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强强

作品数:27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军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非饱和
  • 13篇非饱和土
  • 13篇饱和土
  • 8篇吸力
  • 8篇含水率
  • 6篇砂土
  • 5篇黄土
  • 5篇基质吸力
  • 4篇水分
  • 4篇水分运移
  • 4篇土力学
  • 4篇路基
  • 3篇地基
  • 3篇湿陷性
  • 3篇湿陷性黄土
  • 3篇土地基
  • 3篇黏土
  • 3篇黄土地基
  • 3篇挤密
  • 3篇挤密桩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西北民族大学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后勤工程学院
  • 3篇空军工程大学
  • 2篇重庆交通科研...
  • 2篇新疆军区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7篇苗强强
  • 21篇陈正汉
  • 11篇黄雪峰
  • 9篇张磊
  • 8篇姚志华
  • 7篇朱青青
  • 4篇章峻豪
  • 3篇孙树国
  • 2篇方祥位
  • 1篇米海珍
  • 1篇秦冰
  • 1篇林志
  • 1篇王和文
  • 1篇蒋树屏
  • 1篇周春儿
  • 1篇周海清
  • 1篇任心志
  • 1篇张江水
  • 1篇张红雨
  • 1篇张俊豪

传媒

  • 6篇后勤工程学院...
  • 5篇岩土力学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广东公路交通
  • 1篇第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饱和含黏砂土边坡模型渗水规律试验研究
2013年
使用LGD-Ⅲ型非饱和土水分量测量系统,对室内边坡模型在不同降雨历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时刻边坡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做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得出坡面在降雨期间土体从非饱和到饱和,降雨结束静置24 h后土样又从饱和状态到非饱和状态的过程,这是降雨停止后水分由土水势高的坡面向土水势低的坡体内运移的结果所致;无论降雨期还是降雨停止24 h后,大量的水分积聚在坡脚到距坡脚1/3处,这部分在降雨期间还是雨后都是吸力减小较大,土坡强度减小最快的地方,是路坡发生破坏的薄弱部位,应进行相应工程处治和加强坡脚排水。
苗强强陈正汉蒋树屏林志王和文
关键词:降雨入渗水分运移非饱和土
挤密桩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初探
对挤密桩间土的挤密效果研究,大多都是定性研究,具体到量化研究还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完成了8个载荷试验,局部浸水试验,大面积浸水试验和大量的土性试验,总结了其处理效果与...
苗强强
关键词:挤密桩地基处理黄土地基
文献传递
非饱和含黏土砂毛细上升试验研究被引量:35
2011年
采用MP406水分传感器、WM-1负压计和DT80数据记录仪等设备,开发了一套毛细上升试验系统,对非饱和含黏土砂做了3个不同初始含水率的毛细上升试验,得到了试样各个断面的含水率和吸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对毛细上升高度和上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本套系统可测定毛细上升的实际高度,在土样渗透系数未知的情况下可对不同土样测定其毛细上升的最大高度;可根据湿润锋运动速度、土样含水率变化和吸力变化数值,确定非饱和土渗水系数,从而避免了渗透系数确定费时、费力的困难;可由吸力预测试样的渗水系数,只需测定该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或进行吸力量测即可确定出该土在这一吸力下的渗水系数;并拟合出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湿润锋随时间变化规律。
苗强强陈正汉田卿燕钱尼贵姚志华
关键词:非饱和土含水率毛细上升
基于遗传算法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灰土挤密桩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Visual C++语言,定义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类。运用可最大限度保证遗传算法搜索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的深度搜索策略,编制了灰土挤密桩的优化设计和造价估算遗传算法程序,并针对兰州某地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原有方案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案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条件下,在降低造价成本方面优势非常明显。
苗强强张红雨陈正汉周海清朱青青
关键词:灰土挤密桩遗传算法面向对象
含水率对含黏砂土孔压、强度和变形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非饱和含黏砂土的孔压、强度和变形特性,利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和微型传感器对路基非饱和含黏砂土进行不排水不排气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呈非线性变化,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存在一峰值;剪切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剪胀性,随围压和含水率增大,剪胀性减弱;初始孔隙压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提高,随剪切的进行,先增大再减小;孔隙气压力与土样的体应变密切相关,剪缩时升高,剪胀时降低;在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皆随围压增大而增大。
张磊陈正汉苗强强
关键词:含水率孔隙气压力
关于黄土湿陷性评价和剩余湿陷量的新认识被引量:31
2014年
在总结诸多大型浸水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的新认识,目的是为了修正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在获取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时,引进了一个深度修正系数ξ,使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的计算值接近实测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较深部位黄土的剩余湿陷量。在获取湿陷量计算值时,提出了扩大湿陷系数阈值(0.015)的方案,并与深度修正系数ξ联合使用,达到了扩大湿陷量的计算值和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的目的。提出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通过若干资料将其初步确定为20-25m之间,结合深度修正系数和扩大湿陷系数阈值方法,使用湿陷临界深度概念,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新的研究思路可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类似工程和黄土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姚志华黄雪峰陈正汉方祥位苗强强张江水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非饱和含黏砂土强度、变形和水量变化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3种应力路径的三轴试验,即同时控制吸力和净围压的12个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控制净平均应力的3个三轴收缩试验和控制吸力的3个各向同性压缩试验。对非饱和含黏砂土的强度、变形、屈服和水量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相同干密度,相同净围压作用下,吸力越大试样的剪切强度越大,剪胀性越强,应力应变曲线逐渐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控制净平均应力时试样随吸力增大而屈服,不同净平均应力对应的吸力屈服点可以看作是一常数;控制吸力的各向等压的三轴试验随净平均应力的增大,不同吸力对应的屈服点的屈服强度逐渐增强。
苗强强陈正汉张磊钱尼贵张俊豪
关键词:非饱和土
考虑基质势影响的非饱和土水分运移规律测试系统研制
借助于国内外先进的吸力探头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相应的采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自加工的有机玻璃土样桶等,研制出国内外首台考虑基质势影响的非饱和土水分运移规律测试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将不同初...
朱青青苗强强陈正汉姚志华章峻豪
关键词: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含水率水分运移
非饱和黏土质砂的渗气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探讨非饱和黏土质砂的渗气规律,对常规三轴仪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进行非饱和土渗气性量测,改进后的渗气装置具有构造简单、制样方便、试样均匀性好、加载系统稳定、可用量测的气压力梯度范围较大、提高了量测精度等优点,并解决了量测空气体积困难的问题和渗气试验气体从刚性壁和试样边缘流出的问题。使用该套仪器研究了不同干密度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气体流速与渗透系数随压力梯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气体流速、渗气系数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了渗气系数与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所研究的含水率、干密度范围,非饱和黏土质砂中气体流动可用达西定律描述。
苗强强陈正汉张磊黄雪峰钱尼贵
关键词:非饱和土含水率
结构损伤对膨胀土屈服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与CT机配套的非饱和多功能土工三轴仪,对干湿循环不同次数的膨胀土进行控制吸力为常数的各向等压试验,从细观上研究损伤对膨胀土屈服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屈服应力随着结构损伤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前压缩指数随着结构损伤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细观试验数据,分别提出结构参数与屈服应力和宏观变量之间的定量表达式,进而将Barcelona膨胀土模型推广到结构损伤情况。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苗强强
关键词:土力学膨胀土干湿循环结构参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