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松

作品数:21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地电
  • 16篇大地电磁
  • 12篇电性
  • 11篇电磁测深
  • 11篇测深
  • 11篇磁测
  • 11篇大地电磁测深
  • 10篇电性结构
  • 10篇深部
  • 7篇深部电性结构
  • 5篇岩浆
  • 4篇岩浆岩
  • 4篇岩石
  • 4篇岩石圈
  • 3篇电磁探测
  • 3篇厘定
  • 3篇磁探测
  • 3篇大地电磁探测
  • 2篇地幔
  • 2篇电性特征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刘国兴
  • 21篇韩松
  • 21篇韩江涛
  • 6篇梁宏达
  • 5篇高锐
  • 4篇韩凯
  • 4篇侯贺晟
  • 3篇金胜
  • 3篇刘文玉
  • 2篇王海燕
  • 2篇魏文博
  • 2篇刘立家
  • 1篇翁爱华
  • 1篇李文辉
  • 1篇李桐林
  • 1篇陈闫
  • 1篇韩凤清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与华南地区LAB的厘定
<正>1.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是基于大地电磁理论发展起来的超低频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可以穿透巨厚的岩石圈,从而获取深达地幔的地球内部信息。[1]在Sinoprobe020402专题的资助下,项目组获得了华南...
韩松刘国兴韩江涛
文献传递
大地电磁三维反演及华南地区电性结构
<正>大地电磁三维反演计算是目前大地电磁方法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SinoProbe专项实施以前还没有成熟的三维反演软件,也没有对大规模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试算,根据SinoProbe专项部署,吉林大学开展了大地电磁三...
韩江涛刘国兴翁爱华韩松
文献传递
华南岩浆岩区构造单元划分及电性特征
<正>1.华南地区大地电磁观测华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部,属于典型的造山带环境,研究区岩浆岩发育、地质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工作热点研究地区之一。吉林大学自2009年2月-2012年5月,依据SinoProbe部署在华南...
韩松刘国兴韩江涛
文献传递
秦岭造山带与渭河地堑地电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秦岭造山带作为典型的陆内复合造山带,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变形,与北部的渭河地堑形成独具特色的盆山构造体系,目前其深部结构状态与盆山耦合响应缺乏深层动力学过程的理解,为此以跨越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布设一条170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宽频带和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构建秦岭造山带和渭河地堑深部地电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造山带存在多重叠置的巨厚岩石圈,南秦岭与北秦岭地壳尺度存在明显的结构化差异;2)扬子地块向北楔入到南秦岭岩石圈地幔中,南、北秦岭之间在上地幔存在低阻条带痕迹表明了楔入作用的前缘位置;3)渭河地堑存在巨厚的沉积盖层,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减薄,由南侧的7~8km减到北侧的3—4km。渭河地堑下地壳至上地幔区域分布的两个低阻块体表明其岩石圈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表征了华北地块南向挤压作用背景下软流圈上涌的贡献。
韩江涛刘国兴韩松高锐王海燕梁宏达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大地电磁测深岩石圈
景德镇—温州大地电磁剖面深部电性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华南大陆历经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其浅部复杂而多样的构造形态与深部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有着密切联系,但当前的深部探测资料有限,深部构造并不明确。为了研究华南的深部岩石圈结构状态,布设了多条宽频长周期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通过对景德镇—温州剖面的数据处理,获得了该剖面的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东部的江南造山带以江绍断裂为界;华夏地块整体呈现高阻特征,可能具有深部岩石圈背景的上虞—政和—大浦断裂将其分为华夏褶皱带与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扬子地块东部的江南造山带整体电阻率较低,结构更破碎,受到深部改造明显,岩石圈底界约为110km;剖面发现3处低阻带通道,可能与软流圈上涌相关;江绍断裂呈喇叭状向深部张开,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裂解拼合可能与断裂深部的高导体活动有关。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接触状态呈现为双向汇聚,华夏地块在上地幔挤入扬子地块,深部接触边界可能越过江绍断裂带。
韩松刘国兴韩江涛
关键词:大地电磁电性结构华夏地块扬子地块
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壳幔电性结构及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为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的壳幔电性结构,研究祁连造山带、鄂尔多斯地块及六盘山构造带的构造变形,布设一条甘肃陇西至陕西黄陵的近东西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获取了9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响应.经过对全剖面观测资料的数据处理、分析及二维反演,获得了剖面壳幔电性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剖面横向可划分为三个区块,分别对应祁连造山带、六盘山构造带与鄂尔多斯地块;祁连造山带东段可能残存沟弧盆体系的构造格架,青藏高原北东向生长可能是在这一先存格架上的叠加与改造;六盘山构造带壳幔结构复杂,以中地壳拆离断层为界,上地壳发育拆离断层系统而下地壳挤压缩短增厚;鄂尔多斯地块成层性较好,地块总体较为稳定,但局部经历了与地幔上涌相关的物质与结构再造.
