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志华

作品数:66 被引量:697H指数:14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机场建筑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黄土
  • 23篇非饱和
  • 14篇湿陷性
  • 13篇湿陷性黄土
  • 10篇自重湿陷
  • 10篇自重湿陷性
  • 10篇自重湿陷性黄...
  • 9篇地基
  • 9篇原状
  • 8篇膨胀土
  • 8篇吸力
  • 7篇原状黄土
  • 7篇土力学
  • 7篇大厚度
  • 7篇大厚度自重湿...
  • 6篇湿陷变形
  • 6篇含水率
  • 5篇强度特性
  • 5篇重塑黄土
  • 5篇细观

机构

  • 35篇空军工程大学
  • 2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6篇兰州理工大学
  • 8篇重庆大学
  • 7篇后勤工程学院
  • 6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延安大学
  • 4篇榆林学院
  • 4篇解放军后勤工...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煤邯郸设计...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新疆军区

作者

  • 66篇姚志华
  • 25篇陈正汉
  • 22篇黄雪峰
  • 8篇苗强强
  • 7篇方祥位
  • 7篇杨校辉
  • 6篇申春妮
  • 5篇章峻豪
  • 5篇覃小华
  • 5篇朱彦鹏
  • 4篇扈胜霞
  • 4篇韦锋
  • 4篇孙树国
  • 4篇苏立海
  • 4篇张世径
  • 4篇顾强康
  • 3篇翁兴中
  • 3篇李加贵
  • 3篇张龙
  • 3篇辛建平

