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虎

作品数:89 被引量:3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代谢
  • 26篇质谱
  • 23篇基因
  • 15篇新生儿
  • 13篇质谱技术
  • 12篇代谢组学
  • 12篇早产
  • 12篇早产儿
  • 12篇产儿
  • 11篇代谢病
  • 11篇遗传代谢
  • 11篇色谱
  • 11篇气相色谱
  • 11篇相色谱
  • 10篇血症
  • 10篇气相
  • 10篇患儿
  • 10篇甲基丙二酸
  • 9篇文献复习
  • 9篇复习

机构

  • 7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6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妇女儿...
  • 3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东莞市妇幼保...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花都区...
  • 2篇广州市白云区...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鹿儿岛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84篇郝虎
  • 65篇肖昕
  • 52篇李思涛
  • 28篇石聪聪
  • 15篇蔡尧
  • 11篇宋元宗
  • 9篇刘冰清
  • 9篇马艳梅
  • 7篇刘梦娴
  • 7篇王自能
  • 6篇熊慧
  • 6篇柳国胜
  • 5篇李雯丽
  • 5篇马飞
  • 3篇周伟
  • 3篇黄小玲
  • 3篇陈静
  • 3篇李菲
  • 2篇吴鹰军
  • 2篇叶庭妤

传媒

  • 13篇中华实用儿科...
  • 10篇中国小儿急救...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华新生儿科...
  • 2篇第二届围产医...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CRISPR/Cas9构建甲基丙二酸血症cblC型W203X突变小鼠模型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与人甲基丙二酸血症cblC型W203X突变型一致的小鼠模型。方法通过BLAST比对人和小鼠cblC基因和蛋白序列的保守性,应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获得杂合子F1代小鼠,F1代小鼠通过杂交获得W203X纯合突变型小鼠,并对纯合突变型、同窝杂合型及野生型3种类型小鼠进行血代谢产物丙酰肉碱检测。结果人和小鼠甲基丙二酸血症cblC型的致病基因MMACHC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W203X纯合突变型小鼠,该小鼠模型在生后24 h丙酰肉碱明显升高(P<0.001)。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与人甲基丙二酸血症cblC型W203X突变型一致的小鼠模型。
马飞石聪聪梁普平李思涛古霞肖昕郝虎
关键词:小鼠模型
甲基丙二酸尿症一家系删CHC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malonic aciduria,MMA)MMACHC基因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对甲基丙二酸尿症一家系进行MMACHC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与50名健康人的MMACHC基因进行对照。结果患者及其父亲的MMACHC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整码突变,MMACHC基因第2外显子146154缺失CCTTCCTGG,导致P.49_51位缺失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AFL),50名对照者的等位基因无此突变。结论MMACHC基因的146_154缺失CCTTCCTGG也可能是该家系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的病因。
唐晖郝虎汤绍辉陈炫刘芳查庆兵李月琴李弘剑孙亮余明肖昕周天鸿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尿症基因突变
基于质谱技术的早产儿与足月儿尿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早产儿和足月尿代谢产物的差异,寻找早产儿尿液中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30例早产儿和20例足月儿的尿液标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葡萄糖、乳糖、乳酸、甘油、软脂酸、硬脂酸...
郝虎周伟李思涛张喆陈静刘梦娴李雯丽肖昕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早产儿代谢组学
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甲基丙二酸尿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UP-GC-MS)在甲基丙二酸尿症(MMA)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留取8例MMA患儿和15例同年龄健康儿童晨尿2mL,尿液标本经尿素酶去尿素、加内标正十七酸、除蛋白、真空干燥处理,残余物用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BSTFA/TMCS)衍生后进样,分析仪器为Finnigan GC-MS联用仪,每次取样0.5-1.0μL,扫描模式为全扫描加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分流比10∶1,起始温度60℃,然后以17℃/min的速度升温至320℃。质谱电离方式为电子解离模式,扫描范围为m/z50-m/z650。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患儿尿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等MMA患儿尿液标志物信号。在总离子流图上,其绝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时间)分别是6.78min(0.396min)和11.53min(0.24min)。在质谱图上,甲基丙二酸的特征离子(三甲基硅烷化后质荷比,TMSm/z)分别为73、147、247。8例MMA患儿尿液甲基丙二酸水平为1.72-18.2nmol/mgCr;健康对照组15例儿童为0.001-0.202nmol/mgCr。经过lg(x+5)对数转换后(其中x为原始数据),病例组尿液甲基丙二酸水平为(0.703±0.005),健康对照组为(0.973±0.184),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1)。结论建立UP-GC-MS分析尿液代谢成分超越了有机酸萃取法的一些局限,是MMA确诊的重要方法。
