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梅
-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普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自然情怀与家园之梦——于坚诗文生态意识阐释被引量:2
- 2006年
- 有必要从生态文学的视角切入于坚诗文创作研究。于坚作品通过对云南山川风物的描写言说,表现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的情怀及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和谐家园的寻求,从而展示出他创作思想和审美意识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生态价值取向。
- 薛敬梅
- 关键词:生态文学家园
- 民族村寨后乡土秩序建构研究
- 2020年
-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与制度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参与观察法及访谈法,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芒景村寨村规民约的实证分析,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村寨后乡土秩序的构建机制。结果发现:第一,民族旅游村寨的村规民约主要通过告诫形式引导村民行为,且其效力的属地主义原则性强,注重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及传统文化与环境的保护;第二,民族旅游村寨村民社会认同是乡土秩序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族群认同、地方村民及其特定行为认同;第三,法制与礼俗的融合是民族旅游村寨乡土秩序建构的路径机制,主要通过明确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制管理与遵从传统民族文化美德的礼俗约束两种形式实现有效融合,且族群和谐与村寨发展是民族旅游村寨乡土秩序建构的走向与目标。
- 张彩虹窦志萍薛敬梅
- 关键词:乡土秩序民族村寨旅游社会认同村规民约
- 佤族司岗里叙事中“神话在场”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对佤族司岗里"神话在场"叙事的分析,试图说明佤族在司岗里的神话传承中不仅表现出与佤族族源的历史记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佤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就是生活常态的组成部分。司岗里的"神话在场"作为奇特的文化呈现和叙事类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构成佤族神秘丰富而独具个性的传统文化的展示。
- 薛敬梅彭兆荣
- 关键词:佤族传承
- 从布朗族祭祀茶祖看盟誓文化的民族性——以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作为"百濮"的后裔,芒景布朗族自然承袭了祖先剽牛的习俗,但又以祭祀茶祖的仪式来呈现其盟誓文化,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他们的生存"拐杖"——茶息息相关。其剽牛盟誓既是对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宣誓,同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达茶农的集体理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张海珍薛敬梅
- 关键词:布朗族民族性
- 文本与读者的狂欢——超阅读与罗兰·巴特的《S/Z》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从超文本角度切入超阅读的阅读特性,通过对罗兰.巴特《S/Z》的理论建构和阅读分析,笔者认为《S/Z》是运用超阅读方式对线性文本阅读的范例,读者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超阅读中文本与读者的狂欢。
- 薛敬梅
- 关键词:超文本超阅读罗兰·巴特《S/Z》
- 思茅师专:生命·田野——“三生教育”的实践
- 2012年
- 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在生命教育方面缺失,需要补上这一课;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又内在需要得到生命教育的支持(如校园暴力、生命悲剧)。例如:小悦晚事件让我们看到人们面对生命的冷漠;长春高三学生事件这一生命悲剧。实施“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是“教真育爱”的现代教育观。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幸福。《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坚持能力为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 薛敬梅
-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茅师专可持续发展教育高三学生
- 经典文本与文学的主体间性
- 2008年
- 从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出发,阐述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文本特征,指出正是在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中,才实现了文本的经典存留,从而为文学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角度。
- 薛敬梅
- 关键词:经典文本主体间性
-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论文学接受中的情感认同被引量:1
- 2002年
- 在文学活动中 ,接受者的情感认同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和文本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 ,它是在作者———文本———接受者的交流共振中形成的情感力场 。
- 薛敬梅
- 关键词:情感
- 自然的涌现与诗意的想象——论生态文学中的自然意象被引量:1
- 2008年
- 在生态文学写作中,对自然的书写在传统文学基础上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蕴,成为生态视野中承载着生命、荒野、乡村、田园、乡愁等话语蕴含的意象,为生态表达提供了诗意想象的广阔空间。
- 薛敬梅
- 关键词:生态文学意象
- 《狼图腾》——在历史和文化冲突中彰显的生态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超越了一般生态批评的范畴,指出《狼图腾》通过对草原狼性的描写和狼的图腾形象从神圣向世俗转化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对自然生态的巨大影响,在狼获得文化英雄和生态英雄身份出场的同时,也在历史文化的冲突和草原生态变迁的现实中凸现了生态话语。
- 薛敬梅
- 关键词:图腾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