传媒

  • 10篇岩土力学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7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地下空间与工...
  • 4篇水利与建筑工...
  • 3篇工程勘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后勤工程学院...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土木与环境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建筑技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交通科技
  • 1篇重庆建筑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饱和重塑膨胀土各向等压加载试验研究
2012年
为分析裂隙和胀缩对非饱和膨胀土屈服和水量变化特性的影响,首先对重塑膨胀土试样进行常温条件的干湿循环,使其形成不同程度的裂隙和孔洞;其次以多功能土工三轴仪为研究工具,对已产生结构损伤的重塑土试样进行控制吸力为常数、净平均应力增大的各向等压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试样裂隙和孔洞发育愈加明显,排水能力相应提高;同一吸力条件下,屈服应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干湿循环次数条件下,试样所受吸力越大,屈服应力则相应增大;干湿循环次数增多时,膨胀土的压缩指数在发生屈服前后呈现不同规律,前者一直增大,而后者可看作一常数。
刘敏捷姚志华覃小华汪龙
关键词:非饱和膨胀土干湿循环屈服应力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冲击碾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某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场地提供施工依据,对虚铺3种厚度的填土进行了冲击碾压试验,寻求合理的虚铺厚度和冲压遍数;并对环刀法、灌砂法和无核密度仪法测定的压实度以及酒精灯燃烧法和无核密度仪测定的含水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不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包括:冲压前期,虚铺厚度越大沉降越大;冲压后期,较大的虚铺厚度沉降却较小,这与较大的虚铺厚度土层形成硬壳有关。前12遍冲压沉降量较大,该阶段很大程度决定了压实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虚铺80 cm土料冲压28遍,压实度可以达到93,冲压32遍压实度可以达到95以上;而土料虚铺100 cm和120 cm时,即使冲压36遍压实度很难达到95。建议32 k J冲压机虚铺80 cm土料为该工程较优厚度。环刀法和灌砂法测试压实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刀法得到的压实度高于灌砂法;环刀法和无核密度仪法、灌砂法和无核密度仪测定的压实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酒精灯燃烧法与无核密度仪测定的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性。试验结果可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场地大规模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也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韦锋姚志华苏立海鲍亮亮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冲击碾压法压实度方差分析
关于黄土湿陷性评价和剩余湿陷量的新认识被引量:31
2014年
在总结诸多大型浸水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的新认识,目的是为了修正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在获取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时,引进了一个深度修正系数ξ,使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的计算值接近实测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较深部位黄土的剩余湿陷量。在获取湿陷量计算值时,提出了扩大湿陷系数阈值(0.015)的方案,并与深度修正系数ξ联合使用,达到了扩大湿陷量的计算值和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的目的。提出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通过若干资料将其初步确定为20-25m之间,结合深度修正系数和扩大湿陷系数阈值方法,使用湿陷临界深度概念,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新的研究思路可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类似工程和黄土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姚志华黄雪峰陈正汉方祥位苗强强张江水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三轴剪切下黄土结构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原状黄土结构性,在控制吸力的条件下以黄土三轴剪切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原状与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结构强度qs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重塑黄土与控制吸力为50kPa的原状黄土呈塑性破坏,而吸力为100kPa、200kPa的原状黄土试样则呈脆性破坏;三轴剪切条件下,黄土结构强度发挥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当轴向应变ε1为2%左右时,瞬时结构强度τε达到峰值,即为原状黄土结构强度qs。含水量w是影响黄土结构性的主要因素,吸力s是非饱和土中重要的应力变量,利用数学函数拟合,分别建立了黄土结构强度qs与含水量w、黄土结构强度qs与吸力s的数值关系。
覃小华黄雪峰姚志华姚志华蒋丽辛建平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三轴剪切含水率吸力
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被引量:70
2012年
对兰州地区Q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不设注水孔,埋设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的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黄土场地的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将减少;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10 m以上基本由6段组成,10~22.5 m由5段组成,而22.5 m以下则由3段组成;25 m以上范围内水分入渗较为容易,该深度以下土层,由于上部土体发生湿陷压密以及空隙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了水分入渗缓慢;离试坑周边较远的裂缝的产生由于试坑较近裂缝剧烈活动引起;水分运移基本呈现椭圆状形态入渗(长轴位于水平向),后期整个椭圆状湿润区的离心率越来越小,椭圆更扁;浸润角随着外部水源不断供给逐渐扩大,本次试验其变化范围在0°~55°;场地中水分入渗率基本呈现出幂函数减趋势。
姚志华黄雪峰陈正汉张建华
关键词: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试验吸力
火灾作用下隧道结构力学响应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隧道火灾会引起衬砌结构发生高温损伤,威胁隧道运营安全。从材料微观物理化学变化出发,研究了混凝土中水化物的热分解和骨料力学性能的高温劣化过程,揭示了其在火灾等高温作用下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机理,建立了相应的高温损伤分析模型,在传统模型仅能考虑温度大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温度持续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以上海某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为算例,分析了不同火灾持续时间作用下衬砌结构的高温损伤过程,得到了衬砌结构在温度和力学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围岩变形及隧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隧道衬砌结构的防火设计及灾后评估与修复提供参考。
李忠友刘元雪姚志华徐旭
关键词:隧道火灾衬砌结构稳定性
非饱和重塑黄土固结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以延安新区工程建设中填方区的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准确计算填方区黄土地基的沉降为主要目标,以工程实际中填方区黄土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为参照,室内制取了Q3重塑黄土固结样。开展了4组控制吸力的非饱和土固结试验,得到了非饱和重塑黄土的压缩曲线,分析了吸力对重塑黄土固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状态相同的重塑黄土土样,压缩系数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重塑黄土试样的压缩指数除了受竖向压力影响外,也受吸力作用的影响,压缩指数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2 MPa的竖向应力下,重塑黄土土样总的竖向应变较小,最大的竖向应变为0.7%。
扈胜霞张栋杨瑞姚志华
关键词:重塑黄土基质吸力
非饱和Q_3原状黄土及其重塑土的持水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黄土结构性变化对其持水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兰州和平镇非饱和Q3原状黄土及其重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非饱和四联固结仪和压力板仪,对28个环刀试样进行了施加竖向应力和吸力的固结排水试验,以获取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固结试验中,竖向应力对黄土的持水特性有着明显影响。在同一竖向应力和吸力作用下,重塑土的固结排水要大于原状土;原状黄土的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均要略高于重塑土;吸力在20~80k Pa范围内,随着吸力的增大,原状土饱和度的减小趋势要强于重塑土;在吸力80~1000k Pa范围内,在同一吸力条件下,原状土饱和度要大于重塑土。低吸力作用下,原状黄土特殊结构有利于其排水;而高吸力作用下,对于原状黄土,其大孔隙和竖向孔洞中气体抑制水分排出,使得原状土排水减小,重塑土的排水增大。通过分析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持水特性的差异,可为黄土结构性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韦锋姚志华苏立海鲍亮亮方祥位
从变形、水量变化和强度三方面验证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验证非饱和土两个应力状态变量的合理性,对常规非饱和土三轴仪进行了改进,采用3个压力–体积控制器分别控制孔隙水压力、内室压力和外室压力,提高了量测体变和含水率的精度;用加荷器施加轴向荷载,可以方便地控制偏应力。在笔者前期用各向等压试验验证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和重塑Q_3黄土做了两类验证试验:第一类是两组控制净围压、偏应力和吸力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第二类是3组控制净围压和吸力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在第一类试验中,等值改变(增加或减少)总围压、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而保持净围压、吸力和偏应力本身不发生变化,发现试验过程中土样的体积变化和含水率变化均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类试验的每一组包含两个控制净围压和吸力分别相同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其中一个试样在固结完成后直接进行排水剪切试验,另一个试样在固结完成后等值增加总围压、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而保持净围压和吸力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进行排水剪切试验,发现二者的抗剪强度、剪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排水量和广义剪应变都分别十分接近,可以认为两两相等。研究结果从变形(包括体应变和剪应变)、水量变化和强度3个方面说明描述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是合理的,进一步夯实了非饱和土力学的应力理论基础,为非饱和土的两个应力状态变量理论提供了牢靠的试验依据。
张龙陈正汉周凤玺孙树国扈胜霞姚志华
关键词:非饱和土重塑黄土偏应力抗剪强度
非饱和原状和重塑Q3黄土渗水特性研究被引量:45
2012年
为研究非饱和Q3黄土渗水特性,设计一套原状黄土取样设备,取得大尺寸原状竖直和水平土柱各2个;并制备5个干密度不同的重塑土样。对9个试样进行水平土柱试验,用TDR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分别检测土样不同断面处的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试验结果表明:土中裂隙的走向和干密度对入渗率均有影响。对于原状试样,浸水前期竖直试样入渗率要大于水平试样,湿润锋超过50 cm后,竖直和水平试样入渗率几乎接近一致。竖直与水平原状试样的非饱和扩散率主要差别在饱和度低于0.6的区域,饱和度高于0.6两者扩散率差别不大;对于重塑试样,低饱和度区域干密度对扩散率影响要大于高饱和度区域。同等干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低饱和度区域重塑试样非饱和渗透系数大于原状试样;而高饱和度区域原状试样非饱和渗透系数大于重塑试样。取样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同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张世径杨校辉
关键词:入渗率扩散率非饱和渗透系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