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椎体
  • 6篇椎体成形
  • 5篇缺损
  • 5篇椎体成形术
  • 5篇经皮椎体成形
  • 5篇骨水泥
  • 5篇骨折
  • 5篇成形术
  • 4篇皮瓣
  • 4篇骨水泥渗漏
  • 3篇胸腰椎
  • 3篇压缩性
  • 3篇压缩性骨折
  • 3篇腰椎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手术
  • 3篇椎体成形术治...
  • 3篇组织缺损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王惠东
  • 6篇丁宝志
  • 6篇傅智轶
  • 6篇黎晓华
  • 6篇吴玉杰
  • 6篇庄蕾
  • 4篇陈铿
  • 1篇陈铿
  • 1篇张长青
  • 1篇张世民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宁波市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3
2010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5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VSD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皮瓣修复的1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非VSD组)进行比较。VSD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69岁,平均46岁。车祸伤3例,截肢术后皮肤坏死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2例,足背1例,前足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5cm×6.0cm~23.0cm×17.0cm。受伤至入院时间2h~2个月。非VSD组:男5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50岁。车祸伤6例,地震挤压复合伤1例,骨髓炎感染创面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3例,前足及足背4例,足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cm×4cm~20cm×12cm。受伤至入院时间1h~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VSD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为(11.8±9.5)d,修复术后住院时间为(35.4±28.3)d,总住院时间(47.2±35.8)d,切取皮瓣面积(232.8±142.0)cm2,VSD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VSD组分别为(25.8±12.4)d,(33.9±28.1)d、(59.7±32.4)d、(97.3±93.6)cm2,常规抗感染治疗8~14d后创面感染率为80%。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修复术后VSD组1例、非VSD组2例皮瓣出现皮缘部分坏死,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1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臃肿。结论 VSD联合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
黎晓华王惠东张长青陈铿庄蕾丁宝志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皮瓣下肢软组织缺损
下肢三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蒂皮瓣的适应证选择
目的: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的异同,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选择及方法学。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
黎晓华庄蕾丁宝志王惠东陈铿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腓浅神经皮瓣移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7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及方法学。方法本组病例时间自2006年7月至2016年5月.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3次清创或封闭负压引流,细菌培养阴性后,选择并设计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之一修复。结果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21~82岁,平均46岁;采用腓肠神经皮瓣23例.隐神经皮瓣6例,腓浅神经及其分支皮瓣8例。其中远端蒂37例,常规结扎浅静脉干;保留皮神经7例,未保留30例:带腓肠肌皮瓣2例,未带肌肉的皮瓣35例。皮瓣面积4cm×4cm-15cm×22cm.皮瓣全部成活30例,部分皮肤坏死需要植皮修复的7例,完全成活率81.1%(30/37)。不完全成活率为18.9%(7/37)。随访时间2~36个月,其中1例因术后踝关节感染,出院后3个月在其他医院截肢;3例术后5~8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其余33例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是否伴有动脉、皮神经及深、浅静脉损伤.以及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或肌皮瓣解剖特征上的差异性,灵活选择、设计皮瓣,或组合移植,以确保皮瓣成活。避免术中反复变换体位,减轻皮瓣静脉回流障碍,降低坏死率,提高皮瓣修复的安全性.简化手术.减少损伤。能满足大部分的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及感染骨髓炎创面的修复.并提出最佳选择适应证。
庄蕾黎晓华丁宝志王惠东张世民
关键词:皮神经皮瓣足踝
改良穿刺套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套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VP治疗的24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穿刺套管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9例,男41例,女128例;年龄为(71.6±9.5)岁;骨折椎体分布:T5~T107个,T11至L2132个,L3~L530个。改良组74例,男20例,女54例;年龄为(73.6±9.3)岁;骨折椎体分布:T5~T103个,T11至L263个,L3~L58个。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VAS评分下降值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分布、椎体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骨水泥注射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7.43%±7.82%)及VAS评分下降值[(5.83±0.99)分]与改良组患者[6.20%±7.84%、(5.81±0.8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93例(55.0%)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改良组有26例(35.1%)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椎旁血管[13.5%(10/74)]、椎旁软组织[9.5%(7/74)]及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4.1%(3/7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5.4%(43/169)、20.1%(34/169)、15.4%(26/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应用改良的端侧开口穿刺套管,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尤其是椎管内、椎旁血管、椎旁软组织部位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同时不影响术后近期疗效,是一种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可选方案。
姚方超吴玉杰王惠东傅智轶王梦然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骨水泥
不同骨水泥剂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被引量:36
