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萍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多巴
  • 1篇多巴反应性肌...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新生
  • 1篇移码
  • 1篇移码突变
  • 1篇银杏
  • 1篇运动障碍疾病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胡建萍
  • 3篇郭佳
  • 3篇石正洪
  • 2篇张廷华
  • 2篇李晓玲
  • 2篇鄢琦
  • 2篇关永林
  • 1篇曹骅
  • 1篇裴世澄
  • 1篇李晨旭
  • 1篇杨永清
  • 1篇孙静洁
  • 1篇李鑫
  • 1篇金晶
  • 1篇罗福明
  • 1篇陈庆和
  • 1篇邹华
  • 1篇张振昶
  • 1篇刘倩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运动障碍疾病数据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运动障碍疾病是神经内科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其临床资料科学合理的管理是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出院时情况以及定期随访信息进行连续的登记,建立运动障碍疾病数据库,保存和管理相关的临床数据,研究运动障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指导运动障碍疾病的规范化防治,合理分配现有的医疗资源,方便了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现主要对运动障碍疾病数据库建立的目的、方法、应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胡建萍石正洪杨永清陈庆和裴世澄
关键词:运动障碍疾病数据库
脑卒中数据库研发及应用
石正洪刘倩张振昶罗福明李鑫鄢琦曹骅郭佳孙静洁李晓玲邹华胡建萍
该项目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出院时情况以及定期随访信息等进行连续的登记,认真分析,统一标准,设计字段,建立以患者编号(住院号+患者序号)为关键词的Access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脑卒中患...
关键词:
GCH1基因新的移码突变引起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报告和简要回顾
2021年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1]是1976年由Masaya Segawa首次报道,又称Segawa病,其临床特征包括肌张力障碍、步态障碍、僵硬、轻度帕金森病、日间波动和对左旋多巴的剧烈反应等。患者通常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是一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因此识别它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拟通过报道1例DRD GCH1基因新的移码突变,以提高临床对DRD诊断及预后的认识,以免误诊。
胡建萍张廷华郭佳
关键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基因突变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9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丁苯酞和依达拉奉治疗)和试验组(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血清中GABA、Gly、Hcy、NE、MPO、TNF-α的含量,2组NIHSS、Fugl-Meyer、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试验组[(7.96±4.52)分]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17±3.07)分],试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74.72±6.58)分]、Barthel评分[(90.18±2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1.08±5.43)分、(70.05±6.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GABA[(33.40±2.53)pg/ml]、Gly[(4.63±0.44)pg/ml]、Hcy[(175.17±15.43)pg/ml]含量高于对照组[(30.58±1.95)pg/ml、(3.89±0.38)pg/ml、(127.02±9.8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NE[(77.91±6.19)pg/ml]含量高于对照组[(64.17±5.54)pg/ml]、试验组患者MPO[(245.35±7.27)U/g]、TNF-α[(109.41±3.28)pg/mg]含量低于对照组[(384.05±8.84)U/g、(144.57±4.63)pg/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95.66%、试验组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8例、试验组5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胡建萍郭佳张廷华金晶陈志剑王俊成
关键词:丁苯酞痰瘀阻络型脑梗死
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马松三色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的新生情况,原位杂交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引起脊髓组织中血管密度和血管分布改变,脊髓急性损伤后损伤局部出现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同时,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EGFmRNA的表达上调,表达时间与血管变化的时间重叠。除了时间上的相互关联外,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VEGF mRNA的表达在空间分布上是一致的。结论脊髓急性损伤可上调VEGFmRNA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有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损伤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与其毛细血管新生的调节密切相关。
关永林石正洪李晨旭郑祖根胡建萍鄢琦
关键词:脊髓损伤毛细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受体(Flt-1、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受体Flt-1、Flk-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Flt-1、Flk-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 h表达上调,24h达高峰,7d时开始下降。表达细胞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其次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Flk-1表达细胞比Flt-1更多见。结论急性损伤可上调Flt-1、Flk-1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VEGF受体Flt-1、Flk-1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损伤神经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永林李晓玲郑祖根胡建萍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