韩松韩江涛刘国兴王海燕梁宏达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大地电磁测深
乐昌—霞葛MT剖面深部电性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研究华南地区的壳幔电性结构,完成了华南地区乐昌—霞葛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探测,获得了该剖面的地电模型,并结合倾子、极化图和感应矢量等信息对地电模型进行了研究,对华南的电性结构、断裂特征和壳幔结构有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剖面上地壳西厚东薄,表面被大量的花岗岩高阻体所覆盖,6条断裂沿剖面展布.剖面两端岩石圈增厚,厚度超过100km,推测剖面西段岩石圈增厚是由于陆内挤压造山或陆内碰撞汇聚造山作用,而剖面东端的岩石圈增厚形成于大洋板块的俯冲;中部岩石圈减薄,厚度在60~80km之间,可能是与软流圈物质上侵有关.
韩凯刘国兴韩江涛韩松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壳幔结构
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电性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解决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位于东北地区西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横过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两块体结合带附近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电性依据.本文通过对剖面测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对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计算与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对TE+TM模式的数据做了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划分出三个典型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地块东缘、碰撞拼合带和兴安地块西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基本呈高阻特征,可能为岩浆岩,代表其经历了多期次岩浆作用,而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中下地壳的高导体反映其地壳非刚性的特点,可能形成于后期伸展环境;拼合带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高导体并与上地幔高导体相连,指示出地幔物质上升的通道,反映出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可能是后期构造伸展的重要动力.
梁宏达金胜魏文博高锐侯贺晟韩江涛韩松刘国兴
关键词:额尔古纳地块大地电磁测深深部电性结构
松辽盆地岩石圈减薄的深部动力学过程被引量:29
2018年
松辽盆地作为东亚裂谷系的一部分,与华北克拉通一起经历了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重大地质事件.对大陆岩石圈-软流圈状态和构造的整体认识,是研究大陆岩石圈减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获得过松辽盆地的106个宽频和30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基础上,完成测点数据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计算与分析,进一步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对TE和TM模式数据进行二维联合反演,获得了沿剖面的壳-幔电性结构,并依此构建了松辽盆地壳-幔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地区岩石圈厚度约为160km,松辽盆地岩石圈厚度约为45km,张广才岭岩石圈厚度在70~100km之间,莫霍面与岩石圈底界面不呈镜像关系.软流圈整体表现为中、低阻异常,电阻率值在30Ωm左右,其形态呈西倾约30°的蘑菇状异常,指示了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形式,有别于软流圈垂直上涌的传统认识.(2)松辽盆地深部存在双层高导异常(电阻率小于5Ωm),上层为壳内高导层,呈"蛇"状分布,推断为岩浆底侵区,下层为幔内高导层,呈"哑铃"状,为软流圈上涌区.软流圈内存在两个"哑铃"状中、高阻异常,推断为拆沉的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的、高密度的下降物质流的堆积以及拆沉块体下插到两侧山岭是促使大兴安岭与张广才岭在中生代伸展环境中快速隆升重要原因;(3)松辽盆地经历了岩石圈减薄事件,与大兴安岭岩石圈厚度相比,松辽盆地岩石圈厚度减薄了近100km,与东侧张广才岭相比减薄了70km,而与中生代华北地台100km的岩石圈厚度相比,减薄了近50km,其经历了岩石圈伸展期、裂解期、拆沉期和增长期的动力学过程.
韩江涛郭振宇刘文玉侯贺晟刘国兴韩松刘立家王天琪
关键词:岩石圈减薄动力学过程大地电磁测深松辽盆地
华南地区岩浆岩及岩浆作用:来自大地电磁探测结果
韩江涛刘国兴韩松韩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