2020年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骨水泥剂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老年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分为3组:A组(<3.5 mL)45例,B组(≥3.5 mL且≤6.0 mL)23例,C组(>6.0 mL且≤8.5 mL)27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B组>C组,术后1 h VAS评分A组0.05);3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伤椎Cobb角均增大,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减小,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共3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44.7%,其中A组35.6%、B组39.1%、C组48.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继发性骨水泥渗漏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一定范围内,注入更大剂量骨水泥可使胸腰椎OVCF患者获得更好的中短期疼痛缓解和影像学指标改善,但术后极短期内腰背痛也更加明显。
王梦然傅智轶王惠东姚方超吴玉杰
关键词:腰椎骨折压缩性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骨代用品手术中并发症
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伤椎节段、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量以及手术前后VAS评分。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6例;平均年龄(72.7±9.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的VAS评分,分析各因素与老年胸腰椎骨折PVP术后疗效的相互关系。结果椎体骨折集中在胸腰段,其中T_(12)~L_2共192椎,占总数的81.0%。总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6.7±1.5)mL。术前VAS评分7.6±0.9,术后3d 2.8±1.1,术前与术后3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性别(男:5.7±1.0,女:5.6±1.0)、伤椎位置(胸段:5.7±0.9,胸腰段:5.6±1.0,腰段:5.9±0.9)、骨折压缩程度(0型:5.5±1.1,Ⅰ型:5.6±0.9,Ⅱ型:5.8±1.0,Ⅲ型:5.9±0.9)间患者VAS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0.178)、性别(r=-0.033)、伤椎位置(r=0.102)及压缩程度(r=0.174)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r为0.663。骨水泥渗漏组水泥注射量高于无渗漏组(P=0.028),两组间椎体压缩程度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破裂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无破裂组(P=0.004),不同性别、伤椎解剖部位各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骨水泥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呈正相关。后壁破裂的椎体行PVP手术,应严格控制骨水泥到达的位置与椎体后壁的间距以及骨水泥的推注剂量。
王惠东姚方超傅智轶吴玉杰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骨水泥老年
人指及趾皮肤触觉小体的比较研究与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各部位皮肤中触觉小体的分布和数量,探讨其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临床和解剖室尸体收集各部位正常人皮肤标本共99例,分别做石蜡切片,以S-100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计算机显微图像摄影与分析系统检测各标本触觉小体数量(以个/mm表示)。SPSS17.0统计分析各部位触觉小体数量及差异。结果:光镜下各部位触觉小体形态相似,均集中位于真皮乳头层内。手指指腹触觉小体数量为(0.43±0.30)个/mm,手掌为(0.20±0.15)个/mm,手背为(0.11±0.12)个/mm、前臂内侧为(0.03±0.06)个/mm、趾腹为(0.34±0.28)个/mm。手指指腹与足趾趾腹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掌、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足趾趾腹与手掌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手背、前臂内侧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掌、手背、前臂内侧三者间触觉小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手指指腹、手掌、手背、前臂内侧、足趾趾腹各部位皮肤中触觉小体形态与分布相近,手指指腹中触觉小体数量最丰富。手指指腹、手掌与足趾趾腹部位触觉小体数量最相近。对于手指、手掌部位的皮肤缺损,足趾是较手背、前臂内侧更为理想的供区。
王惠东黎晓华丁宝志庄蕾陈铿
关键词:触觉小体皮肤缺损皮肤感觉手外伤
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中的应用疗效与并发症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虽然经皮椎体成形已被广泛用于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但是关于骨水泥合理剂量和选择的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尚未有统一结论。目的:对比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老年胸腰段(T12-L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69例,其中85例进行大剂量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84例进行大剂量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两组骨水泥注射剂量均>4 mL。术前及术后2 d,记录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研究方案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H9H-2019-T90-1)。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2d的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2 d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减少(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对照组85例中57例(67.1%)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84例中36例(42.9%)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椎旁血管、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均未出现植入物周围感染、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及排斥反应;⑥结果表明,应用大剂量的高、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低黏度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较高,高黏度骨水泥可显著降低渗漏风险,尤其是椎旁血管和椎管内的渗漏率。
王梦然傅智轶王惠东吴玉杰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
负压封闭引流在车祸伤四肢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车祸外伤致四肢创面污染或感染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6例车祸外伤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污染或感染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上肢2例,下肢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者7例,平均4.2h,6~12h者3例,平均7.8h;〉24h者6例,平均22.8d。创面面积15cm×4cm~80cm×20cm。所有病例均彻底清创后覆盖VSD6~10d,1~4次。7例皮瓣修复,6例植皮,3例皮肤脱套伤者予以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结果】13例创面均无感染,肉芽生长良好,修复术后移植皮片及皮瓣一期愈合;3倒原位回植皮肤全部成活。【结论lvsD有非常良好的控制污染创面感染的作用,可促进肉芽生长,为深部组织修复重建及创面的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临床优良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丁宝志黎晓华庄蕾王惠东陈铿
关键词:皮肤四肢
一种经皮椎体球囊成形组合器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椎体球囊成形组合器械,包括穿刺套管、穿刺内芯、骨钻及球囊。所述穿刺套管前端为穿刺针、管身为带有中心轴向通孔的空心管身、尾端为固定块,所述穿刺针的根部位置侧面开有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穿刺套管尾端连通的侧...
吴玉杰傅智轶王惠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