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华

作品数:433 被引量:2,292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6篇期刊文章
  • 134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2篇医药卫生
  • 2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文化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8篇3D打印
  • 37篇关节
  • 36篇手术
  • 35篇骨折
  • 30篇生物力学
  • 30篇细胞
  • 30篇解剖学
  • 27篇三维重建
  • 23篇内固定
  • 22篇数字化
  • 17篇动脉
  • 16篇矫形
  • 16篇个性化
  • 15篇虚拟中国人
  • 15篇腰椎
  • 13篇植入
  • 11篇导航
  • 11篇支具
  • 11篇皮瓣
  • 10篇膝关节

机构

  • 37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1篇南方医科大学...
  • 2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6篇广州军区广州...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8篇莆田学院附属...
  • 7篇贵港市人民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武警福建总队...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29篇黄文华
  • 57篇钟世镇
  • 43篇杨洋
  • 38篇赵卫东
  • 35篇原林
  • 30篇欧阳汉斌
  • 26篇张国栋
  • 25篇唐雷
  • 25篇李鉴轶
  • 20篇张美超
  • 17篇黄华军
  • 17篇樊继宏
  • 15篇徐达传
  • 14篇张磊
  • 13篇王兴海
  • 12篇尹庆水
  • 12篇刘畅
  • 12篇欧阳钧
  • 11篇陶文强
  • 11篇吴章林

