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宝志

作品数:37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脊柱
  • 9篇手术
  • 7篇腰椎
  • 7篇椎弓
  • 7篇椎弓根
  • 7篇椎体
  • 5篇植骨
  • 5篇缺损
  • 4篇腰椎间融合
  • 4篇腰椎间融合器
  • 4篇融合器
  • 4篇皮瓣
  • 4篇椎间融合
  • 4篇椎间融合器
  • 4篇微创
  • 4篇螺钉
  • 4篇开式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椎间盘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37篇丁宝志
  • 27篇赵杰
  • 7篇黎晓华
  • 6篇王惠东
  • 6篇庄蕾
  • 4篇陈铿
  • 3篇张凯
  • 2篇马振江
  • 2篇姚敏
  • 2篇王昕
  • 1篇庄蕾
  • 1篇陈铿
  • 1篇赵长清
  • 1篇孙晓江
  • 1篇张长青
  • 1篇张世民
  • 1篇田海军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保健医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三届全国交...
  • 1篇宁波市医学会...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脊柱椎弓根定位套筒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脊柱椎弓根定位套筒,包括导向套筒、水平位角定位刻度盘、双向定位游标和多功能定位件,刻度盘呈圆弧形、固定到导向套筒上且圆心与导向套筒进针点重合,双向定位游标呈L型、沿刻度盘的径向设置,双向定位游标分别与刻度...
丁宝志赵杰
文献传递
下肢三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蒂皮瓣的适应证选择
目的: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的异同,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选择及方法学。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
黎晓华庄蕾丁宝志王惠东陈铿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腓浅神经皮瓣移植
一种脊柱椎间半融合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椎间半融合装置,包括设有第一植骨内腔的上椎体固位部和设有第二植骨内腔的下椎体固位部;上椎体固位部包括上椎体接触面;下椎体固位部包括下椎体接触面;第一植骨内腔在上椎体接触面设有第一...
丁宝志赵杰
文献传递
人指及趾皮肤触觉小体的比较研究与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各部位皮肤中触觉小体的分布和数量,探讨其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临床和解剖室尸体收集各部位正常人皮肤标本共99例,分别做石蜡切片,以S-100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计算机显微图像摄影与分析系统检测各标本触觉小体数量(以个/mm表示)。SPSS17.0统计分析各部位触觉小体数量及差异。结果:光镜下各部位触觉小体形态相似,均集中位于真皮乳头层内。手指指腹触觉小体数量为(0.43±0.30)个/mm,手掌为(0.20±0.15)个/mm,手背为(0.11±0.12)个/mm、前臂内侧为(0.03±0.06)个/mm、趾腹为(0.34±0.28)个/mm。手指指腹与足趾趾腹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掌、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足趾趾腹与手掌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掌、手背、前臂内侧三者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各部位皮肤中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相近,手指指腹中触觉小体数量最丰富。手指指腹、手掌与足趾趾腹部位触觉小体数量最相近。对于手指、手掌部位的皮肤缺损,足趾是较手背、前臂内侧更为理想的供区。
王惠东黎晓华丁宝志庄蕾陈铿
关键词:触觉小体皮肤缺损皮肤感觉手外伤
颈前路动态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前路动态固定板,包括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第一接骨板与第二接骨板之间可限位伸缩和限位转动地嵌套连接,第一接骨板对应第二接骨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挂耳,第二接骨板内部设有容纳连接板的...
丁宝志赵杰
文献传递
一种横向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向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包括设有内腔的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上椎体接触面和下椎体接触面,所述内腔分别在上椎体接触面、下椎体接触面和...
周唐峻丁宝志赵杰
文献传递
吸引式枪式咬骨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引式枪式咬骨钳,包括上钳、下钳、活动手柄、固定手柄和支撑弹簧,上钳和下钳相互配合、并通过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相互按压支撑弹簧进行相对平移运动,下钳内部自前至后开有笔直的吸引通道,吸引通道的末端设有吸引器...
丁宝志赵杰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脊柱再手术的延长棒系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再手术的延长棒系统。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脊柱再手术的延长棒系统,包括第一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1上按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椎弓根钉和第二椎弓根钉;还包括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二连接...
丁宝志赵杰
文献传递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3
2010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5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VSD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皮瓣修复的1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非VSD组)进行比较。VSD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69岁,平均46岁。车祸伤3例,截肢术后皮肤坏死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2例,足背1例,前足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5cm×6.0cm~23.0cm×17.0cm。受伤至入院时间2h~2个月。非VSD组:男5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50岁。车祸伤6例,地震挤压复合伤1例,骨髓炎感染创面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3例,前足及足背4例,足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cm×4cm~20cm×12cm。受伤至入院时间1h~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VSD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为(11.8±9.5)d,修复术后住院时间为(35.4±28.3)d,总住院时间(47.2±35.8)d,切取皮瓣面积(232.8±142.0)cm2,VSD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VSD组分别为(25.8±12.4)d,(33.9±28.1)d、(59.7±32.4)d、(97.3±93.6)cm2,常规抗感染治疗8~14d后创面感染率为80%。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修复术后VSD组1例、非VSD组2例皮瓣出现皮缘部分坏死,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1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臃肿。结论 VSD联合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
黎晓华王惠东张长青陈铿庄蕾丁宝志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皮瓣下肢软组织缺损
双小腿车祸毁损伤一例:短缩再植或截肢
@@双小腿严重开放骨折,但胫后神经完整,是否短缩再植或修复的适应证?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关键因素。下肢长段短缩后的心理抑郁及压力(夫妻角度)。安装双侧义肢后的功能状况及患者的心理变化。从医学经济学探讨再植修复与义肢的价值。
黎晓华庄蕾丁宝志
关键词:截肢手术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