郝虎宋元宗肖昕张春花王自能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甲基丙二酸尿症
基于质谱和基因分析技术的甲基丙二酸尿症诊断研究
目的 应用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UP-GC-MS)测定尿液甲基丙二酸水平,探讨UP-GC-MS诊断甲基丙二酸尿症(MMA)的可行性;应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MMA外周血脂酰肉碱、支...
郝虎刘冰清李思涛石聪聪陈静李雯丽刘梦娴肖昕
关键词:串联质谱法甲基丙二酸尿症基因分析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效果的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测评临床实践期间各年级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水平,并探讨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22年上半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的大三、大四、大五医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发放问卷318份,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共情能力进行测评,使用SPSS 26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学生杰弗逊共情能力得分为三年级(84.00±4.67)分、四年级(86.22±7.56)分、五年级(85.62±10.33)分。医学生的总体共情能力得分较以往有显著下降。结论共情能力的逐渐下降应引起重视。虽然医学生共情能力的下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在见习、实习阶段的医学教育中更加重视共情能力的培养。
陈旻何桢刘梦娴古霞杨秋萍郝虎肖昕李思涛
关键词:共情能力医学生医学教育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家系的OTC基因变异1例分析与产前诊断
2022年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 deficiency, OTCD,OMIM: 311250)是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引起的以血氨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本病是尿素循环障碍的最常见形式,发病人数占尿素循环障碍患病率的50%[1-3]。
蔡尧李思涛杨秋萍刘冰清刘梦娴肖昕郝虎
关键词:基因变异产前诊断
3382例高危婴幼儿遗传代谢性疾病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筛查分析
目的 通过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UP-GC-MS)检测3382例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IMD)及代谢紊乱的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留取高危婴幼儿尿液样本,经去尿素、加内标、除蛋白、真空干燥、...
郝虎李思涛石聪聪陈静李雯丽刘冰清刘梦娴肖昕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21年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缺乏症又称为高氨血症Ⅱ型,是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氨血症及神经系统损害,OTC活性缺失程度及发病时血氨水平决定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严重程度。OTC缺乏症在新生儿至成人期均有发病,且携带致病变异的女性也可能发病,其中婴幼儿期发病者起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病死率高。文章主要阐述了儿童期内发病的OTC缺乏症诊断与治疗,以期指导该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死亡和致残率。
郝虎
关键词:尿素循环障碍高氨血症
重度Mur血型不合溶血病并迟发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分析1例重度Mur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迟发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经过,探讨其病例特点及对于迟发性贫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患儿的临床经过及后期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儿的母亲既往因Mur血型不合导致胎儿水肿,虽然进行了4次宫内输血,但未能成功挽救胎儿。本次妊娠在26+1周行脐带穿刺提示胎儿血红蛋白为73 g/L,随后胎儿在孕期进行了5次宫内输血。在妊娠34+2周时因胎儿窘迫经紧急剖宫产娩出,出生时无窒息缺氧。生后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14 g/L和0.344,总胆红素为54.5μmol/L,住院期间进行了2次输注Mur阴性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和3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抑制溶血,生后1周开始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00 IU/kg,1周3次),出生20 d后病情好转出院,改为每周1次EPO 200 IU/kg治疗。但是在出院10 d后,患儿血红蛋白67 g/L,再次返院行1次输血治疗,出院后继续予EPO(200 IU/kg,1周3次)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诊,2个月后EPO减量为200 IU/kg,1周2次,治疗持续1个月,血红蛋白维持稳定后停药,生后4个月生长发育适龄。结论宫内输血能明显改善Mur血型不合重度溶血病预后,但应警惕Mur重度溶血病并发新生儿迟发性贫血,及时输注红细胞并予EPO治疗纠正贫血。
陈旻蔡尧陈敏杰郝虎肖昕李思涛
关键词:宫内输血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