传媒

  • 49篇中国临床解剖...
  • 31篇中国医学物理...
  • 20篇解剖学杂志
  • 1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解剖学研究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解剖学报
  • 3篇医学综述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分子影像学杂...
  • 3篇南方医学教育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7篇2024
  • 18篇2023
  • 17篇2022
  • 26篇2021
  • 46篇2020
  • 40篇2019
  • 24篇2018
  • 30篇2017
  • 44篇2016
  • 35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4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可视化重建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的可移植岛状皮瓣
2013年
背景:目前以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依赖于临床医生的抽象思维,难以定量分析和交流学习,使其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受限。目的:对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建立该皮瓣动脉的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新鲜成人标本1具,经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灌注后,足部64排CT扫描,并通过mimics10.0软件重建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吻合支,观察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情况。根据解剖结构的特点,对皮肤及其血管进行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动脉皮瓣结构。结果与结论:三维重建的各部位层次分明,展肌上缘动脉弓显示良好、实体感强、皮肤和动脉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在三维重建的图像中清楚的观察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别是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及其体表投影得到了很好的显示。结果表明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的岛状皮瓣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个性化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直观的参考,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谭为李东生李旭黄文华
关键词:器官移植岛状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植入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 (SMAcage)后腰椎节段的即时稳定性。方法 :8具青年男性新鲜尸体脊柱腰 3、4节段标本 ,制成包括正常腰椎、SMAcage和其它 3种不同类型椎间融合器在内的5种状态的试验模型。测试其前屈 ,后伸 ,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 (ROM )。结果 :植入SMAcage后各向ROM值分别为完整状态的 66%、84%、65 %和 12 5 %,在前屈和侧屈方向上较正常腰椎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P <0 .0 0 1) ;后伸方向一致 (P =0 .117) ;旋转方向则降低 (P <0 .0 0 1)。与其它 3种融合器的稳定性相比 ,在前屈、后伸方向一致 (P >0 .0 5 ) ;侧屈方向与 2种方形融合器无明显差别 (P =0 .12 2 ) ,高于螺纹状融合器 (P =0 .0 0 4) ;旋转方向与螺纹状融合器一致 (P =0 .861) ,高于 2种方形融合器(P <0 .0 5 )。结论 :SMAcage具有独特的构型和稳定机制 ,其生物力学稳定性高于一般螺纹状和方椎间融合器。
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鲍侃夏虹赵卫东黄文华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记忆合金腰椎生物力学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3D打印支具及支具主体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3D打印支具,设置有支具主体和用于感应用户对支具主体施加压力的大小及向外部设备输出信息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嵌装于支具主体。该3D打印支具能够实时采集用户的足部与支具主体间的压力情况,并将足部与支具主体间的...
黄文华李顶汪艳芳梁师杨王珂张梦洋
文献传递
3D打印在医学的转化应用研究
3D打印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精密机械以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主要通过电脑创建的三维设计图对材料进行分层“打印”叠加,最终整体成形。借由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医疗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发展契机。结合3D打印的...
王勉黄文华
关键词:3D打印个性化
一种多层级多尺度多孔腰椎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级多尺度多孔腰椎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腰椎融合器包括多孔结构与框架,多孔结构为泰森多边形微孔,泰森多边形微孔的孔壁为骨小梁,多孔结构固定在框架内。多孔结构包括骨性融合层、过渡层和力学支撑层,是一种类似于人...
黄文华罗林聪李佳莹程秀林吴清洪
1995-2003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和了解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合理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隔2年采用PPS抽样方法对当地儿童进行碘缺乏病病情指标的调查,使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结果:5次监测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1995年的...
张伯霖黄文华林玉英
关键词:儿童碘缺乏病食盐加碘
文献传递
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将腰椎个体化导航模块应用于临床,评价导航模块的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取2例成年腰椎压缩型骨折患者,通过三维重建腰椎模型、数字化设计导航模块和3D打印,制造12个腰椎个体化导航模块,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块辅助植入腰椎椎弓根螺钉12枚,通过术后X线和CT检查,评价螺钉植入效果。结果共植入12枚腰椎椎弓根螺钉,全部12枚螺钉均位于椎弓根内,植入准确率为100%。结论基于数字化设计的3D打印导航模块,可实现个体化的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
严斌孙永建欧阳汉斌杨洋吴毅凌钦杰黄华军黄文华
关键词:3D打印导航模块腰椎椎弓根螺钉
预防外露的耳廓支架的建模方法、制造方法及耳廓支架
本发明提供的预防外露的耳廓支架建模方法、制造方法及相应的耳廓支架,其在人造耳支架的基础上,通过采集耳支架数据,数据建模,引入耳支架和皮肤的数据,运用有限元分析模拟耳支架植入后各部位的受力状态,最后与临床进行对比,对应力集...
钟静黄文华杨承锋
稳定过表达人MGST1基因抑制肺腺癌细胞SPC-A-1的凋亡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1,MGST1)基因的肺腺癌SPC-A-1细胞系,探讨MGST1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重组质粒pcDNA3-MGST1和空载体pcDNA3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至SPC-A-1细胞中,经过G418筛选稳转细胞系,标记为pcDNA3-MGST1细胞和空载体pcDNA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转细胞中MGS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S法检测稳转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_2O_2诱导下稳转细胞的凋亡率和下游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pcDNA3-MGST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获得具有G418抗性的稳转细胞株。pcDNA3-MGST1细胞中MGST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且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H_2O_2诱导下,pcDNA3-MGST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pcDNA3组[(3.30±0.40)%vs(6.50±0.95)%,P<0.05];pcDNA3-MGST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9、caspase 3、PARP表达增多,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MGST1的SPC-A-1肺腺癌细胞系,MGST1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凋亡。
曾宝真葛春蕾付桥粉张志伟宋鑫黄文华
关键词:肺腺癌稳定过表达凋亡
三维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的截骨矫形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12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案治疗(常规组),即根据CT重建分析畸形位置、术中凭经验截骨治疗;6例采用导航模板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导航模板组),即根据双侧肘关节CT数据建立三维骨骼模型,通过患侧肱骨远端与健侧肱骨远端的镜像进行比较来评估肱骨远端冠状面、矢状面的畸形,从而确定最佳截骨平面及复位的目标位置,在计算机上进行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导航模板及复位导航模板,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截骨矫形,空心螺钉固定截骨断端,屈曲80°石膏固定。2组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肱骨小头及滑车坏死、迟发性尺神经麻痹、骨不愈合)、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截骨矫形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矫形效果满意。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Dhillon评分,导航模板组:优1例,良5例;常规组:良11例,一般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200.0±24.2)min]、术中出血量[(85.0±10.9)mL]优于常规组[(232.0±20.1)min,(139.1±18.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应用肱骨三维重建、镜像对比评估患侧肱骨远端畸形,设计截骨及复位导航模板辅助手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正常解剖结构,精准矫形,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化了手术程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谭为朱嘉文苏炜炜孙永建黄文华
关键词:导航模板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