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正汉

作品数:225 被引量:2,896H指数:36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88篇建筑科学
  • 10篇理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0篇非饱和
  • 63篇黄土
  • 57篇非饱和土
  • 57篇饱和土
  • 34篇膨胀土
  • 27篇土力学
  • 22篇湿陷性
  • 20篇原状
  • 19篇湿陷性黄土
  • 19篇吸力
  • 19篇固结
  • 18篇地基
  • 18篇应力
  • 15篇三轴试验
  • 15篇细观
  • 12篇边坡
  • 11篇强度特性
  • 11篇基质吸力
  • 10篇原状黄土
  • 8篇强夯

机构

  • 18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1篇兰州理工大学
  • 22篇后勤工程学院
  • 10篇空军工程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9篇延安大学
  • 8篇重庆科技学院
  • 6篇核工业北京地...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武...
  • 5篇解放军后勤工...
  • 4篇河海大学
  • 4篇中交第四航务...
  • 4篇西北民族大学
  • 3篇陕西机械学院
  • 3篇重庆交通科研...
  • 3篇黑龙江省军区
  • 3篇厦门市建设与...
  • 3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24篇陈正汉
  • 43篇方祥位
  • 39篇黄雪峰
  • 29篇孙树国
  • 25篇姚志华
  • 21篇苗强强
  • 20篇李刚
  • 16篇谢云
  • 15篇朱元青
  • 15篇卢再华
  • 15篇郭楠
  • 15篇申春妮
  • 15篇王权民
  • 14篇周海清
  • 12篇杨校辉
  • 11篇秦冰
  • 9篇张磊
  • 9篇汪时机
  • 8篇扈胜霞
  • 7篇章峻豪

传媒

  • 37篇岩土工程学报
  • 34篇岩土力学
  • 2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2篇后勤工程学院...
  • 11篇地下空间与工...
  • 7篇水利与建筑工...
  • 6篇应用数学和力...
  • 5篇四川建筑科学...
  • 4篇中国土木工程...
  • 3篇力学与实践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地下空间
  • 2篇水运工程
  • 2篇岩土工程师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第六届全国岩...
  • 2篇第五届全国黄...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24篇2007
  • 11篇2006
  • 18篇2005
  • 14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宁地区软岩嵌岩桩的有限元计算机模拟被引量:6
2005年
以南宁软质岩中的嵌岩桩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ANSYS软件的结构静力分析功能,进行了嵌岩桩的有限元计算机模拟试验。探讨了桩的长径比、嵌岩深度对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比较表明,用ANSYS软件模拟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状是可行的。
李婉林育樑陈正汉
关键词:软岩嵌岩桩ANSYS嵌岩深度
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变量
本文根据连续介质力学的应力理论和混合物理论的基本定律考察了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变量,比较了应力状态变量与有效应力的异同,指出了有效应力的局限性和应力状态变量对各种非饱和土的广泛的适用性。
陈正汉
文献传递
考虑细观结构变化的原状Q3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结构性对非饱和原状Q3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做了12个非饱和原状Q3黄土的CT-三轴侧向卸荷试验。在试验剪切过程中,利用CT机对试样进行跟踪扫描,共得到168张CT图像。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细观结构参数,并利用该参数来反映非饱和原状Q3黄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从而得到能反映细观结构性影响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摩尔-库伦强度公式。
李加贵陈正汉黄雪峰
关键词:黄土应力-应变关系
非饱和含黏砂土边坡模型渗水规律试验研究
2013年
使用LGD-Ⅲ型非饱和土水分量测量系统,对室内边坡模型在不同降雨历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时刻边坡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做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得出坡面在降雨期间土体从非饱和到饱和,降雨结束静置24 h后土样又从饱和状态到非饱和状态的过程,这是降雨停止后水分由土水势高的坡面向土水势低的坡体内运移的结果所致;无论降雨期还是降雨停止24 h后,大量的水分积聚在坡脚到距坡脚1/3处,这部分在降雨期间还是雨后都是吸力减小较大,土坡强度减小最快的地方,是路坡发生破坏的薄弱部位,应进行相应工程处治和加强坡脚排水。
苗强强陈正汉蒋树屏林志王和文
关键词:降雨入渗水分运移非饱和土
膨胀土损伤变量不同表征方法评价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裂隙性是膨胀土的重要结构特征,裂隙损伤对膨胀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岩土体损伤演化理论是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选择合理的损伤变量决定着损伤模型的正确性。为评价几种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引水渠坡的膨胀土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净围压和吸力分别为100、50 k Pa下的CT-三轴剪切试验,定量研究了分别基于承载面积、CT数的均值ME和方差SD的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损伤面积相同而损伤部位不同的试样偏应力-应变曲线和强度基本一致;损伤面积和SD可以作为损伤变量表征参数,而ME不适合用来表征膨胀土的损伤变量,虽然ME可以很好地用来定义岩石的损伤变量。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考虑损伤的膨胀土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中损伤变量的选择、定义提供科学依据。
程明书汪时机张雅倩李贤江胜华陈正汉
关键词:抗剪强度
用BP网络预估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现有各种计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理论存在较多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估方法,并以湿陷性黄土地区为例介绍了它的建模方法和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而且能定量预估、计算精度较高,具有...
汤磊陈正汉
关键词:强夯BP网络地基人工神经网络
温度对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共进行了4组12个控制温度、净围压和基质吸力的膨胀土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温度对重塑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初始切线杨氏模量增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和切线杨氏模量公式。
谢云陈正汉李刚
关键词:非饱和膨胀土三轴试验温度影响抗剪强度
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应变破坏标准的应力条件被引量:7
2002年
通过一系列的动三轴试验,探讨以应变为破坏标准的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破坏应力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破坏应力条件仍符合张克绪提出的公式,参数k,c是破坏振次与破坏应变标准的二元线性函数。
李刚陈正汉王权民
关键词:应力条件
非饱和原状膨胀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35
2003年
以复合体损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饱和原状膨胀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可反映原状膨胀土的三个主要特征(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造成的独特的力学特性,即,低围压情况下的软化和剪胀,围压较高时的硬化和剪缩以及干湿变化时的反复胀缩特性。模型共包含23个参数,都可由试验测定。
卢再华陈正汉
关键词:非饱和土膨胀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滑面指标反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滑面指标反算的算法很多,其中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有代表性的算法就多达四种,这四种算法虽然都以传递系数法为基础,但其计算结果多数情况下却不一致,甚至相差较大。为了弄清计算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四种算法的优劣,本文对这四种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工程试算比较,结果表明,在各滑段均无负值下滑力及极限平衡状态(稳定性系数为1.0)下,这些算法的结果是一致的。在其它情况下,末段法过于强调末滑段的作用,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计算结果;显式法不能合理地考虑有负值下滑力的滑段;因此推力法或隐式法是较好的滑面指标反算算法。
周海清刘东升陈正汉张俊德
关键词:滑坡传递系数法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