差、对比、偏度、峰态、逆差矩、角二阶矩、相关8个纹理参数,并测量肿瘤长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比较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纹理参数、肿瘤长径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预测纹理分析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间肿瘤的偏度(t=2.10)、峰态(t=-2.13)和肿瘤长径(t=2.5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参数值偏度、峰态和病灶直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0.63、0.64和0.70(P均<0.05)。病灶直径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AUC值为0.74(P<0.05);病灶直径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敏感度68.4%、特异度79.5%。两者间熵、标准差、对比、逆差矩、角二阶矩、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纹理参数对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且联合肿瘤长径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刘文华张衡李敏任国强耿兴东王昕唐志洋蒋敏
关键词:腮腺肿瘤混合瘤腺淋巴瘤纹理分析
64层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 me,MTT)和灌注达峰时间(ti me to peak,TTP)灌注参数,分析缺血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将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Fontaine分级分成4组,分别对比4个组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缺血组BV、BF参数患病下肢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临床分级各组之间BV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F在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TTP在各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BF值可作为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
卢再鸣孔繁星陆晓梅任国强郭文力郭启勇
关键词:CT灌注成像动脉闭塞性疾病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2例被引量:1
2010年
病例例1,男,6岁。左膝关节疼痛来诊,活动轻度受限。查体:脊柱和四肢无畸形,左股骨内髁后侧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伸膝活动受限,膝关节过伸时疼痛加重。浮膑试验和研磨试验阴性。在我院先行X线平片检查,后行CT检查。
任国强卢再鸣潘诗农郭启勇
关键词:股骨肿瘤
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MSCT特征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其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1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窦;平扫密度均匀,囊变1例,溃疡1例,无钙化、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至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GS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周边淋巴结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其MSCT检查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李敏刘文华耿兴东张衡任国强唐志洋蒋敏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
CT灌注成像评价兔缺血后肢干细胞移植后血管生成情况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在评价兔缺血后肢经干细胞移植后,缺血骨骼肌内毛细血管床动态变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均制成左后肢缺血模型。7d后将制备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及同等剂量培养基经耳缘静脉分别注射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兔体内。28d后对2组兔行CT灌注扫描,得到CT灌注伪彩图及灌注值血流量(AF)、血流体积(BV)、对比剂清除率(Clearance)。对比缺血后肢与正常后肢各灌注参数的比值比即rAF、rBV、rClearance(rC)。处死兔后切取2组兔双后肢内收肌行毛细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计算左后肢与右后肢毛细血管密度比值(rMVD)。采用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结果,并对各灌注参数的比值比与rMVD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rAF分别为1.15±0.67和0.57±0.1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5.75,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rBV分别为1.19±0.32和0.74±0.1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5.01,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rc分别为0.62±0.20和2.06±0.1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2.81,P〈0.01);实验组rMVD为1.34±0.28,对照组rMVD为0.62±0.1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6.43,P〈0.01)。各组灌注参数的比值比与rMVD的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为rBV(r=0.857,P〈0.01),rAF(r=0.811,P〈0.01),rC(r=0.615,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较准确的半定量评价兔缺血后肢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骨骼肌组织内发生的毛细血管床的动态变化。
黄飞卢再鸣王辉任国强陆晓梅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血管生成
基于临床、血清学及CT特征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血清学及CT影像特征,发现其中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甲状腺手术且术后免疫组化证实为PTC的患者126例,按照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node metastasis,CLNM)分为CLNM阳性组及CLNM阴性组,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血清学及CT影像特征,确定影响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对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采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65例CLNM阳性组与61例CLNM阴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静脉期CT值、多病灶、微钙化、包膜侵犯和TSH与CLNM相关(P<0.05)。模型优化最终将年龄、癌症部位、静脉期CT值、多病灶、微钙化和包膜侵犯纳入到预测模型。基于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AUC为0.806,特异性为0.705,敏感性为0.769。结论:患者年龄越小、位于中叶、CT值(静脉期)强化低、多病灶、微钙化和包膜侵犯是PTC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文华施洋李敏耿兴东任国强张衡唐志洋蒋敏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瘤和间质瘤MSCT表现及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瘤和间质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胃神经内分泌瘤和53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上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长径、生长方式、强化方式、溃疡、坏死囊变、钙化和淋巴结、转移、复发;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卡方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性别、长径、年龄、钙化及周围淋巴结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变坏死、溃疡、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及动脉期较平扫CT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囊变坏死(27/53)、溃疡(13/53),分叶状(17/53)及腔内外生长(28/53)有利于GIST的诊断,而NET好发于胃体(13/1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增强幅度有利于鉴别病灶为胃神经内分泌瘤,其曲线下面积、临界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55.0HU、100%、72%,0.81、74.5HU、80%、87%,0.93、21.5HU、100%、74%。结论:不规则增厚及早期明显强化有利于诊断胃神经内分泌瘤;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变坏死及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到明显强化,有利于胃间质瘤的诊断。
刘文华李敏张衡耿兴东任国强唐志洋蒋敏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内分泌瘤免疫组织化学
CT灌注成像对兔长期缺血后肢干细胞移植后血管生成情况的评价
2014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兔长期缺血后肢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后血管生成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2只,经左后肢股动脉离断造成后肢缺血,按慢性实验动物饲养60 d,制成左后肢长期缺血模型。于术后第6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后肢股动脉周围的大腿肌肉群内注射BMSC悬液、同等剂量培养基。于术后第61天和BMSC移植术后第28天行640层CT灌注扫描,在工作站用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两组左后肢与右后肢肌肉组织的血容量比值(r BV)、灌注量比值(r BF);CT扫描后当日处死兔,分别切取双侧内收肌,免疫组化法测定左后肢与右后肢毛细血管密度比值(r MVD)。结果术后第60天,实验组r BF、r BV分别为10.90、10.85,对照组分别为11.09、11.14,P均>0.05。干细胞移植后第28天,实验组r BF、r BV、r MVD分别为15.40、15.90、15.3,对照组分别为7.00、6.55、7.09,P均<0.01。结论 640层CT灌注成像可无侵袭性、半定量评估经BMSC移植治疗后兔长期缺血后肢毛细血管床的变化。
王辉黄海东黄飞任国强曹伟
关键词:灌注成像细胞移植血管生成
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MSCT的特征表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MSCT特征表现,提高临床工作中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的直接征象(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强化方式、出血、囊变和钙化)和间接征象(贴边血管征、晕征、空气潴留征、尾征、显著肺动脉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例病例的病灶均单发(右肺上叶2例、右肺中叶1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8例平扫密度均匀,3例晕征,2例空气潴留征;增强后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7例贴边血管征。结论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后强化均匀。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选择临床治疗方式。
张晓祥李敏刘文华耿兴东张衡任国强唐志洋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