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CT
  • 4篇肿瘤
  • 4篇CT诊断
  • 3篇血管
  • 2篇神经鞘瘤
  • 2篇术前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内窥镜
  • 2篇窥镜
  • 2篇CT诊断价值
  • 2篇MSCT表现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扩张
  • 1篇低密度
  • 1篇低密度改变

机构

  • 12篇镇江市第一人...
  • 5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蒋敏
  • 7篇王亚非
  • 5篇王海
  • 4篇谭继善
  • 4篇唐志洋
  • 4篇任国强
  • 4篇耿兴东
  • 4篇张衡
  • 3篇蒋令
  • 2篇朱成良
  • 1篇单秀红
  • 1篇施洋
  • 1篇贾颖军
  • 1篇谈小明
  • 1篇陆培松
  • 1篇王淑慧
  • 1篇邵长江
  • 1篇胡曙东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3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2002年
蒋敏王海朱成良王亚非
关键词: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胸部疾病
智能触发技术在64层CT颅脑3D-CTA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以颈内动脉为监测点的智能触发技术在64层CT颅脑3D-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3D-CTA检查。观察组50例采用智能触发技术,对照组51例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法。记录分析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应用卡方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智能触发组图像质量优于固定延迟时间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触发组患者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78mSv,对照组4.50mSv,辐射剂量下降了15.6%(P<0.05)。结论:以颈内动脉为监测点的智能触发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
朱成良王亚非蒋敏单秀红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证实的病例,分析肠系膜血管梗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 14例中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静脉栓塞8例。直接征象:平扫5例表现为管径增粗,6例表现为管腔内密度增高,增强后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肠壁呈靶样增厚5例,肠系膜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10例,增强后肠壁无强化3例,1例并发脾脏和肾脏梗死。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有较高诊断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应及时进行CT检查。
贾颖军王亚非蒋敏胡曙东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血栓形成
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MSCT特征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其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1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窦;平扫密度均匀,囊变1例,溃疡1例,无钙化、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至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GS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周边淋巴结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其MSCT检查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李敏刘文华耿兴东张衡任国强唐志洋蒋敏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
喉部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2002年
目的评价CT仿真内窥镜成像在显示喉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喉部疾病患者包括15例喉癌,3例声带息肉,1例披裂炎症,1例咽喉后壁脓肿,以及2例声带固定,均经螺旋CT扫描,获自所有病例的仿真内窥镜成像均与纤维喉镜及手术所见对照分析。所有病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结果CT仿真喉镜对正常解剖结构显示与纤维喉镜一致,显示病变范围优于纤维喉镜,CT仿真喉镜能从足端入路观察,但对较小病灶的显示不如纤维喉镜。结论CT仿真喉镜能对喉部病变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因而它是纤维喉镜的一种很好补充手段。
蒋敏谭继善王海王亚非
关键词:喉部疾病螺旋CT仿真内窥镜喉癌
CTA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减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拟诊颅内动脉瘤33例,图像分别运用A(经减影后)及B(常规)进行两次三维(3D)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重建(VR)。以手术或随访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A法检出动脉瘤36个(三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清晰、确切。B法检出动脉瘤31个,漏检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前交通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A法的检出率为100%,B法的检出率为86%。两者检出率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减影3D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优于常规3D。
谭继善王淑慧蒋敏陆培松蒋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
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9例腮腺混合瘤与32例腮腺腺淋巴瘤CT平扫图像的纹理特征,在肿瘤最大截面的轴面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应用纹理分析方法测定熵、标准差、对比、偏度、峰态、逆差矩、角二阶矩、相关8个纹理参数,并测量肿瘤长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比较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纹理参数、肿瘤长径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预测纹理分析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间肿瘤的偏度(t=2.10)、峰态(t=-2.13)和肿瘤长径(t=2.5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参数值偏度、峰态和病灶直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0.63、0.64和0.70(P均<0.05)。病灶直径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AUC值为0.74(P<0.05);病灶直径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敏感度68.4%、特异度79.5%。两者间熵、标准差、对比、逆差矩、角二阶矩、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纹理参数对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且联合肿瘤长径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刘文华张衡李敏任国强耿兴东王昕唐志洋蒋敏
关键词:腮腺肿瘤混合瘤腺淋巴瘤纹理分析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 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扫描,层厚3-10mm,螺距为1.0,注射造影剂后25s行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脉期扫描。结果CT平扫13例肿瘤病灶为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螺旋CT双期扫描均呈低密度改变,同时14例胰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胆总管扩张,5例血管周围脂肪内浸润。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小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可做出准确的术前评价。
蒋敏谭继善王海王亚非
关键词:螺旋CT双期扫描低密度改变胆总管扩张血管周围术前评价门脉期
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诊断被引量:1
1997年
蒋敏蒋令
关键词:CT
莫沙必利对慢性胃炎患者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慢性胃炎患者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方法:慢性胃炎患者空腹8小时,给予标准餐后,15~30分钟和60~75分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重建计算出近端胃体积,观察容受性变化。然后服用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连续30天,空腹、试餐后进行MRI复查,观察症状积分和胃体积重建。结果:莫沙必利治疗后近端胃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增大,近端胃体积比率显著增大.慢性胃炎患者近端胃的体积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缓解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莫沙必利有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
谈小明邵长江蒋敏王海
关键词:莫沙必利慢性胃炎核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